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文教学的一点想法
王爱娣
这周的语文教研,听了三节关于作文教学的课,感触颇深。
这三节课,都是放手让学生去写,贴着学生情况去进行作文教学,没有高大上的理论,是实实在在、真真正正的作文指导。或许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是幼稚甚至有些可笑的,但这就是学生真实的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以来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问题。写作文之前,该讲的都讲了,该指导的都指导了,可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却差强人意。然后一篇篇认真批了,把优点和缺点都写得明明白白。可是,下次写作文,学生改怎样写还是怎样写,几乎没有进步。作文教学,真是费时费力费心血。
作文教学,语文老师应该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前几天刚刚写了一篇作文《 让我如此美丽》,写完收上来,大略翻翻,一塌糊涂。大体理顺了下,存在几个问题:(1)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2)口号式语言:假、大、空;(3)选材不当:与主题不符,不能表现主题;(4)详略不当:不能突出主题;(5)细节描写不细致:没有感情,不能很好突出主题;(6)结尾未点题或不扣文章总结。其中第四个和第五个问题最为严重,也是决定一篇文章优劣的主要因素。
然后拿出了两节课,领着学生从这六个方面逐一修改了这篇作文,其中的不足,以本班学生的作文展示出来。首先让学生出声朗读自己的文章,改正错别字,修改不当的词语,病句,处理完这个环节,问了问学生,每个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接着让学生划去假大空的语言,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不会表达情感,习惯了喊口号。接着给学生说说了这篇作文该怎样选材,让学生划去不能表现中心的事件,有近一半学生存在这种情况。
详略不当和细节描写是放在一块处理的,大部分学生在叙述事情时,从头到尾把整件事叙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懂前面的铺垫可以简略去写,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才应该详细写。让学生标注了下自己的铺垫部分,大部分的学生都写到了一半多的位置,这样就导致了后面应该详写的部分没有地方可以展开叙述了,让学生把这部分也划了去。有些学生的作文,剩了不到一半。又让学生把前面铺垫的部分简略概括,把该详写的地方做了补充,初三的学生了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些技巧简单说说就能理解。
结尾不点题的现象,存在于少数同学中,结合几篇中考高分作文的结尾简单说了说,让学生做了修改或者重写。
修改完,让学生重新整理了自己的作文,比第一次好了不少。
写一篇作文,修改一次,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提高很多,这是不可能。让学生写一次作文,修改一次,就能进步一点,这样就够了。给学生一个大的方向,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可能有些问题学生还是发现不了。能力是需要一点点锻炼的,放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学生才有机会提高。
写作文,需要日积月累,长期坚持,希望每一次作文课,学生都能有所成长。
作文指导的力量
张诺
写作指导,无论古今,诟病声一直不绝于耳。
古代的写作指导,鲁迅嘲讽其为“暗胡同教学”——从前教我们作文的先生,并不传授什么《马氏文通》《文章作法》之流,一天到晚,只是读,做,读,做;做得不好,又读,又做……一条暗胡同,任你自己去摸索,走得通与否,大家听天由命。现代的写作指导,王荣生教授毫不客气地将之定性为“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如果有,那也只能说是阅读教学的附庸”。布置一个题目,任由学生自己发挥,完稿后老师不疼不痒地贴上几句标签了事,的确很难说得上指导。没有写作知识的系统渗透,没有针对学生写作思维的应性引领,指导的力量着实无法发生。至于说让学生分类背上一些范文以套作,更是滋长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于无声处还扼杀了他们潜在的写作理性、灵性与兴趣,更是谈不上有效指导。
三位老师作文指导课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立足学生实际写作需求,引导学生结合课内外大量经典案例,师生间展开了颇有深度的精神对话,让指导的力量一下子焕发出来了。
许老师聚焦“诗歌素描”,由“诗歌猜想”到“诗歌素描”技巧,再由技巧到运用,其“推想留白”的提炼,引领学生有意识的运用合理想象走入诗歌内涵的体悟,虽然最后写作训练及展示时间不足,但成果显而易见,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翻译诗文,而是基于诗歌内容的散文再创作。陈老师聚焦“特殊处境下的情感表达”,基于学生写作中的实际需要,对学生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其对写作技法的分析,以课内名篇为基础,拆解到位,提炼精准,并能适时提供给学生需要的“养分”,课堂效果立竿见影。邢老师立足生活,聚焦“细节描写”,将之融入教学环节——“何处需要细节描写——如何写好细节——如何评价细节描写”,整体上形成了一条非常精致而清晰的课脉。局部上,邢老师也很注意引领学生从课内文本中获取写作技巧,提炼出用反衬、对话、环境写细场景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
