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劳动小能手  挑战舌尖上的美食”劳动成果报告

笑笑ぺ麻麻
创建于05-07
阅读 3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当番茄遇上鸡蛋

项目简介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课本为依托,以劳动课为载体,四(3)班学生开展了“做西红柿炒鸡蛋”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立足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学厨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生活,掌握技能,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节约意识,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

项目设计

劳动观念

      学生在学会做菜的活动中,通过层层挑战,最终完成劳动成果,深刻体会到父母平时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的艰辛与不易,在品尝劳动成果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劳动对于自己今后的个人生活和家庭幸福的意义,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道理,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劳动技能

      在做菜的过程中,掌握并正确使用菜刀、燃气灶等常见烹饪工具。学成之后回家能独立为家人做一道菜,并能根据家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和饮食特点设计美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具备家庭责任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和基本能力。

劳动习惯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家的温暖来自厨房。灶台方寸之间,父母添了白发;柴米油盐酱醋茶之间,孩子渐渐长大。孩子们从洗菜到切菜再到炒菜,一道道程序都亲力亲为,一道道菜肴看似简单,对他们却是不小的考验,他们在探索中学会了做家务,在油烟迸溅中学会做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劳动品质和精神

      通过做菜,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劳动的过程,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家长照顾他们的不易,进而让孩子们从中学会感恩、孝敬长辈。学生在提升了劳动意识的同时,也学会了生活技能,增进了与家长的亲子关系,缓解了紧张枯燥的学习生活,真是一举多得。“于细微处见知著,于生活中知礼仪”。接下去,我们还将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劳动过程    

任务一:准备食材

挑选新鲜的鸡蛋:

第一、看外观:蛋壳上有沙点的鸡蛋最好不要买,因为它的蛋壳薄,容易使细菌进入鸡蛋内部。


第二、听声音:拿起鸡蛋在手早耳边摇晃,如果没有声音,就是较新鲜的鸡蛋;有水晃荡的声音就是陈蛋。


如何挑选优质的西红柿:

一、尽量选择正常大小的西红柿,不要买畸形的西红柿,因为畸形的很有可能是打了一些对人体有害的药在里面,有助于西红柿快速的生长。

二、尽量选择能从表皮面能看到西红柿内部的大概结构,这也能说明西红柿是很健康的。

三、尽量选择西红柿顶端是有裂缝的,意思就是有一些小小的裂缝痕迹,这样也能说明西红柿没有打催生剂。

四、尽量选择西红柿里面不是绿色的,因为现场也不能做好实验,可以先买一个回去试一试,切开看西红柿里面是不是绿色的,如果是绿色的,西红柿外表是红色的,这只能说明西红柿并未成熟,而是打了催生剂。

第一步

将鸡蛋去壳打散、西红柿切小块备用。

第二步

锅中倒入适量底油,油热之后,倒入蛋液。

第三步

待鸡蛋稍稍凝固炒散后,把鸡蛋盛出备用。

第四步

放入西红柿,煸炒均匀后加入鸡蛋。

第五步

往锅里加少许盐和糖煸炒均匀,然后大火收汁。

第六步

最后关火,放盐翻炒匀均即可装盘。

 劳动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01:50

多元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

00:30

教师评价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道西红柿炒蛋,培养四(3)中队的同学们独立动手的能力,养成了爱劳动的好品质,同时还和家人一起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健体、润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走好有意义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生活就是最好的课堂”,把劳动教育与生活实践相融合,让孩子在劳动中学、在劳动中思、在劳动中乐。


阅读 3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