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市幼儿园(金塔分园)中二班———“向风而行”游戏案例

洁洁
创建于05-07
阅读 40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第一部分

        活动背景

真实的游戏需求

     一次饭后散步,孩子们的纸飞机被风吹动了方向,于是神奇的风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和好奇.........他们在风中自由的奔跑,体验着奇妙,感受着风吹来的美好。神秘的风引起了孩子极大的兴趣和好奇,活动后孩子们对风的探究仍在继续,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究欲望。

00:08

  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走进了向风而行的探究之旅。

            第二部分

课程方案的制定

      捕捉到了孩子的兴趣后,教师从以上六个方面来制定了课程方案。  

  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了科学领域课程的具体目标和教育建议。其中多次提到了关键词,探究兴趣、探究能力、科技价值观等为我们的课程开展指明了方向

  我们也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分析,我们班小班就开展了班本课程的实践经验,同时我们芒市自然资源丰富,即便在冬天也绿树成荫风出过来孩子们很容易观察树叶的飘动。与此同时我们家长在课程开展中共构共建的意识较强,丰富的绘本资源也助推了课程的发展。

  我们对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经验进行了分析。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上了中班后,有了一些进步和变化,他们更加的好奇、好问、好学,合作意识开始萌芽

  同时,通过观察法、访谈法,我们从幼儿的语言、动作、表征中了解到了幼儿对风的已有经验和想获得的经验。

  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经验分析,我们的课程目标也随之生成,从知识与技能、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来体现。

  在课程讨论中,我们首先明确了课程的价值,课程主题风也由此确立。

  在课程开展中,通过深入的研讨和交流,我们了解了课程中的问题,并研讨如何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及游戏与学习的多样性。围绕着课程目标,伴随着课程开展。

  通过课程前中后期的讨论,最终形成了2个维度的内容,追随着孩子的兴趣,课程内容丰满而完整。了解了课程缘起和方案后,接下来请大家一起跟我进入向风而行的精彩故事吧。

  和孩子们探讨了风的主题后,他们用行动去走进风,感受风。他们去了公园、田野、草莓园、山林中,感受到了风的神奇。

                    第三部分

        活动过程与实录

一、捉风行动

  (一)怎样捉到风?

     风似乎离我们很近,但又那么陌生,我们该怎么了解它呢?

 

     

  在秋秋的提议下,孩子们激动的表示着赞同,于是大家开启了捉风行动,怎么样才能捉到风成为了孩子们的困惑。

  塑料袋、手套、塑料瓶可不可以成功呢?准备好捉风工具后,孩子们来到了户外开始了尝试。

00:47

  苏苏快速的扇动着塑料袋,小俊拿着瓶子到处跑,卓卓拿着打气筒使劲想把风吸到打气筒里,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享受着作风带来的快乐体验。在捉风行动中,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并分享了捉风风结果。

  在捉风行动中,孩子们发现了风的特点,风没有颜色,也没有形状,风是看不见的。同时,悦悦也提出了新的疑惑,那风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有时候有,有时候没有呢?面对孩子的问题,教师通过绘本和直观的图示支持,让大家了解了风的产生是因为空气的流动。

  了解了风的产生后,孩子们在游戏中探索出了制造风的不同方式,吹一吹、删一删方式都可以产生风。

二、测风行动

  (一)第一阶段

   1.测风

      了解风的产生和特点后,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强了。这时阿礼提出,风看不见也抓不住,我们怎么找到它呢?珺珺提出,我们可以用工具去测风。大家兴奋的赞同着,于是测风行动开始了。有了初步的经验后,在测风行动中,孩子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测风工具,有羽毛、小风铃、风车等十多种。

  为了得到测风结果,我和孩子们自制了侧风记录表,每次可以选择3到5种工具去户外实践。于是大家迫不及待的来到了户外侧风,孩子们边测边记录,回到教室我们分享测风结果。

  2.教师的支持

  (1) 在这一次的捉风行动,以探究的目的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前期的调查为我们对活动的观察和支持打下了基础,想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就必须结合孩子的经验和生活,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态度和思维,捉风讨论和分享为他们解决问题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2)分享幼儿探究经验,提升幼儿的探究水平。

