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一段红色故事,走进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光。每一段故事背后,都蕴藏着无声的力量。鹅湖小学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萍乡红色资源推进小学红色文化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将分期推出老一辈无产阶级红色故事。带领大家走近历史,传颂经典,传承革命精神。
第一期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2f84d19c786e40c6967629ff30d0a798.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d9d0a0a3211645c185e15bda03507c48.png)
作品:《王六生》
讲述者:罗雅熙
萍乡市新鹅湖学校三(4)中队少先队员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e27f5ca9b0d745db8f1a271ffeaad384.png)
故事简介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41bd9604518243a19ac004d19b92284c.png)
王六生原名叫王盛其,家在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桐木镇。1927年9月,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残余部队在文家市集中,经桐木向芦溪、莲花方面进军。1930年7月,红五军一师驻扎在桐木镇,王六生打心眼里爱红军,很想参加红军,但怕家里人不同意。
于是,他瞒着妈妈、哥哥,偷偷来到部队,向部队同志提出了要参军的要求。部队同志说:“你还太小了,过几年再来吧。”王六生挺起胸说:“我今年16岁了,田里的活都会干,是大人啦!还是儿童团长哩。”其实,王六生当时才13岁。部队同志又问:“那你家里是否同意呢?”王六生犹豫了一下,说:“我还没敢跟家里讲哩。”
部队同志立即说:“那可不行,你回去吧。”王六生缠住部队同志,反复求情,还是不行,只好回到了家中。第二天早晨,红军要走了,王六生望着红军行进的队伍,心里按捺不住冲动,一咬牙,就偷偷地跟了上去。走到天黑,到了宿营地,王六生又找到部队同志,要求参加红军,部队同志只好把他留下了。
部队领导要王六生写自己的名字,可他不会写“盛其”两个字,但在儿童团学了些笔画简单的字,他想了想,就写了个“王六生”,因为“六”和“生”字笔画少好写。就这样,王六生改了名字,被分到红五军一师司令部学吹号,当上了一名司号员。
后来,王六生参加过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战斗、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他身经百战,出生入死,多次负伤,功勋卓著,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共和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2022年度鹅湖小学省规划课题《依托萍乡红色资源推进小学红色文化课程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组供稿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8f3851753b2c45189e10f0d6fa727f23.png)
![](https://epss-volc.jianpian.info/biz/ffc2249908a347cca9facd23681caa1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