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钱泊翰
创建于05-05
阅读 2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公元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没错,隋唐盛世并不是从东晋,或者是代表中华正统王朝的南朝继承而来的,而是来自鲜卑北周。杨坚原本是北周丞相,并且还有鲜卑名字普六茹坚,虽然普六茹这个鲜卑姓氏是西魏恭帝所赐,但他是否是纯正汉族血统是很值得怀疑的,毕竟从小长在异族堆里,啥都可能发生。更何况,他的老婆独孤伽罗也是鲜卑人,那么他儿

子隋炀帝杨广,至少实锤有50%的鲜卑血统了。同样,唐朝开国皇帝李渊,鲜卑名字叫做大野渊,是从他爷爷李虎那一代开始就被赐姓大野,这个姓氏一直用到李渊。还好,我们的唐太宗李世民同志,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称呼过“大野世民”。300多年的大分裂,胡汉杂居,导致皇室如此,民间就更不用说了,中国北方汉族人血统的纯正性可想而知。在当时中国的北方,血统交融,文化交融,最终的结果是少数民族文化大多彻底融入中原,被汉族同化。例如曾建立灭西晋的前赵王朝的匈奴,就是在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表演,南北朝后再也没有过匈奴的记载。隋朝结束了中国南北分裂的状态,但如同秦朝、西晋这样结束分裂实现大一统的王朝一样,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只历经了两代帝王(杨侑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样一个王朝,却为后来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隋文帝改革了政治制度,确立了三省六部制,我们现在熟知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就是从隋朝确立的,经过后来一朝一代的帝王们完善,才成为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的样子。隋文帝还改革了选官制度,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创立了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从此有了最早的公务员考试——科举制度。平民中的优秀人才可以通过考试进入政府任职,这极大地推动了民间人才选拔,对中国后来的历史的影响,乃至对世界其他国家人才选拔机制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经过隋文帝的励精图治,短短五年时间,全国户口就从隋朝建立时的399万户增加至890万户,净增490万户,史称“开皇之治”。值得注意的是,隋文帝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各地纷纷广建学校,关东地区学者众多,消失了几百年的儒学又兴盛起来。儒家思想再一次显现了它面对分裂混乱无能为力,却有能力在大一统时期教化人心、维护皇权的特点。

 隋文帝是个好皇帝,但一般都认为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是个昏君,导致隋朝亡国。但其实隋炀帝并不是因为昏庸而亡国,他的亡国姿势和秦朝非常类似,那就是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引起民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隋朝大运河,也就是今天京杭大运河的原型。虽然大运河从春秋时期就开始断断续续地修建,但将各段运河全部贯通,这在当时的确是个大工程,而且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从这个角度来说,隋炀帝是干了实事的,但他还同时干了西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在当时统一时间不久,国力尚未充盈的情况下,又是上大工程,又是发动对外战争,只能说隋炀帝太心急了。


这也是为什么经过大分裂之后的首个统一王朝大多都是短命王朝的原因。经过长期分裂后,实现大一统的王朝急于做点什么,很容易陷入好大喜功的陷阱里,却忽略了长期战乱导致的国力衰弱。即便上马的大工程是千秋功业,但挑错了时候,这时候的国家需要的不是文治武功,而是休养生息。看看汉朝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文景之治,直接让汉武帝做汉朝的第二个皇帝,那汉武大帝可能也变成像隋炀帝一样的昏君了。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大唐王朝由此建立。但李渊并不是唐朝最好的皇帝,要说好皇帝,一般人想到的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确是个好皇帝,但他不是个好人。为了争夺帝位,李世民在玄武门射死两个哥哥李吉元和太子李建成,逼迫老爹退位,自己成功继承皇位成为唐太宗,史称“玄武门之变”。且不说这个事件背后复杂的政治因素,单说李世民能做出这些事,如果不是心狠手辣当机立断,是决然不能成功的。

但李世民即位后,对玄武门之变中遇害的兄弟们都给予了追谥,没有斩尽杀绝,善后工作做得很到位,再加上李世民本人政绩卓著,开创前无古人的“贞观之治”,使大唐帝国代表中华第一次真正的傲视世界,因此,大部分历史学家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持理解、同情甚至赞赏的态度,李世民也因此成功洗白。贞观之治下的大唐帝国,繁荣到什么程度呢?相信任何一个历史的书写者,写到这里都会充满自豪感。唐朝并不像影视剧里面说的,中国封建王朝闭关锁国,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王朝。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欧洲各国的陆上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到了唐朝,长安作为首都,同时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如同今天的纽约一样,是世界贸易和金融心,同时也是引领时尚潮流的国际大都市。在长安的街头,随处可见各种肤色、各种服饰的外国人和少数民族胡人。中国百姓也不一定都穿着汉服,而是什么好看穿什么。阿拉伯服饰、印度服饰,甚至欧洲服饰,都是贞观时期长安街头的流行时尚。

那个时候,欧洲刚刚进入黑暗的中世纪,社会全面倒退,城市农村化。巴黎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如同一个大型公共厕所,墙壁和走廊四处是排泄物。而唐朝已经开始为刷牙配备专门的工具了,包括用马鬃制作的牙刷,以及用香料制作的牙膏,甚至做成了旅行套装。类似这样的商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受到上流贵族阶层的青睐,引领世界商品风尚。

不仅仅是欧洲,公元626年,也就是唐太宗执政的第四年,日本舒明天皇派出了第一批“遣唐使”,后来一共派出了19次遣唐使,漂洋过海来中国学习。每次派出的遣唐使团都有几百号人,他们远涉重洋,历经海浪风暴,来到中国系统性地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文化、艺术、科技,甚至服饰、风俗等。他们把所学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直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具有日本特色的建筑、日本的和服等,都充满了“唐风”。,日间把夏天留下,日落后还带秋风。我们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自由散漫的凉风能治愈乱糟糟的坏心情。

