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班 4月份课程故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要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而家乡是幼儿生活、成长的地方,家乡的民俗文化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资源。
农历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要的传统节之一 ,又称“三月三歌圩节”,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幼儿对“三月三”有更深的了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主题式课程》为参考,我们大班组开展了“欢乐‘三月三’”的主题系列活动,主要从民俗体验这一角度入手,将“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融入课程,开始了一场关于“三月三”的探索之旅。
一、童言童语“三月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大班幼儿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想说,敢说,喜欢说。在本次活动的学习和讨论中,通过孩子们回忆和讲述自己的已有经验,让我们对“三月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三月三”的民俗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大班幼儿今年是第三次在幼儿园度过“三月三”活动,他们对“三月三”主要的习俗和活动具备一定的认知经验和生活经验,所以讨论起来很激烈,也让孩子们对今年的“三月三”有更浓厚的兴趣与期待。
二、主题网络图
三、活动内容
(一)走进“三月三”
社会:有趣的民居
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幼儿比较常见的建筑,少数民族的民居是广西的特色,但我们沿海的孩子却比较少看见和接触到少数民族的民居。比如干栏楼、吊脚楼、风雨桥等等建筑。本次活动幼儿通过观看——想象设计——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解少数民族的民居特色,利用线条的设计再现这些有趣的民居。
语言:壮乡游趣闻
本次活动,我们通过认识刘三姐入手,了解刘三姐是做什么的,孩子们都说是唱山歌的。接着就由“刘三姐”带我们领略广西的各处风景。孩子们从图片、视频欣赏着家乡名胜古迹的,让幼儿获得了对家乡美的感受和体验。
在问答环节中,通过欣赏图片,一边让幼儿通过回忆旅游的过程,很多小朋友都去过很多城市,并且能描述出这个城市的特色,让幼儿又好似回到了旅游时的那种喜悦的场景,把旅游的画面得以全面的呈现。在课程最后环节,幼儿担任了自己去过的城市进行景点的解说,加深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最后,在活动延伸中,幼儿展开了大胆的艺术创作、表现,把城市的风貌都画了出来,体验了一把“广西游”的快乐。
艺术:花山岩画(美术)
神秘的花山壁画、美丽的壮锦、铜鼓的传说、美丽的壮族服饰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他们会通过什么形式解码三月三呢?一起看看萌娃们都绘制了哪些作品吧!
欣赏世界遗产“花山岩画”,观察岩画上的内容,通过幼儿的奇思妙想,绘画出独一无二、专属于我们自己的花山岩画。
(二)板凳龙(班本)
在中国,龙是最高权威的象征,中国人把龙的精神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把自己当成龙的传人,在生肖中龙排在第五位。传说中,龙的角似鹿,头像蛇,眼睛像兔,鳞像鱼,爪像鹰,掌像虎,耳朵像牛…… 所以龙是那么的传神。但是板凳龙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它是由很多木板连起来,身上会发光的……
社会:板凳龙
板凳龙,又称板凳舞龙,是中国民间传统舞蹈形式之一,常见于南方的农村地区。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人们的关注。板凳龙的风俗由来和寓意,蕴含了深厚的民间信仰和文化传统。板凳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社会。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常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板凳龙便是其中的一种,它结合了舞蹈、音乐和民间信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祭祀形式。在每年的农历新年、元宵节等重要节日,村民们便会齐聚一堂,挥舞板凳龙,欢庆佳节。在后来,只要是重要的节日,人们都会以板凳舞龙来庆祝节日,并且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视频和图片,孩子们了解到板凳龙的制作非常讲究,常见的板凳龙由数十条板凳组成,每条板凳上固定着数盏灯笼。表演时,舞者们手持板凳,随着音乐的节奏起舞。他们时而穿梭于人群之中,时而围成圆圈,形成一幅壮观的画面。在夜幕降临时,数十条板凳龙在火光映照下熠熠生辉,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孩子们也为之感到震撼。
金华板凳龙最为有名,他们的做工就是在长板凳上扎上透明的精美塑料面纸,装饰上各种彩花,并在内部安置两个蜡烛槽,两端分别钻上直径5厘米左右的圆孔,再用长约70厘米左右,直径同上的硬木棒将其串联起来,点上蜡烛在街上围着村子巡游。
艺术:板凳龙(打击乐)
《板凳龙》
跳起春牛舞,
舞起板凳龙。
拉着春天走,
不做小懒虫。
跳起春牛舞,
舞起板凳龙。
跟着春天走,
长大要成龙。
欢快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歌词,在乐器的配合下撞击出一首激昂的打击乐曲。
艺术:板凳龙(手工)
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它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又有一种雄壮、威武的美。龙代表吉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所以人们常常将龙做为物品的图案。
