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住在晋城县西大街23号,距离景德桥很近。在此之前父母从西藏回来,等待组织分配,先在黄花街租住的房子,印象只过了一个年,1972年住进了房管所分配的西大街原来叫剧校的2间门房,后来分2期工程扩建到了7间,道都是公家按照老父亲的意思修的,属于公产房,我们出房租。因为当时老父亲级别算是比较高的(当时工资级别比职务重要),房管所的领导还是比较照顾。曾经听老父亲讲过,有一次调资,老父亲与时任县委书记杨俊峰在同一个小组,指标只有一个,开会面对面推荐,无人先说,不得结果,老父亲借口上厕所,离开了20分钟时间,回来后大家说推荐了给杨书记调一级,老父亲即刻表态--同意!同意!
故地重游,不尽勾起了儿时的回忆,不同的是,儿时仅知道她是一座桥,重游是为了感悟她的历史厚重。
景德桥俗称西大桥,横跨在山西晋城市城区西门外的沁水河上,我国著名古桥之一,是山西 5 座金代古桥中的一座,也是山西省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石拱桥,1965年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桥因通沁水阳城一带,称沁阳桥。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至明昌二年(1191)完成。桥用二十五道立券石并排砌成,桥面长30米,券高3.7米,跨度16米,券宽6米,两端各负一券,以分剪洪水冲击面,减轻大桥的荷重力。桥面两侧石雕兽面、海成、行龙、海水等纹图案,券门上雕离首,均精巧。
景德桥与景忠桥是晋城市两座年代久远的石拱桥。景德桥位于西关,是古时晋城通往阳城沁水的交通要道,原叫沁阳桥;
景忠桥位于东关东门外的沙河上,是古时晋城向东交通往来的必经之路,原叫永济桥。那为什么后来叫景德桥和景忠桥呢?
先从一首在晋城城关流传了很久的民谣说起:“九月九、破泽州,二景英烈祭桥头。东桥景忠化红龙,西桥景德封轻舟”。民谣的文字不多,却记载着一个古老悲壮的历史故事。
据传五代时期的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后梁派大将董璋率领20万大军攻打泽州城,后唐节度使李继韬派副将景德、景忠兄弟俩镇守泽州。
泽州城位处低洼盆地,梁军占领了四周山头,居高临下又放炮又射箭,扬言要开渠挖沟,引来丹河水,水灌泽州城。李继韬听后非常害怕,便下令要景德景忠随他献关投降,二景兄弟听了,气得横眉怒竖,拒绝投降。景德言词激昂地说:“泽州城虽小,但城高墙厚,四周又有白水河环绕作天然屏障。虽只有八千士兵,但有良将数员。急难时,城中数万百姓也可做我们的援军后盾。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坚守三五天,唐王得到我们的求救文书,会派兵来援助我们的。”景忠也拔剑愤怒地喊到:“宁愿战死,也不当贪生怕死的降将。”
景家二兄弟如此忠烈,大家很是感动,纷纷表示: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誓死与城池共存亡。将领们歃血为盟,连夜做了护城方案:景忠守东门,景德守西门,一员偏将裴约守北门,李继韬守南门。
第二天敌军攻城了,泽州城四周炮火连天,火箭飞舞,云梯林立,杀声如雷,血肉横飞。激战几日,梁军也未能攻破城池。城中军民苦苦坚守了一个月,可援军仍杳无音讯,粮断了,就杀战马,剥树皮吃,但泽州城仍陷在梁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这时贪生怕死的李继韬收到梁军一封劝降信,在一个风高月黑的深夜,偷偷打开了泽州的南大门……
公元923年九月九日凌晨,一群如狼似虎的梁兵冲进城来,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景忠急带兵赶去堵截,刚至永济桥边,就被迎面而来的梁兵蜂拥围住。景忠前后受敌,奋力拼杀,毫不惧怕,大刀抡开,碰上的伤,撞上的死,吓得梁军纷纷后退。敌人见力敌不行,便使出了毒招放箭。一瞬间,景忠身中数箭,疼得大叫一声,连人带马从永济桥上栽下,被滚滚的白水河淹没。