唐朝天宝年间,大唐高僧鉴真受邀前往日本,将佛教传入日本,成为律宗始祖。在鉴真东渡的过程中,随身携带黄豆作为干粮,但由于天气炎热路途遥远,到了日本时,黄豆已经发酵,无法入口。但日本民众听说这是从大唐带来的美食,争先分食,奉之为美味,这就是“纳豆”的来历,直到今天依然是日本广受好评的传统美食。相传鉴真用中国字的偏旁部首改造之后成为“假名”形成了日本文字。另外,鉴真对日本的医药、饮食、酿造,甚至做豆腐,都具有历史启蒙的作用。

但佛教是另一位更加出名的和尚历尽千辛万苦在中国发展起来的,那就是《西游记》的主角,我们亲爱的唐僧,法名玄奘。真实的历史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而更离谱的是,玄奘并非是唐太宗派出去的,而是自己偷渡出去的,所以他并没有什么“通关文牒”。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姑臧(今甘肃武威附近)、新疆、中亚等地,辗转来到了印度的摩揭陀国王舍城,戒日王热情接待了玄奘,并安排玄奘在那烂陀寺修行。结果玄奘青出于蓝,16年后玄奘已是印度有名的高僧,并携带将近700部经文载誉归国。

玄奘回国后,唐太宗不追究他偷渡的过失,反而在长安修建了宏伟的大慈恩寺,并建造了一座高塔,在高塔地宫里埋藏了无数他从印度带回来的雕像、舍利等无价之宝。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的二十年多年间,玄奘法师一直在大慈恩寺进行经文翻译,先后翻译了大小乘经论共75部1335卷,为中国的佛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将去往印度的见闻撰写成《大唐西域记》,相对《西游记》来说,这可以视为真实的历史。

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繁荣往往是相辅相成的,唐朝时期文人辈出,比如号称“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及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岑参、王维,中唐时期的李贺、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

就在唐太宗意气风发的时候,贞观十一年,后宫送来一名秀女,太宗一见不错,便封为五品才人,但从未临幸,却给她赐了个名字,叫“武媚”。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中国唯一一个正统女皇帝——武则天。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武则天无儿无女,按照当时的传统,只能当尼姑了。但在这之前,她已经和当时的太子,后来的唐高宗李治建立了不伦之恋。老爹一死,李治在王皇后的支持下,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重新接回了宫里。王皇后本来想借着武则天打击情敌萧淑妃,结果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双双被废,武则天成为了皇后。

再后来,经过一系列被无数影视剧演出过的各种桥段,武则天成功君临大宝,登基即位,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女皇帝。对于武则天的事情,耳熟能详的那些,比如任用酷吏,以及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那些事儿等等,我就不详细写了。在儒家作为传统思想体系的中国社会,武则天在其后的各个朝代基本都是恶评一片,直到到了近现代才被正面评价。虽然她身后的争议很多,但毫无疑问她是一个卓越的皇帝,尤其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因此才让狄仁杰等人才脱颖而出,成为了又一个现代影视大IP。


武则天晚年对于让谁接班犯了难,让儿子接班,儿子都姓李,如果想让姓武的接班,只能让侄子来接班,总觉得不太对劲。最终,武则天遗诏退去了帝号,被称“则天大圣皇后”,将帝位还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显,自己死后与高宗合葬在一起,并立了一块无字碑,结束了她传奇的一生。

到目前为止,大唐的发展都在一步步走向盛世,这个盛世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达到鼎盛,史称“开元盛世”。这位大佬又是一名影视剧青睐的的大IP,后来因清朝康熙名叫玄烨,为了避免名讳,因此也被称为“唐明皇”。

李隆基原本是个好皇帝,尤其在前期绝对是一名神威英武的励志美少年,但是在其执政后期就有点懈怠了,逐渐开始爱江山更爱美人,而且还是个胖美人,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杨贵妃。关键是,他不仅仅宠爱杨贵妃,连她哥哥也一起宠了,也就是著名的奸臣杨国忠。而这时,边疆的另一个胖子已经开始蠢蠢欲动。


从五胡乱华开始,游牧民族入住中原,与汉人混居,除了融入汉民族外,一些骁勇善战的将领则带领军队被派往边境镇守边关,在唐朝被称为节度使,军政权力很大,逐步成为藩镇,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杨国忠等奸臣弄权,安禄山便以讨伐杨国忠为由,起兵造反,开始了“安史之乱”。

这一乱就乱了八年,不但间接害死了杨贵妃,而且让大唐王朝由盛转衰,从此基本一蹶不振,虽然后来经历过唐宪宗时期的“元和中兴”,看到了一些复苏的迹象,但仍然难以恢复大唐往日的荣光了,相反各地藩镇越来越做大,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军阀,逐渐酿成了唐朝后期的混战局面,预示着唐朝之后又将开启一段分裂的时期。

公元859年,唐懿宗即位,国内爆发大规模民变,其中以黄巢起义最有代表性。江南等经济重镇遭到黄巢打击,唐朝的经济基础被彻底击垮,各地战火不断,唐朝走向灭亡。只可惜唐朝的皇宫——大明宫,原本比现存的紫禁城要大上数倍,历经战火,甚至被流民当作柴火焚烧,现已不复存在。如果想要一睹大明宫的容貌,只能到日本京都去看天皇的皇宫了,因为,那基本是一比一的复刻,并保存完好……

历史系列23

古代史13

历史系列 · 目录

上一篇极简的中国文化变迁历史(四)——混乱之巅“两晋南北朝”下一篇极简的中国文化变迁历史(六)——五代十国


『END』



图片丨互联网




阅读 2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