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薪火相传—23瑞贝可

23瑞贝可
创建于05-06
阅读 2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是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1、政治方面

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入北洋军阀的手中。民初,袁世凯、段祺瑞相继当权,实行军事独裁统治,破坏民主共和,压制革命卖国求荣,以致政局动荡不安,国人对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

2、社会经济方面

欧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日本乘机提出“廿一条”,西方列强在战后也有卷土重来之势,国人希望改变此等情势,于是抵制洋货的运动不断发生 。

3、外交方面

民初,国家权益大量丧失,尤其是袁世凯政府接受的廿一条”,包括日本可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其后段祺瑞政府又表示欣然同意,形成了“山东问题”,国人对北洋政府的屈辱外交深表不满.。

4、文化方面

民初,新旧思想互想冲击,北洋政府鼓吹尊孔复古,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份子则倡导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以北京大学为中心蓬勃而起,对青年学生的奋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中国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消息传到中国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中国政府坚持国家主权。在这种情况下,和会代表提交了关于山东问题的说帖,要求归还中国在山东的德租界和胶济铁路主权,以及要求废除《二十一条》等不合法条件。但结果,北洋政府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居然准备在《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上签字。最终,英、美、法、日、意等国不顾中国民众呼声,在1919年4月30日还是签订了《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仍然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转送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在这样强大的压力下,中国代表最终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其根本原因是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新思想的传播与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

五四精神内涵解读及其启示

在华夏大地上, 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犹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这场由青年学生发起,广大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与的伟大爱国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一五四精神。本文将深入探讨五四精神的内涵及其对我们当前社会发展的启示作用。

五四精神内涵

五四精神,包括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创新思想和民主自觉等方面。这些精神内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得到了充分体现。


爱国情怀


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青年学生们高举"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旗帜,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他们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以行动捍卫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这种爱国情怀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科学精神


五四运动期间,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科学家们以实证、理性的态度,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推动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五四运动给青年带来了力量和正义,是我们国家青年爱国的代表,加油

阅读 2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