纵观三节课堂,我们可以这样说:方法是在学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指点中不知不觉掌握的,既轻松又有效。在课堂中,我们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能看到生命成长的画面,做到处处以人为本,充满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学而未得的我豁然开朗,在以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会以三位老师为榜样,努力学习更多的教学技巧和策略,打造自己高效作文课堂。
关注写作过程,提升写作教学
高晴晴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过程写作理念下的多样态写作教学”,强调的是学生写作的过程性指导。听了三位老师的课,我觉得获益匪浅。三节课都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的,搭建多种支架,在学生的习作困难处实施有效的点穴式干预。例如第一节改写课,许老师带领学生找到了“渲染景物”“推想留白”“把握情思”“合理想象”等着力点,避免了学生语言内容上的“译文化”。
王荣生教授曾在报告中提到中小学语文课堂几乎没有写作教学。反观自己的课堂,的确是这样:要么给出同题范文引路,要么讲讲开头结尾等章法,要么创设情景活动一番,之后就完全撒手让学生自己发挥。这样一来,从学生开始构思到作文完成,中间学生碰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并没有帮助解决,这就是缺乏写作过程性指导。
如何进行写作过程指导?我们应当像这三节课一样,教学时一次甚至多次反复介入一个点。比如描写,我们在课堂上反复强调“描写”,不断要求学生描写具体、生动,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或许在于学生不清楚怎样才算是“描写生动具体”了,如何才能“描写生动具体”。我们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利用学生熟悉的教材名篇为范例,引导学生品析归纳。例如教材中学生熟悉的名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背影》《春》、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在归纳细节描写的妙招时,通过呈现这些文章中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去品读、去品析、去归纳。通过这些优秀的典型范例,学生对景物、人物、事物的细节认识越发深刻,随后的片段训练就有了思维的标准与方向。
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我还应继续学习钻研,寻求更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写作的原则和要求,更是“如何写作”的实操性的知识。在以后的写作教学中,我应该多尝试写作过程的指导,多学习语文教学的研究成果,不断优化自己的写作教学理念。
过程写作教学理念下的写作教学课听课心得
张娟娟
4月18日,上午,六中四楼录播室。
我们听了三节精彩的作文展示课,听了郭老师半个小时的评课改课。
郭老师让老师们分析学生例文的问题,整理在黑板上,我在想,这不正是我们学生的共性问题吗?选材与中心不契合,事件的内部逻辑不清晰,详略部分处理不好,点题没有契合主旨,开头大而空,结尾太随意……离中考还有五十多天,这么短的时间,这么多的问题,在作文课上,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材料与作文是否契合的问题是“森林问题”(郭老师话),是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考前可以反复进行审题、立意训练。每次写作之前分析题目中的题眼,围绕题眼进行构思(可以使用表格或是思维导图),写完之后,使用表格来评价作文,看看材料与中心是否契合。贾灿灿老师的作文题目为《将_____写进生活》,学生的材料是“偷橡皮”,但“偷橡皮”指向的并不是“诚信”,而是“自我反思”。刚刚写了一篇《______,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翻看了一下学生的作文,十多个同学也出现了材料与中心无法契合的问题,比如学生的题目是《自信,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但他写的却是写参加比赛,害怕畏惧,最终敢去做了,关键词应该是“勇气”。这种情况,在写完之后,通读作文,可以通过修改作文题目来修正。
其次,回归经典文本,从中学习行文、构思。《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塑生命的人》《胆小鬼》等文章可以抽取成长的变化过程、在别人帮助下的逐步觉醒过程、偷东西的心理变化过程的框架结构,以及表现恐惧、愤怒、欢喜、心虚等的心理描写方式,可作为仿写的材料,加入到作文写作修改之中去。《紫藤萝瀑布》《白杨礼赞》《行道树》等又可以作为托物言志的散文的写作模版。从不同类型的文本中,选取不同的侧重点进行仿写训练,应该会有所提升。贾灿灿老师的课上,跟着三毛学写作《胆小鬼》——偷钱的心虚,分析三毛是怎样写心虚的,在学生分析中,提炼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人物——父亲的目光”“比喻——钱像小排骨烫——放大主观感受,放大羞愧感”等写作方式,然后,使用表格提炼常规之事——我的反常表现,并以细节描写+“常规之事+反常表现”为支架来修改同学作文。感觉学生还是有所收获的,试想一下,如果类似的过程性写作反复训练上三四次,何愁学生作文中没有细节呢?
