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旗仪式|爱国教育助“双减”,红色故事传精神——马背上的摇篮

正定县东白庄小学02
编辑于05-13
阅读 34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传承革命先烈精神,正定县东白庄小学开展了以“讲述红色故事—马背上的摇篮”为主题讲话的升旗仪式。

       六年级李宣颐进行了国旗下讲话

03:38

       大家好,我是六年级的李宣颐,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马背上的摇篮》

       摇篮啊摇篮,马背上的摇篮,一串串铜铃叮当响,一对对骡马翻高山。你听,今天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1937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了抚养、培育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浴血奋战的革命者的后代,为这些弱小的革命种子撑起一片爱的蓝天,在延安这片红色的热土地上诞生了“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小学部”,简称“保小”。

       “保小”是一所红色的学校,说他是红色的,是因为毛泽东、刘少奇、林伯渠、方志敏、刘志丹等许多在抗日前线奋战的将士的子女,以及红军长征过来的一批“红小鬼”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保小”的首任校长是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先生。毛泽东同志曾为“保小”题词:“为教育中华民族后代而努力!”建校初始,教学条件极为艰苦,住的窑洞不够,自己动手挖;没有课桌板凳,自己动手做;缺纸少笔就用树枝在地上写......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老师们承担了一切繁重的劳动!

       “保小”的创业者们都是当时全国最优秀的教师,也是红色教育的奠基人。1943年的冬天,天格外冷。一场可怕的传染病正在保小肆虐,全校教职工人人衣不解带、全力以赴的照顾生病的学生。校医罗东祥和王海仕护士夫妻二人日夜看守在学生身边,给他们喂药、打针,困了就在长凳子上躺一会儿,在他们的精心治疗和细心的照顾下,孩子们渐渐地恢复了健康,可是他们的儿子斗娃,因染病无人照顾而不幸夭折。他们就是这样毫不吝啬的将大爱给了别的孩子,把泪水留给了自己。这是怎样的情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

       1947年,国民党胡宗南率军向延安进攻,我军决定暂时撤离延安。临撤离前,朱总司令和任弼时同志特地到“保小”看望师生,并语重心长的叮嘱说:“你们学校有500多娃娃,你们一定要保护好他们,这个责任重大呦!一定要严格按上级指示行动,千万不可粗心大意!”真正的两千里行军大转移开始了。老师们为了教学、行军两不误,把要学的生字写在纸片上,挂在娃娃们的背包上,边走边教。著名的电影《马背上大摇篮》就是依照当时“保小”发生的真实故事改编的。

       这正是:忆往昔,我保小,枪林弹雨下,战火纷飞,舍家庭,忘生死,投身革命,献身教育, 重塑中华魂!

阅读 34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