大单元导读课怎么上?

牡丹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科研室
创建于05-07
阅读 41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牡丹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业务学习(二)

  聚焦大单元 共研新课标

为什么要放大单元导读课

       我们过去单元教学的整理思路是:先一节(一课)一节(一课)教学,最后再上复习课,即先分后总结构。

       现在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大单元教学的整理思路是:先整体导读、再课时学习,更提倡可围绕某个大概念,课与课之间、模块与模块之间、整合打通进行,后进行单元整理,即变成总分总结构。

       两者对比可以看出,过去是分总结构,现在要变成总分总结构。可见当前大单元教学实施核心理念为:先带领学生“综观森林″(整体感知),再引导学生“局部审美″(问题探究),后引导学生学会“植树造新林"(迁移应用),三个环节对应的落实新课标理念的三大课型:单元导读课(起始课)、单元融通探究课、单元整理课(含单元大概念新情景应用课)。

       从过去的分一总教学到现在的总一分一总教学转型,课程内容结构化后,欲让学生大概念能迁移应用,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达成,对单元导读(预习)课、种子探究课、单元整理课、大概念新情景应用课这些新课型必须加强研究、实践。

       总之,单元导读课是整个章节的简介,也是整个章节的认知起点,同时是整个章节的方向仪,上好起始课能帮助学生知识整合,并实现结构化学习,故要放大单元导读课作用及价值。

单元导读课的基本流程

        环节1:用预学导前测学生学习起点在哪里?

       (1)对本节概念建构要用到的前面的旧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技能、概念、思维模型、经验等进行"旧知″的前测。对误解、错解、曲解、漏解内容要补上,要让学生能达到本节课教学要求的起点层次,形象说查漏补缺。

       (2)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技能、大概念等在没有学习以前也可前测,即"新知"前测。尤其是要明晰学生对新概念的经验性理解或前理群的层次,这对概念的解构再重构极为关键。

        环节2: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建立认知初始框架图(认知图式)。

       (1)引导学生浏览目录、附录、导读页(情景图页)、教材模块等教材内容,明晰单元重点要解决问题及学习内容。

      (2)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师生合作梳理出初级知识框架图(认知图式),为后续学习探究起到先行组织者即知识系统建构中"锚"的作用。

注意,浏览不是细读,更不是精读;初级知识框架图是大骨架、大框架,不是单元学完后详细关联细化的多层次网络结构图。这张图后面节节要用,让学生逐步细化、完善,让学生逐步提炼大概念、理解大概念,让学生新知能构在结构中更好的同化和顺应。

        环节3:协商制定、分享单元学习目标及达成指标。

        (1)先让学生、小组说一说确立的单元目标、要解决问题

       (2)教师补充完善成为班级的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好问题化系统。

       (3)让学生明晰目标达成的可量化的指标。

  注意是师生协商制定目标系统,是梳理问题之间是并列、递形、因果等哪种关系,是明晰解决问题思路、脚手架。

       环节4:最后呈现学了本单元后要做的事即大任务,并让学生明晰完成任务的路线图。

       用大情境、大概念、大任务来统揽后续的单元探究,本环节重在解决"学了本单元后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同时也为学生后续提供悬念及学习内驱力。

       文科大任务可能是一个综合活动,理科可能是只有综合利用单元所学才能解决一个非良构的情境下的真实问题。


牡丹江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科研室

                 2024年5月16日

阅读 41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