此外,陪学生准备作文的母题下的素材,真实地进行写前指导,写中速度训练,写后修改活动,一节一节地扎扎实实地来,尽我们所能,期待每写一次能让学生有一点真实的成长,每一节作文课能有所收获。
过程写作教学理念下的写作教学课观课报告
王静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在这草木葱郁、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全区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专题研讨会,收获颇丰,思虑良多,慎而记之。周四上午
贾灿灿老师执教《将 写进生活》
贾老师课前安排了学生进行写作,并选出一篇作为例文发,让学生读,然后进行评价。让学生们都说一说你发现的文章存在的问题。学生们都发现细节描写不到位。贾老师从这个方面入手,以三毛的《胆小鬼》中的心虚片段设计教学活动,总结了“常规之事+反常表现”来写心虚。并让学生再次为例文添枝加叶。
张静茹老师执教《走向成长的深处》
张老师先展示了学生作文里的选材和立意,让学生们知道自己的作文没有符合《谢谢你莅临我的成长》这个题目的原因是没有理解什么是成长。张老师通过《走一步再走一步》《在塑生命的人》《一颗小桃树》《孤独之旅》,让学生明白成长是什么。紧接着再次回到这些课文中思考:文章中的主人公都是在什么样的境遇中获得成长的蜕变的?最后让学生构思、创设自己“成长”的特殊境遇,补充、扩写或修改文章片段。
李长青老师执教《特殊境遇下的情感表达》
李老师设计了三个活动来呈现这节课。一、梳理境遇。通过表格的形式,梳理《秋天的怀念》《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老王》《背影》中的表现对象、我的处境、表现对象的处境、表现对象为我做的事、表达情感。活动二、理解境遇。通过一个固定句式:我选择课文 ,正是因为我处于 (境遇),而 (境遇)的他却 ,才使得这些平凡小事不平凡,由此引发了作者 。让学生更好的作者在特殊的境遇下因理解或自我反思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感。三、交流境遇。让学生谈一谈有没有一个人,为你做了很多事,而有些事是在特殊境遇下为你做的,由此你产生了感激、后悔、自责、内疚之情。
这三节课后,郭老师对于如何教好一节作文课进行了指导。1、课前老师要通过学生作文发现这节作文指导课要教的关键点是什么,然后在课堂是展开教学。2、作文课可以从四个方面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作文:材料与中心(什么事?这件事有几个情节构成?这些情节之间的逻辑?这件事与你想要表现的主旨是否契合?)、这些情节中重点写什么,要写出层次、每个情节或段落清晰吗?连贯吗?
学习有法可依的写作教学
段娟娟
通常的写作教学多是给学生作文题目后,做一对一修改,或者找到学生作文的共性问题上修改课。缺少系统的,分板块式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听了这三节作文课,找到了作文教学的方向。学习三位老师的作文课,有了很多收获和感想。
三位老师,一教景物描写,二教动作描写,三教动作描写突出人物特点。都创设了写作情境,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自然应该是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当做材料,不可把经验以外的事物勉强拉来”,也就说情境与经验是作文的第一步,是作文的源泉与活水。其次,三位老师都有梯度的教会孩子写作的方法。如梁老师在教动作描写时,第一步:写“细”。要求要用至少上8个动词。第二不:写“活”要求为动词加上修饰词。两处要求是要求也是写作的抓手与方法。在第二部分梁老师采用了例文对比的教学支架,让孩子们理解同样是写“家长看到孩子的高分试卷的高兴情绪”可以直白的形容词如“兴奋地”“幸福的”,也可以含蓄的表达。这个设计让我眼前一亮,平时我的写作课上也碰到有的孩子表达的直白,缺少值得品味的描写,这样的教法值得学习。第三步:写“新”。让孩子们加入一个合理的意外,让动作描写更精彩。我想此处是从句段描写指导转向了篇章结构指导。使情节的叙述变得曲折一些。梁老师的指导课信手拈来,我想听完课的孩子们也学会了怎么写人物动作了。
三位老师的作文指导课,都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方法与要求,也体现了指导的进阶性,上文梁老师的设计已经充分了体现了这一点。高老师的课上的幽默轻松,同样也体现了这一点。同为动作描写的写作话题,高老师的设计与梁老师有些许相似之处,在课的后半段,高老师要求孩子们依据不同人物性格,选取合适的动词。让孩子们明确遣词用句需要依据自己的写作目的与意图恰当选择。
