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中午,数学组组织了“项目学习”说课评比活动。本次说课比赛,教师们互相学习,共同成长,进一步理解项目学习的内涵与意义。
一号选手陈蕾蕾老师的说课主题是《聚焦双减探时钟 主题体验悟新知》,说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小明的一天》。
围绕这一单元时间的认识开展了四个主题式项目学习活动,按一个月一主题进行展开:
1.“知”时——了解历史
孩子们通过网络调查寻找古人的记时方法,并在课前两分钟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汇报展示。
2.“阅”时——阅读分享
利用《鸭子叔叔的时钟》,《老狼老狼几点啦》《时钟国王》《金老爷买钟》等绘本开展时间绘本分享。
3.“识”时——制作钟表
基于对钟表的深刻认识,开展动手实践活动:制作钟表。
4.“惜”时——定制时间
孩子们用自己制作的钟表记录周末的一天时间安排。
二号选手吴周汉老师的说课主题是《寻找身体尺 发展量感》,选自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测量》单元,项目源自于学生的日常行为,比如排队的距离,课桌椅的摆放,做操时的间隔等。那什么是合适的距离?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比较空泛的概念。而且很多时候,学生身边没有尺子,那有什么办法快速地估测物体的长度或者空间的距离呢?
通过寻找身体尺活动:量一量身体,画一画身体等活动发现身体上有趣的秘密。
徐嘉伟老师的说课主题是《年月日》
徐老师的设想是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其中,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通过将本主题的4课时内容分别进行目标设计
1.第一课时:认识年历卡,初步体会时间之间的相互进率
能够综合的运用学科内以及跨学科的知识制作一张年历卡;依托制作年历卡的经验,初步了解年、月、日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2.第二课时:体会年历卡,了解和确立时间进率
借助历史、科学等相关知识,完整的认识年历卡,并进一步了解年、月、日进率的由来,并能够判断平年、闰年以及记住每个月对应的天数。
3.第三课时:拓展年历卡,综合进率知识体会时间概念
融合地方、历史等相关知识,体验中国传统的“年历”——农历及其节气,了解农历中的进率,并结合年历卡建立时间概念;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魅力。
4.第四课时:使用年历卡,感受年历以及进率在生活中的运用
能够解决年历卡的相关生活问题。体会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
邓倩老师说课的题目是《探究风信子的秘密》----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
通过探究风信子的秘密,依照任务难易程度,可以安排4-6人为一小组,完成此项活动。把整个过程分解成五个小任务来逐步完成!
1.调查、收集---全班同学在寒假期间种植风信子并记录数据;2.汇总、制图---制作班级学生种植的风信子生长情况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3.分析、决策---根据调查统计情况,分析风信子的生长情况,揭秘风信子的生长秘密;4.交流、反思---交流汇报小组实施活动的整个过程,结合实践过程、查找文献、请教专家等途径撰写如何让风信子长的更快更高的研究报告。
最后制作一张精美的风信子生长日记和一张实践作业单!
叶聪老师说课的主题是《争当策划达人,书写数学之旅》——《设计秋游方案》
活动一是分享经历,引出制定计划,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分析项目完成所需要的基本步骤。第一步,首先确定内容,第二步查找相应的资料,第三步开始制定计划,最后是计划的展示。
活动二让学生开始查阅相关资料,通过网络还有询问家长的方式进一步的了解旅游计划。
活动三学生制定旅游计划,那在制定旅游计划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巡视发现有的组他们制定的旅游计划最初还是比较简略的,教师就加入到他们组,可帮助他们一起来完善这个计划。
最后进入项目展示环节。学生在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己的作品展示。让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实施自己的旅行。
王元老师说课的主题是问题引领 深度思考 发展应用意识—— 包装的学问
利用问题“把两盒旺仔牛奶包成一包,怎样包最节省包装纸”为驱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记录的方式,找出最省方案。
最后用数学小报的形式呈现学生学习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