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6日下午,在学前教研室潘主任的带领下,全县区域组骨干教师培训者在鱼邱湖街道中心幼儿园东兴分园进行了区域组集体教研活动。具体教研内容为:1.学用《指引》成果交流2.本学期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中区域部分学习使用《指引》某条关切点的成果怎样呈现?
首先我们分组交流讨论潘主任提出的问题,随后带着问题进入班级观察,定区定人定关切点,观察完毕后进行集体的教研活动,说说成果,交流困惑,相互学习。以下是在教研活动中我的一些观察和反思,不当之处也希望和大家进一步交流讨论。
借班观察小记
观察形式:借班定人观察
观察区域:美工区
关切点:健康领域发展关切点——精细动作
游戏内容:手工活动——“海底世界”
幼儿游戏行为描述:
当我进入活动室的时候,女孩已经在美工区进行活动,从我进入到她完成作品制作,时间有近20分钟,专注度较高。在整个的制作过程中,我觉得有三个基本技能的体现,如团圆、搓长条以及作品部位的组合。对于泥塑中的揉、捏、团,她能熟练的运用手的各个部位,如大拇指和食指捏,小拇指搓,调整橡皮泥的位置,手掌搓,两个手掌团等,从长条和圆形的完成度中也能体现出她手部精细动作和手眼的协调能力,并且她在进行泥塑塑型的过程中关注到了作品的圆度、均匀度等细节,说明她对于泥塑的基本技能掌握的较好。另外,海底世界中的生物有哪些,她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像螃蟹、水草、水母的细节处理还缺少观察和经验。
健康领域精细动作发展关切点解释内涵解释为:主要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用精细动作发展关切点来看视频当中的小女孩游戏行为,我发现,她能够灵活且较准确的操作非常小的橡皮泥,双手配合的非常默契,细看橡皮泥“海底世界”的步骤挺繁琐、复杂,女孩对每一个小动物的捏制较精细,而且都要在桌子上先捏好,觉得没问题了才黏贴到作品上,自己很有条理、有步骤,一些小细节上的处理还可以再加强,我认为她的行为表现已经超过台阶三,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观察活动结束后,我对本班级美工区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等情况大致进行了了解,结合本次视频中女孩的游戏行为表现,我分析支持女孩发展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材料支持方面
老师们平时做的工作很到位,尊重了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给与了孩子们更为多样的有益于幼儿发挥想象力的低结构材料,如毛根、毛球、绳线、木棒 、纸条、纽扣等材料。也提供关于海底世界的图片实物以及橡皮泥制作的海底世界欣赏图等,供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并且也提供了橡皮泥制作的工具如压痕刀、丸棒、压板、剪刀、不同切口形状的压痕棒等,方便幼儿进行各种制作。同时也提供橡皮泥展示区,鼓励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相互学习。
2.教师指导方面
在游戏分享环节,请女孩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步骤,对于圆形如何团圆、如何在组合各部位的时候不破坏单个作品的整体形状进行经验的分享,引发女孩自身以及其他幼儿对于制作细节的认识和关注。
3.环境创设方面
本班级将环境的创设与近期的绘画目标相结合,主题和幼儿的兴趣相结合,【春天,蝴蝶、花朵水墨画等】展示的是当前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对幼儿进行感官刺激,同时,也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展示作品的空间。
后期需注意的进一步支持策略:
1.材料方面
探寻个性化材料,让区域材料推动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可依据活动内容以及幼儿近期的创作需要,先投放一部分材料, 当幼儿在创作时产生的新的需求时,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搜集新的材料, 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
2.环境创设方面
对区域环境“留白”,激发幼儿持续探究兴趣,真正的让环境动起来。
3.经验方面
教师自身需要做的,思考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关注幼儿经验的连续性,从幼儿经验的原有起点、围绕幼儿的发展需求寻找幼儿经验的生长点、架设幼儿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的桥梁,帮助幼儿巩固、提升、内化相关经验。
幼儿方面的,可以分组分享交流,分享桌,介绍创新点、亮点,介绍自己的捏制过程,阶段性自评和他评,记录自己与材料的使用,等等,幼幼之间相互学习,得到经验和能力的提升。
反思与收获
学用《指引》也有一段时间了,收获和困惑同在。收获呢,就是能更加准确的捕捉到幼儿某一行为发展到的某一阶段,能够更好的评估孩子最近的发展情况,方便老师进行下一步的支持,老师自身在解读幼儿表现,评估幼儿发展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在学用《指引》的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问题,进行研讨反思,再去实践,再反思,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得出相对具体的方法策略,并且可以“复制”“粘贴”,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教师都得到了发展,这就算是果。
在此次的教研过程中,根据各位教师的发言和经验做法的交流,也解决了我对学用《指引》使用流程的困惑,老师们给出了建议,一种可以为确定领域→锁定区域→聚焦幼儿→观察并录制视频→依据发展关切点→行为分析→提供支持【适用于想要分析支持在某个领域里幼儿的发展】再一种就是锁定幼儿→观察并录制视频→依据某发展关切点→行为分析→提供支持【适用于聚焦分析支持某一个或一组幼儿的发展】让我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和方法,这会让我以后的学用《指引》更加顺手,有很大帮助。
最后想说的是,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与研”的结合,在“研”的过程中剖析问题,收获方法,对于现阶段的我们来说,不论是《指南》还是《指引》,都不要当作硬性的标准,而是作为导向,也不要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儿童,要考虑到儿童的个体差异性,不存在统一的标准,要重视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过程,而非只关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