张伟忠老师的讲座中,提到关于写作教学的数据,首先教师一味地讲解对学生的写作帮助几乎为零,甚至产生反作用。学生自主的阅读多写作的作用有效率为百分之二十左右。而使用写作量表提出明确的要求,用量表评价作文,将要求具体化可视化,其对写作的帮助做大,可达到百分之四十。我想三位老师虽然没有把写作的过程指导与具体的要求,但是也是用也是对“量表”指导作文的理念。也读了篇写作教学的论文,很多前言的专家在强调用量表指导写作。
传统教学中有“写作不可教”的说法,量表指导写作与过程化写作让写作变得可教,让作文指导课变得高效。
最美四月天,最靓作文课
付园园
二月天来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最美是四月初一的作文课教研。
志超老师是令我佩服的,本节公开课,他挑战自我,备课十分钟,没有课前预习。课堂从学生看手机视频切入,从如何把人物写活写细写新三方面,通过“给片段添加3-5处修饰词,写出人物的情绪”“以我把 递给他,或他把 递给我,我 。描写动作”的活动实现了动作描写的进阶,课堂自然生动。他还结合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写作教学。指出功能任务写作,写的就是建构,王荣生教授的理论需要共识理解,才能去进一步讨论问题,真的是实践。他反思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应该教什么。文学写作和历史写的区别,是我们的文学写作多描写,而历史是多叙述,他想开发一些不同的描写,可以怎么进级,就是多的描写,实际描写,还有语言学写。
第三节高老师首先从“填入含传字的动词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让学生摹写擦眼镜的动作,感受动词的准确运用和生动描写,最后结合课内文章让学生领悟动词的准确应用能凸显人物性格。课堂行云流水,自然亲切,学习由浅入深,步步登高,短短四十分钟,让学生对动词的理解运用有了质的飞跃。
最后李明老师点评。首先李老师推荐刘维东的交际语境的写作,并指出交际写作,就是说作者、读者、内容、目的构成了一个写作的情境;其次点评三位老师上的都非常细腻,对细节某个词句的品味儿,都是都很到位;最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如果允许改课的话,第一个是曹老师这一节课,让课程顺序调整一下,把学生的问题放在前面,就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如何写的有顺序,我们可以借助这一些名家名片。第二,就是如何避免内容的空洞,完全可以分开来教,写作顺序可以作为一课时,内容空洞也可以做个一课时。第三,写作就是如何做到细,如何做到活,如何做到新。第三节课高老师在情境运用上,有李教授的影子,因为李教授就是活动作文,再次高老师他所引的资料多是来自于课内,能够拉近学生和作文的距离。最后指出写作教学我们要明确问题,然后再找到解决的方法,最后再落实到训练上,循环上升,螺旋上升。
在真实任务和问题解决中学写作
——真实写作视域下应用文写作教学课例探究
隋倩倩
(一)实用文体之美食推文:核心写作知识
推介文案属于应用文写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的效果,注意内容明确、调理清晰、简洁明了。因此,应用文写作的交际目的和对象决定语篇的内容和表达,即好的、适恰的美食推文要根据读者(对象)、目的进行语篇写作。“交际语境要素”(目的和对象)决定语篇形态,可以说这是美食推文写作教学的一个大概念,或者叫核心写作知识。写作任务和语篇之间的关系,可梳理成下所示。
语境:今年五一即将来临,“近淄赶考”,依旧火热。高青私藏黄河最美食色!这座魅力小城,邀你来吃。“高青 食光记”公众号邀请你为家乡的一道传统美食写一份推介文案。(结合调查表,介绍家乡的一道传统美食)
目的:介绍家乡的一道美食
读者及其特点:18-30岁的青年人张扬个性。
18-30岁的青年大学生文化层次较高
内容明确:味道有特色、做法有特色、文化有品位
(二)设置情境任务
应用文真实写作任务要包括一个真实的、有意义的、挑战性的问题。“一个好的驱动性问题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广阔的多角度的探索空间”,通常要具有开放性和多元的答案或解决方案。驱动问题要贯穿始终,聚焦并串联起整个知识学习和探究过程。案例中,设计的驱动问题是 “如何为进淄赶烤的青年食客写一篇推介文案,说服青年食客选择你所推介的美食?看谁的推文获得的点赞多、受众广。”这个驱动性问题类似于学生们说的“种草”这一流行语,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和兴趣,是一个干预社会生活的真实行动。可以说,这一写作任务设计,既源于生活又符合课标,也符合学生需求,因而是合理的、适切的。
