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少年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个案复盘

创建于05-02 阅读590
(2024年5月1日晚上十二点接待)
没想到,我在抖音直播间连麦咨询的“处女咨”,是在他人的直播间里完成的。
来访者是一个12岁的男生,他诉说的是有一个老师虐待他,老师还把他拉到拉到了教务处。他向教务处反映该老师平常所积累的“恶劣”情况,但没得到回应。于是他采用了最狠的方式,向包括教育部在内的三个地方举报了该老师。他说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该老师平时上课对学生总是马着一张脸,而且对他一个残疾人都这么狠。他的父母是他口中的“窝囊废”,帮不了他,所以他就自己出手了。
后来,该老师被上级教育部门直接发文开除了职务。他也没想到会这样,事态发展到了他无法掌控的地步。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因为老师被罚的太重,让他心生愧疚,产生不安。但接下来的谈话让我明白了,原来是事态的扩大化,让他遭受了很多的指责,可以用网暴这个词来形容吧,此他为此陷入了深深的焦虑烦躁当中。
我想,这个孩子处于指责的包围之中,他太缺乏认可了。于是我跟他说,他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是正确的,他这样做是事出有因的,现在老师是强势群体,学生是弱势群体,老师“欺负”学生的现象其实比较普遍,我告诉他说他的做法其实有利于促进老师群体的反思和进步。
听到我对他“与众不同”的肯定,他有些诧异。我认为他在得到认同后情绪会缓和一些,没想到他越来越激动,越来越焦躁。这次连线当然没能解决他的问题,没有让他变好一点,算是潦草收场。
复盘我对他做的干预,有以下几个地地方要好好反思。
一是我混淆了共情与同情,咨询师应当共情来访,者理解来访者的情绪。但咨询师若是一脚踏进了“同情”的温水池里,就产生了反移情。咨询师被带入了来访者的世界,作为朋友间的安慰还可,但若咨询师也深陷其中,就不能跳出来从更高的视角看待事件,从而没法找到解决之道。
二是我没有把握好价值中立原则。该来访者举报老师,我不应当指责他,但也不应当明确表达支持他赞成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共情他的感受,理解他做出此选择的原因,不应当在价值观上倾向于他那一边,这样即使他此时的情绪得到了安抚,也不利于他认知的提升。
三是我没能很好的把谈话引向远离问题的方向,一直困在问题中,问题是很难得到解决的。我可以试着问他这样一些问题:你12岁的年纪,你心里有不愉快的时候就想到了来直播间连麦咨询老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种方式?听得出来你很烦恼,但你的表达依然很有条理,逻辑清晰,你是怎么做到的?通过这样的问话去挖掘来访者身上具有的资源。还可以问:你班上有没有要好的同学,你知道他们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吗?通过这样的问话去挖掘来访者的关系资源。男孩几次强调了同一句话:那些热线既然设立了,为什么不让用呢?这句话其实有很大的信息量,他一定是被反复指责“不应当随便打那些电话”,加入指责队伍的一定有他关系中的重要他人,这也是他焦虑的主要来源。这话他重复了几次,但在咨询师这里没得到回应,咨询师的倾听做的不够。
同该来访的交谈我的语速极快,或是缘于我急于解决问题的下意识,但这显然是不恰当的。好比家属送病人去急诊科,家属催医生:快点快点,求你了,我的天啊,快一点!但如果医生真的像家属那么焦急的话,病就没法治了。很多事只能慢慢来,急不得,慢,就是一种快。
为什么在初次访谈我的整个价值观就毫无保留的倒向他那一边了呢?近段时间,为做好个案咨询,我做了些功课,思考了些问题,我个人觉得我们当下的教育很变态,而老师作为一线的“刽子手”,犹如鲁迅《狂人日记》里的“吃人”一样而不自知,是社会转折期的一代人之痛。这是咨询师自己身上未曾疏通的情结,这种情结阻碍了咨询师客观的去看到来访者身上的问题。
总之,这是一个急匆匆接待的个案,没有能给来访者带去什么帮助,但让我反思了很多。
阅读 5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