3.幼儿的思考和发现 

(1)设计一个好的测风工具。

(2)围绕对风的探索,孩子们的认识逐渐加深了解到风不是随时都有,并且风有大有小。



(二)第二阶段

  1.测风号诞生

  于是孩子们脑洞大开,有了各种各样的设设计。通过投票我们选出了最喜欢的测风号设计图。

  依据测风号的设计图,李老师从家里带来了奶粉罐,孩子们借来了丝带,开始了测风号的制作,还进行了独特的装饰。

  测风号制作完成后,把它挂在哪儿成为了大家争论的话题。小卓说,我们必须给测风号挂在一个完美的位置。经过幼儿会议,孩子们不断的商议,有的提出挂在操场的大树上,有的想挂在班级的窗户上,还有的想挂在大厅的门头上。

  最后我们选取了一个很不错的地方,探险区鸡蛋花的树枝上,因为它没有树叶,在教室的窗子上能看到这样方便观察,并且挂的高,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大家都同意了。

  伴随着测风工具的选择、设计、制作,选地终于迎来测风号的升空,孩子们心里也时常挂念着他,于是我们一起自制了测风记录表,每天都去观察记录。

2.幼儿的思考与发现

幼儿的发现:风小的时候,测风带是直的,风大的时候,测风带就是飘起来。

新问题出现: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测风带有时候被吹的很高,有时候很低,那风的大小我们要怎么来记录呢?

  3.教师的支持

       面对孩子的问题,教师通过绘本直观的让大家认识了风的大小。空气流动的越快,风的力量也就越大,一首风速歌帮助我们分辨风的大小。

(三)第三阶段

      1.改进测风号

调整:

    将测风带按3个颜色区分不同等级,位置越高的颜色带被吹动起来说明风越大。

孩子们动手操作,改进了测风号。

  测风号升级完成后,大家提出想给他换一个位置,于是我们去了楼顶实验测风二号,结果楼顶因为有围墙,风并不大,所以不容易测风

孩子们最后还是把测风号挂在探险区。

随着测风二号的升空,孩子们调整了记录表

每天继续观察测风……

2.幼儿的思考与发现

    风小的时候,测风带是直的,风大的时候,测风带就是飘起来。


3.教师的支持策略

  (1)提供材料支持幼儿通过视频资料、绘本认识风向,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讨论测定风向的仪器——风向标。

  (2)等待、观察:给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

(四)第四阶段

   1.改进测风2号

    在阿柯分享的记录表中,他记录了测风带飘的不同方向,并且提出昨天测风带飘向大门方向,今天飘向攀爬区反向。


  再认识特定风向的仪器之一“风向标”后,孩子们对风向标很感兴趣,在活动中,卓卓提出,可不可以给测风号上也加上风向标,我们就能知道风的方向呢?

  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实地勘测,认识方位。侧风号又有了第三次改造,在奶粉罐上加上风向标。

随着改造的完成,测风三号升空了

  测风员们每天乐此不疲的观察记录,观察的事物越来越多样化,记录表的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00:47

  围绕对风的探索,我们逐渐完成了从测风一号到测风三号的创新,掌握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从风的特点到风的等级,到风的方向等,记录表的内容也逐渐多样化,学习的难度也在提升,快乐的学习一点也不难。

  围绕对风的探索,孩子们自发的关注起了生活中风的运用。淋淋说:我和爸爸妈妈去大理,看到了发电用的风车,小涵发现家里的吹风机吹起来的风又热又大。时间转瞬即逝,丰富有趣的活动在孩子们的笑声中结束了。

教师的思考和评价

   由风引发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我们在活动中收获了什么呢?

   1.该活动基于幼儿持续性兴趣而生发的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并有效支持了幼儿持续探究行为。

  2.教师较好地引导幼儿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3.该活动中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幼儿、教师、环境、、问题等众多因素之间积极互动的对话过程,是一个不断生产的活动。

 4.利用课程充分让家长看见幼儿,和孩子一起感受活动的快乐。



阅读 40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