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以潜心,研以至远——童话单元的思考

-°末
创建于05-05
阅读 2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春风摇曳,繁华尽染,正是杨柳青青、草长莺飞之时。色彩斑斓的大好春光怎可轻易辜负,是时候赴一场缤纷之约了。2024年4月26日下午,我们四年级语文组承担了本次语文教研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立足童话语境,感受童话奇妙。

活动一:教材解读

      首先喻黎平老师对《宝葫芦的秘密》这节课做了深入的解读。

     这篇童话是我国作家张天翼的作品,写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王葆得到了梦想中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给王保的生活带来奇妙的变化,也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作品表达了幸福要靠自己努力的主题,课文节选的是原作的开头部分,在这一部分,宝葫芦还未正式出场,留给学生更多丰富的想象空间,极能激发学生阅读原作的兴趣。并且课文以第一大称“我”来叙述,生动地刻画出王葆的童真形象,开篇即写“我来给你们进个故事”,强调这是王葆自己与宝葫芦的故事,语气肯定而又带有几分神秘,一个天真、活泼的大物形象跃然纸上。

      因此,本篇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两点:一是把握经典童话名篇的特点,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二是注重发挥课文的导读功能,激发学生读厚作的兴趣。

活动二:精彩课例展示

       接着,张芬芬老师和四(6)班的孩子带来了精彩课例的展示,课上学生们大胆想象,合作探究,感受童话的神奇,思维的火花在这里激昂碰撞。

活动三:互动评课

 润物无声,教研有心;知无不言,各抒己见。 水相荡乃生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老师们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杨紫竹老师评课:

      张老师在教学中从儿童的思维出发,更设计有趣而操作性又强的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因此,张老师设计了任务群学习任务一感受宝葫芦的奇妙。学习任务一的设计,就以学生的问为抓手,设计探究性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感受宝葫芦的奇妙。     

      童心品童话,聚焦“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单元语文要素是设计教学的主线,是教学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是把握童话文体的落脚点,是提升语文能力的着力点,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点。张老师紧紧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在王葆带有神秘感的介绍中感受奇妙,在读描写“宝葫芦”的句子中感受奇妙,在奶奶的故事中感受奇妙,在王葆的幻想中感受奇妙。通过读"……这是我们的规矩"“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不过我得提出我的条件……”等句子,运用口语化的词语介绍王葆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王葆天真、调皮和童真的形象。童言讲童话,着力“表达”。童话是故事类文体,具有口语化的特点,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的适用文体之一。张老师这节课时刻关注“表达”,层层设计“表达”练习,着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童话二字,拆开理解,“童”指儿童,“话”指故事。童话中,故事是核心,没有故事童话就不会吸引儿童,童话也就不会存在。张老师深谙此道,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故事情节,结合生活讲自己家的规矩;“奶奶还要求孙子干哪些事情?”;借助“宝葫芦”的神奇,说说自己的愿望;用自己的话介绍王葆等,都是通过故事性的表达来落实要素、提升能力。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是童话的主要艺术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张老师基于幻想,把儿童带入故事的字里行间,让儿童走进童话世界,创造性地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进而让学生运用表达方法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而后又让学生创编“刘一、陈二、孙七、周八、吴九、郑十”得到“宝葫芦”的过程等。延续着故事情节和思路,发挥想象续编故事,这是童话思维的延展和创新能力的体现。提升儿童奇思妙想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这是学习成果的内化与运用,是童话教学的独特价值,也是第一要务。教学童话,就该像张老师这样,引导学生用童眼童心学童话:走进童话情境,读出童话味道,感受童话奇妙,体会童话形象,感悟童话精义。

李文老师评课:

       一、本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张老师整堂课始终以生为本,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引导学生理清奶奶讲故事的层次,这个环节也是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先老师说,再学生说,先讲书本上的李四、王五、赵六,再引到王葆自己,这样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堂课的教学中,张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创设探索宝葫芦的秘密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三、结合主题要素,引出奇妙,树立文体意识。本堂课紧扣文本品奇妙,突出文体特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利用思维导图,归纳整理宝葫芦的奇妙情节,让学生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想象,大胆猜测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走进文本,去读一读关于宝葫芦其他的故事。

        四、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学中先回顾王宝的人物形象,产生对童话的阅读兴趣,再结合重点内容体会他什么时候想要得到一个宝葫芦。以学生的心理感受为依托去理解童话想要带给孩子们的真善美体验。教师边引导边渗透的教学方法,在遇到四个简略的童话故事时,让学生自己去找去发现,为以后阅读《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张老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问题提出,让学生自己解决:方法让学生自己根据前面单元的学习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知识让学生自己获得。不仅在课堂上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空间,同时还让学生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符合四年级学段学情的认知规律,不但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更是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思维能力。

名师点评

最后范海鸥老师也谈了谈听课后的感受。

       她说:这节课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不由赞叹:原来这篇课文也可以这么上!这一课在张老师和孩子们的精彩演绎下,显得简洁而又清新,有趣而又生动,扎实而又深刻。下面我就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感触:

       一、整堂课下来,发现张老师的课堂结构非常清晰,张老师结合单元主题目标,引出奇妙,树立文体意识。紧扣文本品奇妙,张老师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一利用思维导图梳理主要内容,感受情节之奇妙;二创编关于宝葫芦奇妙故事;三补充文本阅读,延续故事奇妙。三个环节不仅突出本单元文体特点,而且由读到写,搭建支架,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层层深入,水到渠成。

       二、从学生主体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大亮点。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批注的方法学习,批注在四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学生已经接触了这一策略。张老师在这堂课上又加以引导,将方法更加细化,并且在展示批注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在有感觉的句子旁停一停,品一品。这样的训练过程让学生的批注能力得到了螺旋上升。从合作探究到互动评价,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课堂讨论,讨论交流的声音清亮悦耳,思维碰撞的愉悦溢于言表。更值得我学习的是,小组讨论环节,张老师参与其中,或提示指点,或解疑答难,或称颂赞许,使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极大地释放出学习的激情,将课堂引向高潮!

       三、对情节的发展做出推断,充分利用视觉、听觉、嗅觉等构建感官图像。让学生想象王葆有了宝葫芦后得到的“最好最好的向日葵,长得不能再棒的向日葵”的样子,既是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出的推断,又让学生通过即兴的口头创作感受到了童话想象的奇妙。

      四、教态自然,语言亲切,组织教学能力很强。真正做了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融洽,对学生的回答表扬及时有效。

      总之,张老师课前准备充分,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手段使用恰当,板书设计合理,很好的完成了一堂童话教学示范课。非常感谢张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如此优秀的课!

     教研有道,探索无涯。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一次活动,一次成长,深耕课堂,潜心教研。活动之后,感触颇丰:我们要继续怀揣教育初心,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聚焦学习任务群,不断追求高品质语文课堂,向着未来教育最美好的样子踔厉奋进,相信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阅读 2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