(三)统筹写作活动过程,设计子任务
实用文体--美食推文,有赖于具体明晰且具有整体性、连贯性和进阶性的任务或活动设计,美食推文写作设计调查、记录、搜集、撰写、讨论、提升等活动。整个美食推文写作学习有核心任务“撰写家乡美食推介文案”统帅,并拆解为两个子任务。
任务一:食光之旅:高青高城美食我来探。家乡美食--高苑大席进行考察或拓展查找其他相关资料,为后期的推介文案的写作提供详细资料。
任务二:食光记录:高青高城美食我来推。展示交流调查任务,利用前期整合的实地考察材料,撰写文案初稿。接着利用推介文案升级课,修改完善典型推介文案及个人推介文案。最后全班进行分类整合,汇总成美食推文合集,作为全班写作学习成果。
(四)设计学习支架,解决学生困难。
1.设美食调查表,引导学生活动方向。食光之旅任务“高青美食之高苑大席美食文化调查表”为学生提供调查的角度—美食名称、独特做法、独特味道、独特文化价值。提供记录要点的方法:录制视频后记录采访要点。如初二八班李思彤同学关于高苑大席第五代传人杨长河师傅“糖醋鲤鱼”做法的采访记录如下:食材一-准 白砂糖、醋、盐等调味品及新鲜的黄河鲤鱼。鱼的两侧采用大翻刀和麦穗花技法“片”好。接着在黄河鲤鱼全身拍满干淀粉,俗称“拍粉锅内加油七成熟,鱼放锅内炸制“昂头翘尾”。再用糖醋和淀粉勾芡的汤汁浇在鱼身上,一道“鲤鱼跳龙门”模样的糖醋鲤鱼即可食用。
2.例文引路,梳理写法。
首先抛出写作任务后与学生探究写作此次写作的目的、读者。并对读者--“进淄补考”青年食客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任务情境要素。再此基础上,通过例文引路,梳理美食推文如何写的条理清楚,语言简洁明了且有有感染力。表格如下:
推介了什么、怎么推介的、推介的内容、推介的层次、推的句式
独特的做法:食材 把…(食材)用(方法)…做成…(样子)
怎么做、做成什么样、独特味道
看……样儿、单看…样…闻闻…味,何况是…
闻……味、吃……
独特的文化价值
经典引路 梳理写法
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口上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的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美食经典推介文案:沈从文《腊八粥》
综上,以项目推进式的应用文写作以其所具有的真实性、任务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从选题到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让写作真实发生,并且它既可以改变学生“不想写”写作动力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更能够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写”语篇成型的问题。在项目化写作中,“写即是做”“做即是写”,如调查报告、访谈、查资料、读范文,既是在做项目又是在写作,“写做读思合一”,不仅实现了学科技能的高度融合,又与现实生活世界打通,将写作嵌入真实生活,在“做中”“用中”“创中”学习、发现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
综上,真实任务下的应用文写作具有的真实性、任务性、探究性、综合性等特点,让写作真实发生,并且它既可以改变学生“不想写”写作动力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写作素材不足的问题,更能够解决学生“不知道怎么写”语篇成型的问题。在真实任务下的应用文写作,“写即是做”“做即是写”,如调查报告、访谈、查资料、读范文,既是在做项目又是在写作,“写做读思合一”,不仅实现了学科技能的高度融合,又与现实生活世界打通,将写作嵌入真实生活,在“做中”“用中”“创中”学习、发现和运用知识,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创新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真实任务下的应用文写作显示了写作影响并干预生活的真正价值和强大力量,它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让写作教学更有效,有望实现学科课程向统整课程和社会改造课程的转型。这种素养型写作教学的新形态,值得去尝试研究并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