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是最美好的开始,携手是最温暖的共育。为了增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月29日下午,郝元正同学的爸爸为滨城区第一小学2019级(4)中队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的课——《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天才定律
在任何领域,小提琴、数学、国际象棋等,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000小时,按照每天3小时计,约10年的专心致志练习。这个定律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无论你是谁,或者来自哪个领域……音乐家、足球运动员、小说家,到外科医生,无不如此。
莫扎特
他5岁创作乐曲,8岁举办公开的小提琴和钢琴演奏会,短短35年的人生里创作了上百部作品。其中大部分得到高度赞誉,被认为是西方文化的瑰宝。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他3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进行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他被世人认可的第一篇杰作,是21岁时创作的《第九钢琴协奏曲》,至此他已经接受了18年极端艰辛的训练。
鲍比▪菲舍尔
美国历史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他从6岁开始学棋,14岁赢得了全美少年象棋冠军,第二年又赢得了全美象棋冠军,成了当时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特级大师。费舍尔每天花14个小时研究棋艺,在公寓每个房间的床边都摆着一副象棋。他的朋友曾说:如果你和博比一起外出吃饭,他根本跟不上你的谈话。他会从兜里掏出一副袖珍棋子,自己玩起来。他的生活里只有象棋。
《天才假象》一书里讲到了关于运算神童、乒乓球神童的例子。作者认为,这些例子,揭露了大部分“神童故事”背后的真相,那就是,神童,其实只是把正常人达到同样水平所需要的练习时间,压缩到了从出生到童年这段短暂的时光里而已;即使有些孩子真的是天赋异禀,也只是在开始的时候比旁人学得快一些,但要想达到卓越的水平,大量的练习依然不可或缺。中国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新晋奥运冠军谷爱凌,另一位是日本花样滑冰运动员,曾经的两届奥运冠军羽生结弦。在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十几岁时成名,被视为天才少年、天才少女;但同时,也都公开否认过那些把自己称为“天才”的说法。
谷爱凌在夺得冬奥金牌之后,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了对自己出色表现的看法,她认为,在这里面,天赋最多只能占1%,而剩余的99%都来自于努力。她说:“我其实不知道我有没有天赋,即便有肯定也非常小。我觉得天赋只能帮你在最开始滑雪的时候,学习的速度比别人快一点儿。但是,当你开始练习那些非常有难度的动作的时候、当你必须坚持去健身房训练的时候、当你必须自己进行心理建设的时候,都要靠努力,至少99%都是努力。“训练的时候,我会第一个到场地、最后一个走;拍完8到10小时的时尚杂志照片后,还是会去健身房训练;假期时每天训练四小时,每周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没有人跟我说必须这么做,这都是我给自己制定的计划,因为我知道努力是最重要的。”
努力在羽生结弦身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他曾经用“一生悬命”这个词来形容花滑对于自己的意义,意思是,“用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他是这么说的,也确实是这么做的。羽生小时候身体弱,还患有哮喘,父母为了帮他强健体魄,就让他的姐姐带他去学滑冰。一段时间后,他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滑冰。但因为身体的原因,坚持滑冰困难重重。为了变得优秀,他就一边跟哮喘斗争,一边花别人两倍的时间去训练。一般选手每天练20-30次四周跳,他一天会跳60次。后来,即使在索契冬奥会上拿到了金牌,他也没有放松训练,而是不断去挑战那些以前从没有人做出过的高难动作;而当他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上再夺金牌时,国内的央视解说员也感慨说,这是“一位不待扬鞭自奋蹄的选手”,一位“值得全场观众起立鼓掌”的选手。
你想有卓越的表现,就必须疯狂地练习,不管基因优劣,背景好坏,肤色如何。那些所谓的“天才神话”,只不过是假象,让我们误以为,成功有捷径可走。但事实上,捷径是不存在的,练习才是成就卓越的关键。
自我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回不去的何止是时间,还有曾经的自己,把时间花在哪儿,人生的花就会开在哪儿。回首过去,或许我们会感叹时光易逝,但正是这些经历让我们成长。最后,愿每位同学,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不负青春、不负时光,祝世界继续热闹,愿你始终是你!
2019级(4)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