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一十八班王煜翔
指导教师:彭雁楠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亦称“五一节”,定在每年的五月一日。它是全世界无产队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
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一万六千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
1889年7月第二国际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宣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这一决定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
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合法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
节日意义
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①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了解人类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懂得辛勤的劳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根本保证;劳动是公民的神圣义务和权利;懂得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是数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残余;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
③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担负起艰巨的建设任务并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升学、就业和分配。
劳动教育,还要通过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来实施。学生在校期间,要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适当参加劳动。
劳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道德和劳动精神。劳动技能包括生产劳动、服务劳动、手工制作等,劳动道德包括责任感、纪律性、合作精神等,劳动精神包括劳动光荣、尊重劳动、劳动价值等。
其次,劳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旨在通过实际劳动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际劳动中,学生需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创新创造,从而增强实践能力。
第三,劳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培养职业素养;同时也可以增强人文素养,培养对人类文化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认识。
最后,劳动教育是一种社会化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生产和服务的实际情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总之,劳动教育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观念,增强其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许可,不
正确的劳动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最光荣、崇高与伟大。这种观念认为,是劳动让我们丰衣足食,成为幸福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有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发挥工匠精神,让自己成为行业的翘楚;同时,也是劳动创造了世界和财富,成就了个人。因此,鄙视劳动就是作践自己,应从小就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1
善待自己的劳动岗位并认清劳动与财富的关系。所有类型的劳动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此外,还要充分理解到劳动创造着有形的物质财富和无形的精神财富,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塑造劳动者的精神世界。2
将工作视为一种乐趣或至少对其感兴趣。这是正确的劳动观的核心原则之一。尽管人们可能常常觉得是被迫在工作,但改变思维方式,把工作当作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可以大大提高工作的满足感和幸福感。3
端正劳动态度、合理劳动分工和提高劳动效率。“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正确的劳动态度的体现,而合理的分工则要求人们尽量从事自己擅长的劳动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这需要我们更深入的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擅长做的劳动,并加以训练,在社会劳动分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