南门东门失守后,很快也传来北门沦陷裴约战死的消失。大批敌军涌到了西门城下,景德见状,挥手召来剩下的几十名士兵,英勇杀敌,宁可战死,决不投降。景德是有名的“快三枪”,一杆银枪,如同出水蛟龙,神出鬼没,变化无穷,只杀得敌兵抱头鼠窜。这时,梁军主帅董璋赶到,同景德在沁阳桥上大战百十回合,终因敌人众多,战时太久,景德渐渐力怯,被董璋生擒劝其投降。景德誓死不从,扭头撞在沁阳桥头石栏柱上,颅裂而死。
景德景忠牺牲后,泽州城百姓怀念这两位保家卫国的英雄,后来便把西关沁阳桥改叫“景德桥”,东关永济桥改叫“景忠桥”。
随着年代久远,时间的冲刷,两桥曾经伟岸多姿的风采,也逐渐淹没在现代化的一幢幢高楼大厦之下。
其实,景德桥仅次于赵州桥,是继赵州桥之后我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代珍贵的桥梁之一。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37米余,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大石桥"。
赵州桥建于公元595年-605年隋朝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中国第一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8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赵州桥造好的消息,很快地传遍了四面八方,远近村民都怀着惊喜的心情,争先恐后地前来参观。这个奇迹甚至惊动了“八仙”之一的张果老,还衍生了一段传说,河北民歌《小放牛》里所歌唱的就是这一段生动的传说。
景德桥的故事讲完了,与赵州桥的渊源也涉及了,我们该继续游览景德公园了。
公园里还铺设有 13 块 “晋城历史沿革” 石刻,让人眼前一亮。
还有立柱上雕刻有《论语》《大学》等四书六经中的名句,嗷---对了,世人皆知中国古代经典是“四书五经”,你怎么说的 “四书六经”,其实我没有笔误,本来就是 “六经”,只不过秦皇焚书坑儒“六经”中的 “乐经” 失传了。
通常说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六经为:《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何谓《乐经》,后世论者语焉未详。有学者以为,《乐经》应该特指在周代被奉为经典的、作为雅乐核心存在、所备受推崇的“六代乐舞”,这里的“乐经”是“经典乐舞”的含义。
上海博物馆数年前自香港抢救回的一千二百枚流散楚简,其中,对于中国古代音乐,过去一直有“五音”、“七音”之说,而竹简中所载古代唱诗伴奏已有四声桥竖和九个音调,显得相当规范化。音乐界专家日前对竹简音调进行鉴定后惊喜地发现,古代的音调表示法同现代的音调竟如此相似,确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内容多为经、史一类的典籍,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出版,首批成果正式发布。发布方认为该成果有五大学术贡献:重现了《尚书》及类似典籍、澄清了一些学术史上长期争论的疑难、发现了前所未知的周代诗篇、复原了楚国历史及地理、提供了古文字特别是楚文字研究的珍贵材料。
此外,公园里还有名人相关太行山、煤炭资源、泽州地域、丹水 的诗词,尽显了公园的文化氛围。
游记也该结束了,相关的拓展就到此为止吧,编辑美篇的历程,也是自我提升的过程,又学习了不少知识,虽然辛劳,但乐在其中。
最后还得啰嗦一句:景德桥--景德公园在晋城市城区晋城二中的西门,毕竟晋城二中是 1956 年建校坐落于山西晋城市城区西大街景德桥畔,是一所十八轨制的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校训是:自信、真诚、励志、笃行。学风是:勤学、善思、求真、笃信。
当你游走于新建成的景德桥公园,景忠桥公园,看着两桥下清澈见底的河水潺潺流过时,你会想起这两位抛头颅,洒热血保家为国的英雄,更会珍惜眼前这幸福美好的生活,太平兴盛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