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安全提醒第4天(5.4)

小寶
创建于2024-05-04
阅读 20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是五一假期第4天,多一次安全提示,多一次安全保障。五一假期每日安全提醒如约而至~一、平安出游

1.外出旅行,要多渠道了解途经地、目的地天气、交通、酒店、景区开放和门票预约等情况,规划好行程和出行线路,备足必要的防护用品及常用药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跟团游或者自助游。建议出行前提前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2.外出旅游时,请关闭家中电、水、气总闸,及时清理阳台楼道杂物,做好家庭防火措施。3.家长带孩子在外,一定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在人员密集场所更要防止孩子被人流冲散。务必让孩子牢记父母姓名、住址、电话等。4. 选择正规景区,让孩子在安全区域内游玩,避免进入未开发的区域。5.漂流、乘船等水上活动,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家长一定不能缺席。除了帮助孩子按照相关要求,做好穿救生衣等防护措施,还要注意看好孩子,以防发生突发事故。6. 遵守景区防火规定,不在景区吸烟,不动用明火,不在山上野炊生火,防止引发火灾。7. 带孩子接近大自然的时候,一定要提防蚊虫叮咬。如果带孩子到草地中玩耍,最好穿不露脚脖子的裤子和运动鞋,并且给孩子做好防蚊虫措施。8.家长带孩子玩游乐设施时,要先认真阅读游戏说明,根据孩子的年龄、身高等要求去选择适合的游乐设备。二、预防溺水
1.不私自和擅自与他人下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里游玩(坐船),特别是河流、水库等地方。2.不在河边、亲水平台、工地水塘、小溪边等区域玩耍、奔跑或互相追逐,以免滑倒跌入水中。3.不擅自捡拾掉入河道等水域的物品。4.不在河道边等处洗东西、钓鱼虾。5.发现同伴滑入低洼或水塘,立即寻求成人帮助或打110、119、120电话,同时可向溺水者抛救生圈、泡沫板、绳索和用竹竿等方式智慧救援,严禁盲目下水施救。6.溺水是青少年意外事故的“头号杀手”,孩子需在家长带领的情况下到正规游戏场游泳,下水后,家长视线一定要时刻关注孩子。三、娱乐健康

1.要教育孩子不抽烟、不吸毒、不喝酒、不参加赌博、不搞封建迷信活动,不看黄色音像和书籍。2.要关注用眼健康,控制上网和观看电视时间。成人要控制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不沉迷网络或电子游戏。3.不玩渲染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网络游戏,不制造与传播虚假信息。4.不要在公路边、山边、建筑工地、生产区、轨道和标有“高压危险”等危险地方玩耍,远离电线杆、高压线、变压器和铺设电动装置的水源。

四、防拐防骗


1.要教育孩子不随便跟陌生人说话,不吃、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饮食或礼物。不让他人看、拍摄、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不跟陌生人走。


2.夜间不独自外出。在接听陌生人的电话时,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家中的情况。


3.要注意信息安全,不将本人、家人及他人的姓名、肖像等信息在网上发送。


4.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慎见网友。


5.要教会孩子“成年人是不会向小孩寻求帮助的”。在带孩子外出时,最好给孩子穿鲜艳颜色的衣服,并时刻保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6.要教育孩子若在公共场所走散,应留在原地等待或向警察求助。教会孩子四个自救技能,一是记住家庭住址门牌号,二是记住父母姓名、电话和单位,三是教会孩子拨打110紧急电话,四是让孩子记住向相对可靠的求助对象(孕妇或有孩子的父母、穿军警制服的群体、学生群体、超市商场统一着装的人)求助。


五、居家安全


1.要做好家庭阳台、窗台、楼顶平台等区域安全防范措施,教育孩子不攀爬、不向楼下抛扔物品。2.要保持地面干燥,以防湿滑摔倒受伤。3.要将易燃易爆、锋利、高温、有毒或其他对孩子有危害的物品、玩具及家中药品放置好,防止孩子接触玩耍。教育孩子不擅自玩氢气球、商品包装防腐剂、干燥剂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4.要教育孩子不随意把东西放进口、耳、鼻中,不随意把东西套住头和脖子。5.要教育孩子关好门窗,不给陌生人开门。6.不玩火柴、打火机、蜡烛、点着的蚊香等,不乱拉电线,规范使用燃气设备并注意开窗通风,使用后及时关闭。家长不在家时,孩子不使用天然气、液化气灶具等。7.教育孩子如遇火灾,不得逞能上前灭火,要及时报告成人或报警。拨打119电话时,要快捷告知接警人员地点、火情等关键信息。8.身处火场,掌握基本自救技能:①高楼遵守向下逃生基本原则;②会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棉被裹身躯逃离;③逃离时要弯腰甚至匍匐前进,不要站立行走逃生;④不坐电梯,沿楼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撤离;⑤衣服着火时,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也可以往身上泼水灭火。9.不用湿手、湿抹布去接触电器或电源插头。不使用“三无”电器,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多种大功率电器。10.孩子要在家长的指导下逐步学会使用家用电器,不私自拆卸插座、插头,不乱设电线、电源、插座和电器。防范孩子把手、小刀等伸进插座玩耍。

六、文明过节


查看原文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阅读 20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