本次活动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龙头龙尾图片、水果网、剪刀、双面胶、一次性筷子,让孩子们在制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
制作好后,孩子们拿着小小的“板凳龙”舞动起来,还自己配乐一起来舞动,见状干脆播放了音乐,让孩子们一起随音乐舞动起来,别提有多高兴了。
(三)好玩的民族游戏
关于这个节日,你还了解多少呢?基于幼儿的前期经验,老师通过课件向幼儿更深入地讲解传统民俗活动和民族游戏有哪些。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拜祭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相传为了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活动。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抛绣球、跳竹竿舞、踩木板鞋、对山歌等来欢度节日。
语言:我喜欢的民族游戏
民族民间游戏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民间游戏以其独有的特点及价值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是幼儿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可利用的民族文化教育资源。民间游戏在丰富和完善幼儿人格的内涵、经验及促进幼儿智力、身体健康发展的同时,充分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通过活动,目的是让孩子掌握以下几点目标:
1.了解民间游戏的由来,知道民间游戏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游戏。
2.尝试民间游戏的简单玩法,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准确性,能遵守游戏规则,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3.能将游戏材料整理归类,有良好的整理习惯和合作意识。
4.感受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多样性,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我们还通过户外游戏时间让孩子们玩起民族游戏,有斗鸡、摔跤、抛绣球、踩高跷、跳房子等等,真真切切在游戏体验中感受民族游戏的乐趣。
这就是传承,代代相传的民间游戏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民间传统游戏的魅力。我们将继续挖掘民间游戏所特有的教育价值,将民间游戏渗透在户外活动中,探索民间游戏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大融合,在传承中创新与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在运动中健康成长!
健康:板鞋乐
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魄、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于是我们通过本次“板鞋乐”活动,发展幼儿的下肢力量以及全身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学习板鞋竞速走的动作方法;遵守游戏规则,知道两人、三人配合协调的重要性。
在试了几次之后,大多数孩子都是没走两步就失败的结果,两人都有些放弃了。其他的孩子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有的组穿上板鞋后站在原地无法抬脚,有的组刚走两步就摔倒了。在孩子们的激励的讨论声中我们听到:“你不走,我没办法呀”、“这个鞋子太重了,我的脚根本抬不起来”、“你不要老是拉着我,我走不了”……
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经过讨论总结出走板鞋的方法:后面的人要扶住前面那个人的肩膀,一起喊口令“左脚、右脚,左脚、右脚”并同时向前迈步,步调要一致。得出结论后,他们又再次进行了尝试,也激发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四、我们的“三月三”
终于盼来了迎板凳龙的时刻,伴随着“咚咚锵”、“咚咚锵”,我们的板凳龙也闪亮出场了。 小小鼓手在前面,后面跟着龙珠,小朋友们一个个穿着喜庆的民族服装,手拿着龙灯,排成一对,瞬间幼儿园的“板凳龙”就栩栩如生的诞生了。
长桌宴是广西各民族的传统,以壮族尤为盛行,是将美食摆在一起拼菜成席以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在活动这天,我们不仅以长桌宴的形式,还以“长龙宴”的形式来品尝壮乡美食。
五色腊肠糯米饭、卤鸡蛋、酸甜排骨、艾叶糍粑、炒粉虫、各种海螺🐚……再搭配香甜可口的水果,幼儿园精心准备的美食既考虑了食品的多样性,又照顾了营养搭配的合理性。瞧,一道道美食摆上了长龙宴,诱人的香味飘散开来,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要开吃啦!
五、课程感悟
通过这个月开展的活动,丰富了幼儿对广西壮族“三月三”民俗文化的认识与了解。孩子们在探究中感受到了壮乡的民族风情,幼儿民族文化素养得到提升,增强了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传递了壮乡之美,为弘扬和传承广西壮族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华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民族瑰宝,需要我们学习和传承。本次我们大班组欢乐“三月三”系列活动通过让幼儿多感官参与,在倾听、表达、趣玩中开启一场奇妙的“三月三”之旅,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全面发展,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民族魂、爱国情永植于心。孩子们在丰富的游戏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月三”的民族传统节日,并从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沉浸在壮乡浓郁节日气氛的同时,也激发了自身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