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常态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
——回民区光明路小学开展数学常态课说作评活动

晓白
创建于05-05
阅读 144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三人同行,觉左右为师。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基本功,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4月8日回民区光明路小学正式开启了以“聚焦常态课堂,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数学常态课说作评活动。以此为抓手进一步构建研究型教师团队,将教学研究紧扣常态课堂,紧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年级课堂

      李娜老师执教《数的顺序》一课。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构建百数表的过程中,创设了一系列培养学生数感的活动,孩子们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让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自己的发现。

二年级课堂

       贾惠杰老师执教《混合运算》一课。她在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从情境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使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根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坚持让学生在列出算式后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发表的观点也就多,自信心得到了满足。

三年级课堂

      曹锦如老师执教《笔算乘法》一课。本节课以明确算理为突破口,以算法优化为目标,让计算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联,游刃有余地抓住课堂有价值的生成资源,使重难点得到了充分的突破与巩固,让枯燥无味的计算教学焕发出了活力。

      史小峰老师执教《笔算乘法》一课。这节课改变了以往偏重计算法则的教学模式,史老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适时点拨,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轻松地获取了新知。新知教学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适时利用了旧知转化成对新知的体会和理解,并让学生相互说一说等形式,让新知得到真正的掌握。

四年级课堂

      赵娜老师执教《小数的大小比较》一课。这节课赵老师没有把它单纯的上成技能训练课,也没有把它定位在“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这个层面上,而是要学生体会到“比较的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在探索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时,赵老师把课堂主动交给学生,学生们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团队的力量观察、分析、归纳比较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

      罗丽娜老师执教《小数加减法(1)》一课。罗老师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购书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将初步的感悟总结提升,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陈颖老师执教《三角形的特性(1)》一课。陈老师基本功扎实,目标落实扎实,学生学得扎实,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整节课知识容量大,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生活中发现三角形,接着在学生的观察、探究和讨论中逐渐清晰三角形的概念,继而学习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和三角形高的画法,所有的环节都走的很实,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思考。陈老师更是一个很注重细节的老师,很多的时候老师一个小小的细节会让孩子受益一生,在教学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时,陈老师引导孩子按照字母的顺序来表示三角形,这为孩子以后的数学学习开了一个好头,陈老师也是一个很注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好老师,在给三角形作高的教学中,一再提醒孩子用作图工具作图,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五年级课堂

      陈双金老师执教《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这节课学生通过将三张同样大的正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1/2、2/4、4/8的活动,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分数图的异同,分数分子分母的变化过程,从而证实变化的规律。陈老师这节课不落俗套、与学生真诚对话、和谐互动,给了我们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

      李晓燕老师执教《最大公因数》一课。李老师将概念教学课,设计成了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教师是组织者——提供数学学习的材料;引导者——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方法找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规律。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主动获得新知的过程。

      白莉莎老师执教《约分》一课。白老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发现的时间与空间,从约分含义的理解到约分方法的学习,她始终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活动一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几个分子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同;借助活动二引导学生观察、理解约分的含义;创设活动三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究的平台,使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不同的约分方法,最终达成共识。可以说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在学生的发现、探究、讨论中迎刃而解,课堂处处闪动着学生智慧的光芒。

六年级课堂

      高利红老师执教《鸽巢问题》一课。新课伊始, 高老师用学生喜爱的扑克牌魔术表演导入,来吸引学生眼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知识既好玩又有意义,使学生有乐学要学之感。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把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学生逐步经历了由枚举法过渡到假设法来说理,再让学生用“平均分”的方法去探究并建立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数学化”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学生能自己讲明白的地方教师绝不干预,学生能自己领悟的地方教师绝不强制,学生自己能纠正错误的地方教师绝不代替,教师的‘教’,更多的是点拨、鼓励、欣赏、提醒、引导”——这就是高老师课堂带给我们的启示。

      肖雪梅老师执教《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一课。对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学生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这样的理解是感性的、概括的、模糊的,只是基于自身经验的理解,不能清楚地用数学语言描述变化的关系。而数学上的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是指按一定比例放大与缩小,它是一种定量的刻画。肖老师将这一差距加以利用,使用电脑把图片放大和缩小的过程直接呈现给学生,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图片各部分按比例放大和缩小的现象,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其感受到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意义上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理解。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学生对于图形放大后相应边的变化有了清晰的认识,课堂呈现了真实的数学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

      韩莎莎老师执教《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课。韩老师突出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思维本质,即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去思考,这是为学生培养代数思维、函数思想做准备,也是用比例解题与用算术法解题的最大区别。韩老师在建模的过程中注重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情境列出不同的算式,并让学生重点描述“哪个量是一定的?”“这个一定量是怎么得来的?”从而发现用正比例解决问题可以列出不同的比例式,关键是理解这个不定量的意义。

听课观摩促提升

      作课教师的精彩呈现,让每一位听课教师不觉时间悄然流逝,他们听得认真、记得仔细,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效果、课堂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了解和记录,并观察学生上课的真实反应,进一步掌握教情、学情,捕捉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评课研课促成长

      教导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评课活动。团队的成长决定学校的长远发展,每次评课校级领导及分管主任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核心素养为依托,全面深刻地进行剖析研讨。老师们积极点评,做到了优点说透,缺点不漏,方法给够。从新课程标准到课本,从学科素养到常态课堂……一次次的交流、碰撞,我们的思考也不断走向深刻,在核心素养引领下,常态课堂的学习任务、目标定位越发地清晰明朗。

      初心不改育人路,孜孜不倦勤耕耘。光明路小学会将常态课教学作为学校常规重点工作来抓,促进教师在常态课上下功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体教师将继续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干劲,以新思路,新作为,奋力开新局、启新程、谱新篇!

文字:白勇泉

图片:光明人

整理:白勇泉

审核:马晓云   徐燕飞

阅读 144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