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988733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附中学子这样过五一】丝路瑰宝——文物会说话——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一16班

周宣烨

创建于05-05 阅读223

班级16,指导老师:高妍

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元、明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映入眼帘的是唐三彩。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是对汉代釉陶的发展,最早出现于唐高宗(650~683)时期,玄宗开元(713~741)时鼎盛,天宝(742~756)以后衰落。对宋三彩、辽三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唐三彩多以含有大量高岭土的白色黏土为原料,先在1000℃以上的窑温下烧制素坯,上釉后,在800℃左右低温下烧成。有的在釉下的胎上采用刻花、划花、贴花等技法做出鸟兽、花卉、人物等装饰。釉由含铁、铜、钴、锰等多种呈色元素的矿物配制。作为助熔剂的铅,既可降低烧成温度,又能使釉面光亮。各种着色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相互交融,自然流淌,形成斑驳美丽的釉色。颜色有黄、绿、白、蓝、褐等,其中蓝釉是中国最早的以钴土矿作彩料所呈现的釉色。唐三彩大都是明器,只有小部分为生活用具,器类主要有俑、动物、模型器、建筑构件四大类,其中俑和动物是在武则天(684~704)时期才出现的。玄宗开元时期,唐三彩艺术发展到巅峰。

青花瓷(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唐代彩绘女陶俑是唐代的一件陶器作品,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阅读 2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