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中学子这样过五一】丝路瑰宝 文物会说话——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27班王禹钧2024年五一假期研学成果展示

魔芋爽爽爽爽爽爽爽
创建于2024-05-03
阅读 37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班主任、指导教师:王艳

中国的丝绸之路是古代贸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连接了中国与西亚、东亚、欧洲和非洲等地区,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文化和科技交流。

假如文物会说话,今天,我将带大家感受历史文物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痕迹。

一朵见证丝绸之路的“蓝莲花”

这一朵“蓝莲花”的蓝实在清透莹润,在中国古代玻璃文物中极为少见,且玻璃的制作工艺也远超同期其他玻璃制品,因此,许多人猜测,这可能是一件“舶来物”,可能来自于当时玻璃制作工艺最发达的波斯。但是莲花造型又是妥妥的中国元素,大概率是中国本土出品。综合考虑,学界猜测,这应该是元代贵族用西域“进口”的原料、聘请高级工匠打造而成的,是一件中西结合、丝绸之路文化交融的产物。

大唐盛世的金碧辉煌——伎乐纹八棱杯

侈口,尖唇,环柄,弧腹内向,喇叭形圈足,足沿以环状连珠缀成。杯身呈八棱形,杯体每面以錾出的连珠纹为栏界,杯身八面分别各装饰有一位手执乐器的乐师,他们都身着短衣宽裤,笑容可掬,神态各不相同,服饰和发式也不常见,具有粟特风格。乐师手中所执的乐器有竖箜篌、曲项琵琶、排箫等乐器,在隋唐属于西凉、龟兹、高丽的乐器种类。由连珠组成的环形把的指垫上有相背的两个胡人侧面头像。杯柄、杯底和八棱的连珠纹,也是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典型纹样。

金杯无论造型还是装饰风格都有着浓郁的域外特征,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海上“丝路”印记——孔雀蓝釉陶瓶

敛口,溜肩,长腹渐收,平底沿外突,状如橄榄。颈肩间附有四个小环耳。肩腹部饰四道粗绳状堆纹。橙红陶胎,质较松。通体施孔雀绿釉,釉质晶莹。这件闽国贵族墓葬中的孔雀蓝釉陶瓶是中国发现波斯孔雀蓝釉类器物中最大的完整器之一,不仅反映出当时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也是中国与西亚地区人民友好往来的见证,因为它的传奇身世,孔雀蓝釉陶瓶成功入选《丝绸之路文物》系列邮票,被称作西亚遗韵的它正式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名片。

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跨越不同文明、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开辟了各国交往的新路径,搭建起国际合作的新框架,汇集着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两千年文明相连,读懂“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的岁月跨越,循迹时间上的“前世今生路”。“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边塞云烟,穿越千年,“丝路”串通起时间的长河,浸润了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的养分,不仅溯源过去,更关乎当下、面向未来。“昨日”之“丝路”,是物资之路、诗歌之路。“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书写了古丝绸之路的繁华。尘烟滚滚丝绸路,留下了不胜枚举的绚丽诗歌。

  ——《读懂“一带一路”的精神内涵和中国智慧》 

图文:27班 王禹钧

阅读 37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