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间|什么是食源性疾病?

艺馨
创建于05-06
阅读 2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凡是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都称之为食源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源性疾病也有明确的定义:食源性疾病是指食物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



食源性疾病的分类:

(1)细菌性

食物中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肉毒梭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及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等。


(2)病毒性

病毒也可以通过食物的传播导致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是食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其特征为恶心、爆发性呕吐、水样腹泻和腹痛。甲型肝炎病毒通过食物传播可导致长期肝脏疾病,通常通过生的或未煮熟的海鲜或受污染的生农产品传播。


(3)寄生虫性

一些寄生虫,如鱼源性吸虫,只通过食物传播。其他绦虫,例如棘球绦虫,可能通过食物或直接接触动物感染人。其他寄生虫,如蛔虫、隐孢子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或贾第虫,通过水或土壤进入食物链,污染新鲜农产品。


(4)化学性

化学性有害物包括有毒金属;有机磷等农药以及一些化学物质亚硝酸盐、砷化物等;兽药,如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等;工业用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等。


(5)有毒动植物性

常见的含有毒素的动植物有菜豆、发芽马铃薯、乌头、贝类毒素、河鲀鱼、组胺等。


(6)真菌性

食用了被真菌毒素污染的粮食和食品而发生的食物中毒。目前为止,已发现的真菌毒素多达300余种,与食品关系密切的、比较重要的几种有毒蘑菇、霉变甘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中毒。



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

(1)一般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暴发性,短时间内多人发病。

(2)发病与食物有关,暴发病例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

(3)病人临床表现相似,最初或主要症状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4)一般停止进食污染食物后,暴发流行即停止。



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1)季节性:细菌性、有毒动植物性、真菌性食源性疾病具有一定季节性特点。

(2)地区性:有一定地区性,与食物产地和饮食习惯有关。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1)保持清洁。勤洗手、餐具厨具要清洁。

(2)生熟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

(3)食物要彻底烧熟煮透。烹调要煮熟、烧透,再次食用要彻底加热。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室温不安全,要待食物冷却后再放冰箱存放;生肉类不要反复冻融。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

阅读 2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