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雪雪雪呀~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万象“耕”新·遇“稻”童年——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康璟园 中三班

创建于2024-05-06 阅读1229

春耕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为了让小朋友体验插秧劳作,知道粮食从哪里来,学会珍惜粮食!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康璟中三班开展班本课程——种植水稻。

一起回顾小农夫的种植日程~

第一轮:

播种、育苗阶段:3月20日——4月22日

第二轮种植水稻:

4月26日:小朋友亲自播下稻谷种子,灌水

5月7日,小朋友来到稻谷种植区进行观察——稻谷种子已发芽

未完待遇……

活动缘起

在3月20日这一天,班级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小朋友们纷纷围观起来,一边观察一边讨论着这是什么种子呢?有的小朋友说是豆芽,还有的小朋友说:“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是稻谷,我见过”,有的小朋友发出疑问---为什么它上面有尖尖的白白的东西呢?有朋友说:这是稻谷发芽了。在小朋友们认真的观察及热烈的讨论下,一致认为稻谷芽现在太脆弱了,需要我们去呵护、保护好它才可以慢慢生长。

接着有小朋友发出疑问:那它生长出来最后会变成什么呢?它需要多久才能生熟呢?它是一直都在这个小小泡沫盒里生长吗?

基于幼儿对稻谷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让幼儿充分认识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之乐、享受劳动之美,我们一起开启了一段思维不断碰撞、富有生活气息的水稻探究之旅。

00:16

教师思考

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引起了老师的思考: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哪个季节,生活中随处都有课程,正确的打开方式就是追随幼儿当下的兴趣,打开水稻的探究之旅。

第一轮:育苗阶段

识水稻

(上图中是小朋友们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对话)

关于水稻,孩子们总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追随着孩子们对水稻的“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同时也在孩子们的提议下,我们采用家园共育,相信会有不一样的精彩!

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让孩子回家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查阅资料、看图书,了解更多与水稻的相关知识,并与爸爸妈妈完成了“水稻知多少”调查表,在班级中一一与大家分享!

教师的思考

“水稻”引发出孩子们浓厚的探索兴趣,但幼儿前期几乎又没有见过真正的水稻。基于这一情况,我们结合“家园共育”、科普百科、绘本阅读等多种方式来带领幼儿初步了解水稻的生长环境、外形特征和生长过程,对水稻有了浅显的认识。

“我”伴稻谷🌾共成长🌱

教师思考

本次秧苗种植活动,我们将采取只需紧紧追随班级幼儿的探索欲望,对孩子的猜测、尝试、思考给予充分的支持和肯定,鼓励幼儿结合已有经验,通过亲身实践、多次的实地实物观察、记录、比较等多种方式去了解、探索水稻相关的知识。

在芽芽🌱长成苗苗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

观察与探索一:泡沫箱太小了

一周后,小朋友们观察到稻谷芽慢慢长大了,开始对它现在的生长的环境(小泡沫盒子)发起疑问……

(以下为小朋友们与老师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对话)

最后,稻谷育苗的环境(空间不足)的问题在小朋友们的讨论下由小泡沫盒转移到了大铁盆里得以解决!

观察与探索二:为什么育苗盆上要蒙盖一层塑料膜?

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来观察稻谷苗的生长情况,这一次,小朋友们发现育苗大铁盆上蒙盖了一层塑料膜,于是提出了疑问——为什么要给它盖上塑料膜呢?它可以有什么作用吗?带着疑惑,在小朋友们之间展开热烈的讨论!

(以下为小朋友们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对话)

00:26

观察与探索三:为什么育苗盆里有股异味?

打开育苗盆的塑料膜后,一股味道扑面而来,小朋友发出疑问:为什么会有一股臭臭的味道呢?

(以下为小朋友们、老师、门卫爷爷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对话)

在本次的观察中,小朋友们以一股异味,展开了一场探索,了解到稻谷在育苗阶段也是需要以施肥方式来给予营养,在生活中肥料的形式也有很多种。

观察与探索四:为什么要用一根长长的木棍把塑料膜撑起来?

好奇好问的小朋友们,总能针对一些新奇的现象发出各种提问,这不,当他们看到育苗盆时说它像“金字塔”,便疑问到,为什么要放一根棍子把塑料膜撑起来呢?孩子们的发现,当然也由孩子们来思考回答,于是再一次展开了小小的讨论……

(以下为小朋友们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对话)

00:18

孩子们总能根据此刻的环境来思考出存在的意义,于是在小朋友们的三言两语下就讨论出了他们认为的结果——棍子支撑塑料膜是为了增大稻谷育苗的空间!

观察与探索五:秧苗有了什么变化?

时隔半月,小朋友们再次来看观看秧苗时,它又有了哪些变化呢?这些变化又该如何记录呢?

(以下为小朋友们与老师讨论过程中的部分对话)

00:21

观察与探索六:我们的秧苗为什么不见了?

时隔几天,我们再次来到稻谷育苗区,小朋友们惊叹到:“老师,我们的秧苗怎么不见了?去哪儿了?”当了解到是因为秧苗没能存活死掉后,感到难过的孩子们,一起讨论、寻找着秧苗死亡的原因……

在小朋友们的各种猜想中,想要了解本次秧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死亡总结经验,于是一起去询问与我们一起养护秧苗的门卫爷爷。

原来,是因为有人不小心把洗碗水倒进去,所以秧苗耐受不住就枯萎死掉了……

最后,在小朋友们吸取本次种植经验后,决定以后如果再种植,就需要制作一个“养护牌”来提示大家共同保护!避免类似意外再次发生!

01:52

儿童表征

教师思考

在第一轮的育种育苗阶段里,虽然结果是失败的,但我们的孩子是收获满满的!

活动中,孩子们在每一次的观察中通过自由畅想、小组讨论、实地勘察,将已有经验在同伴间分享,也在实践中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收获到了稻谷在育苗过程中的小知识。

也以此说明,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要做好观察者,提供必要的支持,让孩子们自由自主的去深入探究即可。

第二轮:稻谷种植

经过前期一次次的观察及失败的结果,总结出育种育苗经验的小朋友们,并没有被一次的失败而打倒、气馁。纷纷提出能不能再尝试一次种植稻谷。

《指南》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造充分的条件和机会,去感知社会文化和生活中的美。鼓励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基于班级幼儿对水稻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愿望👏于是在园领导的支持下,再次根据我班幼儿的需求,提供了稻谷种子,并且将沙水区的一个小池子填满泥土,打造成较适宜种植稻谷的“泥田”。

在4月26日,中三班全体小朋友以分组形式一一进行稻谷播种👏这一次,小朋友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好好养护它🌾🌱

00:22
00:51

在小朋友们播种完稻谷种子后,根据前期经验,提出疑问:“老师,种稻谷不是需要湿润的泥土和水才可以吗?”“刚刚我们播种时那泥土都是干的,稻谷怎么长出苗呀?”于是我问道那怎么办呢?怎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小朋友们纷纷都说“那给它浇很多很多水进去吧,这样泥土就可以变湿润,有了水,种子就可以生长出苗了”

00:21

5.7日,幼儿分组来到种植区进行观察……

00:22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课程

大自然和社会都是活教材

在馥郁芳香的稻香里

康璟园将与孩子们一起

遇“稻”童年

再叙成长

未 完 待 续🌱🌾…… 


阅读 122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