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及家长开启了亲子文化研学之旅。
从五莲县城出发往西走,约17公里,到达五莲的于里镇小窑“探花府”。
于里镇的文化底蕴深厚,英才辈出。清朝科举制度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
小窑管氏家族先后走出一名探花,四名翰林,至令流传着管氏一门五进氏,叔佳四翰林的佳话。这个家族也就被称为“探花府”。
踏进记忆馆(原五莲一中),最醒目的便是那一张张毕业集体合照的老照片,个个稚嫩的笑容……都成了老古计,这就是被誉为“状元中学”“人才摇篮”的最早,规横最大的高级中学
“探花府”同时还设有金榜题名许愿墙,我们在许愿墙前的许原石前许下了心愿,祈愿自己金榜题名。
走近“书法工作室”,看到那些佳作,我呆住了,就找妈妈给我买了一张,作为记念。
耕读传家,诗书继世,浓郁的文化,激励着历代传人,管氏的家风家训之泛流传至今。
小窑村因立窑烧瓮而得名,被称为“陶艺美术馆”。传承着600多年的陶艺技巧。
抗战时期,此村相继出现省级“支前摸范”“战燕支队”,十余年出了35名战士,英雄无数。此地作为革命根据地,拥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
接着我们去了霞客院。欣赏一下还没开放的蔷薇花骨朵,它像害羞的小姑娘微笑着朝我们点头致意。然后来到清彻的小河边,品尝家长们辛苦做的午饭。
我们孩子们吃完饭在小河边打水漂,别提多有意思了。
最后我们去了石场乡聂家崖前村有着35亩的天香牡丹园,园内有牡丹11000株,多达72个品种。天香牡丹园就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让我们都沉浸在花的世界里,感受着它的魅力。
今天我收获满满,不仅收获了小窑村的家风文化,还了解了,解放初期莒北革命国防教育基地,以及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也释放了我们小孩子爱玩的天性,既玩了秋千又欣赏了牡丹花,感谢数学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有了一次次出去研学旅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