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五一】弘扬劳动精神,争做时代新人——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二五班王溥

王溥
阅读 3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班主任、指导教师:陈婷婷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世界上80多个国家的全国性节日、全世界劳动人民团结战斗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举行集会或文体活动。在国际上,有的国家会在五一当天举行游行示威,有的国家则有独特的民俗活动。

五一假期里,我观看了纪录片《劳动铸就中国梦》,让我了解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内涵以及意义,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拍摄的六集电视政论片《劳动铸就中国梦》分6集,用“劳动改变命运”、“劳动创造财富”、“劳动点亮智慧”、“劳动提升品质”、“劳动缔造幸福”、“劳动彰显国魂”的脉络梳理阐释“劳动”。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是《劳动铸就中国梦》精神内涵的“三部曲”,这部电视片里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共识深入人心。

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

  1. 树立劳动观念。通过劳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认知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2. 培养劳动精神。包括勤俭、创新、奉献的精神,以及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 增强劳动能力。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劳动教育旨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促进身体健康。劳动是最好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肌肉和骨骼健康发育,提高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促进血液新陈代谢。
  5. 培养美的感受。劳动不仅创造了美好生活,还创造了美,帮助学生感受和欣赏劳动之美,培养审美能力。
  6. 增强社会适应力。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高社会适应力。
  7. 培养自理和自强能力。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促进全面发展。
  8. 培养集体和工作态度。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勤快、主动的工作态度,形成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
  9. 提升智力发展。劳动不仅限于体力或脑力,而是全身心的参与,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10. 培养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在劳动中,孩子双手的活动有益于左右脑的开发,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
  11. 激发追求和创造力。通过劳动,学生可以产生取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感,激发追求更进一层的目标,培养自我束缚力和自我评价能力。

开展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培养个体的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通过参与各种形式的劳动活动,个体能够学到实用的技能,这些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时,劳动也是磨练意志、锻炼毅力的过程,它让个体在劳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挫折的困苦,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培养更是劳动教育的长远目标,它让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参与劳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1.培养劳动意识

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良好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在劳动中,人们可以学会尊重劳动成果,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更加尊重劳动者。

2.提高劳动技能

劳动教育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帮助人们掌握各种劳动技能和知识。这些技能和知识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帮助,还可以为人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可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通过劳动,人们可以释放压力、放松身心,增强身体素质。同时,劳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责任感。

4.增强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集体劳动,可以让人们更加了解社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和友谊。

5.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技能型和服务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通过劳动教育,可以让人们掌握各种实用技能和服务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向全世界的劳动者致敬!

阅读 3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