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然而,随着气温攀升,空气湿度加大,环境中诸多可能损害皮肤的“有害物质”也随之增多。加之幼儿皮肤娇嫩敏感,春季便成为了皮肤问题的高发期。在春季,家长需警惕以下几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并做好换季皮肤护理,以确保幼儿肌肤健康。
一、荨麻疹
会相对复杂、困难,并且还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过敏原,同时积极的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同时对于食物来说,我们还是应该避免接触可以诱发过敏的食物。
第一:要注意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已知过敏食物。
第二:冷天紧闭门窗,这样房间里容易堆积灰尘,尘螨在温度较高的室内也容易产生,进而诱发荨麻疹。
第三:平时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肌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具体方法是:逐渐地降低洗脸水的温度,由热水洗脸变为温水洗脸。据专家介绍,这也是皮肤的一种“脱敏疗法”,且简单易行。
第四:可以选用微生物免疫调节剂如舒敏诺抗过敏益生菌,减小过敏体质个体差异性,降低血清中的IgE过敏抗体,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的方法,增进体内抗过敏的能力,调整过敏体质,预防各种过敏疾病。
二、疥疮如下:
①隐形疥疮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局部或全身)可能掩盖症状或疥疮特征,但并不影响疥疮的传播,所以常致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广泛传播疥疮。
②婴儿及幼儿疥疮
怀疑此病的几率十分低。其次,湿疹化和不适当的治疗都可引起误诊。婴儿及幼儿疥疮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遍及全身,常涉及面部、头皮、掌跖,最常见的皮损是丘疹、小脓疱、结节。继发湿疹化和小脓疱疹十分常见,但疥虫的洞穴十分难找。在一个家庭中最小的幼儿常被感染,因为常被已患病的成人抱来抱去。疥疮在两岁以内的幼儿最为流行。可有不同的诊断如异位性皮炎、丘疹性荨麻疹。
2、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要得当,遵医嘱用药的同时,要把所以贴身衣物和床上用品需开水消毒,密切接触者、有类似症状者应同时治疗,防止相互传染。要注意勤洗澡,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与疥疮患者密切接触,生活用品分开摆放。
三、汗疱疹
1.定义:
汗疱疹也叫“出汗不良性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没有传染性。
2.主要表现:
为针头至米粒大小的透明水疱,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或烧灼感。水疱通常分布在手掌、手指侧面和足底等部位,破裂后有少量液体渗出,随之出现脱皮症状。汗疱疹早期一般有起水疱、瘙痒等症状,如果水疱内有黄色脓液,说明存在继发感染,小水疱差不多1周以后干涸,就开始出现脱皮现象。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作。
3.引起原因:
通常在春天的时候发生,也有文献报道是跟接触铬、镍等金属有一定的关系。还有多数人是跟局部外界的刺激有关系,比如手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少接触洗衣粉、洗涤剂、消毒剂等等。还有就是有大部分的患者,因为本身跟出汗不良是有一定的关系,部分的患者伴有手足多汗。
4.预防措施和治疗:
可咨询医生,遵医嘱用药。若感染严重,出现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系统治疗。患者要注意平时尽量保持双手的干燥,避免情绪紧张,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还有就是如果出现脱皮的现象,患者还要注意多抹护手霜。最主要的就是已经出现脱皮,不要用手去撕脱掉的皮,容易引起局部的皮肤感染,这个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