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大二附小春季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师大二附小-卫生
创建于05-07
阅读 315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有害病菌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需要增强传染病的防控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一、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1. 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可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2. 传播途径:以消化道传播为主,亦可接触诺如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感染。

3.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到症状消失后72小时。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呕吐物、厕所及时清理和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提倡喝开水,吃熟食,注重手部卫生。

二、流行性感冒

1. 临床表现:急起高热(体温多高于 38℃),伴咳嗽或咽痛、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

2.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也可经气溶胶传播。

3.隔离期限: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样症状消失48小时后或发病之日起7天。

4.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健康素养,勤洗手、公筷制、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鼓励学生和家长每年9月至12月接种流感疫苗。

三、新冠病毒感染

1.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儿童中高热相对多见;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 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2.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也可经气溶胶传播。

3. 隔离期限:至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阴性或自发病起 7 天。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健康素养,勤洗手、公筷制、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住口鼻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鼓励适龄无接种禁忌学生和家长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四、水痘

1. 临床表现: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 不同疹型可同时存在为其特点;多见于躯干,其次为面部和四肢。

2.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 隔离期限:隔离至疱疹完全结痂为止,或不少于发病后14天。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保护易感人群:建议未发病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学生接种水痘疫苗;注重手部卫生。

五、猩红热

1.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可出现草莓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手指和脚趾出现皮肤脱屑。

2.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3.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不少于7天。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住院或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保护易感人群:注重手部卫生。

六、手足口病

1. 临床表现:发热,手心、脚心、口腔粘膜出现疱疹。

2. 传播途径: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接触传播。

3.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到症状消失后 7 天。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厕所及时清理和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注重手部卫生。

七、百日咳

      百日咳是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为5~21天,一般为7~14天。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在人群密集的地方传播途径更容易出现。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有特殊的吸气吼声, 常日轻夜重,病程较长,可达数周甚至 3 个月左右。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3) 保护易感人群:未接种疫苗或免疫史不全者应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八、流行性腮腺炎

1.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肿胀)、疼痛。

2.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

3. 隔离期限:至症状和体征消失为止,且不少于发病后10 天。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室内通风和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对于没有患过腮腺炎或者没有接种过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学生应尽早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提醒学生注意自我鉴别与自我防护。

九、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1. 临床表现:眼睑红肿、结膜出血、畏光、分泌物增多,伴疼痛。

2. 传播途径:接触传播。

3.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到症状消失后,一般7 天。

4.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治疗。

(2) 切断传播途径:室内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注重手部卫生;家里各人的毛巾、脸盆、手帕应当单用,洗脸最好用流水。

如何预防传染病

学生应该做什么

一“防”: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

二“报”:出现身体不舒服,立即告诉老师和家长; 

三“养”:患病后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家长应该做什么

一“防”: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尤其手部卫生;查看《天津市预防接种手册》(“小红本”)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二“查”: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皮疹/腹泻等症状时,尤其家中或孩子玩伴中出现类似症状时,及时就诊治疗,鉴别传染病或食源性疾病;

三“报”:因病缺勤及患病原因报告班主任;

四“养”:让患儿居家/住院治疗,避免带病上课。

温馨提示

春季传染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工作:预防接种、科学穿衣、开窗通风、戴口罩、勤洗手、坚持锻炼、平衡营养、保证睡眠等,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就能有效阻断病菌,保护同学们的健康。

阅读 315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