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约研学实践活动

一格
创建于05-02
阅读 116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桓台县第四小学五年级三班研学之路作品发布,感谢大家支持!!

1号作品:“筷”乐旅行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李沅刚 指导教师:张一格

     今天,我们班踏足麦吉邦劳动实践基地,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我们称之为“筷”乐之旅。

      一开始,我们置身于一片广袤的田野,学习耕种之道,体验农耕的辛勤与喜悦。随后,我们进入一座充满生机的大棚,来到一个挂着“千坊百技”牌子的工坊。

       一踏入门内,桌上摆放的垫子和各种形状的木头便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坐下后,我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原来是L型的木料,长长的平面上有着独特的凹槽,一侧平滑如镜,另一侧则像是一颗拉长的子弹。而旁边,还摆放着三棱柱型的木块。

      老师为我们讲解了筷子的制作过程,整个教室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随后,每位同学都领到了沉甸甸的小刨子,以及两根待加工的木条。

       我们开始动手,将木条刨扁、刨方。尽管一开始感觉有些吃力,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纷纷撸起袖子,认真劳作。随着一条条刨花的出现,我也终于刨出了两根形状略显粗糙的木条,尽管表面坑坑洼洼,但成就感油然而生。

        课程进展迅速,很快我们便进入了筷子头部的制作阶段。我小心翼翼地按照老师的指导,从中间开始刨削,仅用了几下,一双筷子的雏形便呈现眼前。

       接下来,老师为我们每人发放了一张砂纸,我们用它精心打磨筷子的头部和身体,使其更加圆润和光滑。想到即将向妈妈展示我的成果,我不禁偷偷地笑了出来。

        最后一步是上蜡。我为我们小组拿来了沾满木蜡油的抹布,分发给同学们。我们细致地用抹布为筷子涂上木蜡油,使其更加耐用且富有光泽。环顾四周,发现大家还在忙碌,我暗自庆幸自己率先完成了这一步。

这节课不仅让我们体验了手工制作的乐趣,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筷子背后蕴含的丰富文化意义。筷子长七寸六分,代表着人的七情六欲;成双成对则象征着阴阳相和;五根手指代表着五行;一头圆一头方则寓意着天圆地方……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这次研学之旅让我们收获满满,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传统文化。

2号作品:人生的旅行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蔡琳卿 指导教师:张一格

俗话说得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转眼间,五年的小学生涯即将画上句号。为了给我们留下珍贵的回忆,老师精心策划了一次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前往麦吉邦农场。


我们乘坐大巴车,欢声笑语间抵达了目的地。首先,我们体验了锄地的乐趣,感受了劳动的艰辛与喜悦。锄地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期待着午餐的到来。俗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被分为三个小组,共同制作西葫芦炒鸡蛋。

我们先去大棚里摘西葫芦。走进大棚,仿佛有十个太阳在炙烤,热浪滚滚。我四处张望,终于找到了一个既不老也不黄的西葫芦,我迅速摘下它,飞快地回到了做菜的地方。组长端来一盆水,我们把西葫芦放入水中,它们就像一群绿娃娃在水中嬉戏。

洗净西葫芦后,我们剥去外皮,将其切成滚刀块。接着,我们在碗中打入三个鸡蛋,一切准备就绪。当锅中的油开始冒烟时,我们放入西葫芦翻炒。此时,关于何时放入鸡蛋的问题引起了小小的争执。老师见状,微笑着提醒我们要团结合作。我们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道菜肴。

当菜肴出锅时,香气四溢,弥漫在整个空气中。其他还未完成的小组纷纷前来“偷师”,品尝我们的佳作。我品尝着我们亲手制作的菜肴,觉得无比美味。无论外面的餐馆多么美味,都无法比拟我们亲手劳动的成果。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劳动,才能收获满满的果实。

午餐过后,我们还参与了手工制作活动。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回忆回到了学校。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这些美好的回忆将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3号作品:炒菜风波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于欣彤  指导教师:张一格

五年的小学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这特殊的五年级,老师带领我们踏上了一段难忘的研学之旅——麦吉邦生态动植物基地。在这次研学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有趣而难忘的时刻,但其中最为特别的,莫过于那次炒西葫芦的经历。

首先,我们分组行动,准备开始烹饪。我迅速拿起水盆,冲向洗手池,内心既充满激动又有些许忐忑。当我小心翼翼地端着沉甸甸的水盆回到桌子旁时,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烹饪体验,更是一次团队协作的考验。

紧接着,我拿起削皮刀,准备为西葫芦削皮。正当我全神贯注地削皮时,张博文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急切地想要接替我。我将削皮刀递给他,退到一旁,准备拿起刀具切西葫芦。然而,当我转身寻找刀具时,却发现它早已不见踪影。原来,张博文已经拿起刀具,开始将西葫芦切成片。他手法熟练,一片片西葫芦在他的手中迅速成形。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去,想要尝试一下。

就在我们忙得不亦乐乎时,意外发生了。只听见一声惊呼“倒了,倒了”,油碗突然倒在了桌子上,油顺着桌子流进了灶台。我们顿时惊慌失措,不知所措。我率先反应过来,大声喊道:“快拿纸擦!”我们纷纷从包里拿出纸巾,手忙脚乱地擦拭起来。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将桌子上的油擦干净。然而,当我们抬头看向灶台时,却发现油已经渗入了大半部分,还有几滴滴到了灶台上。我们心中忐忑不安,担心点火后会发生意外。

就在这时,指导老师走了过来。他检查了一下灶台后,淡定地告诉我们不用担心,并亲自为我们点燃了火。我紧张地捂住耳朵,闭上眼睛,不敢去看。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周围一片安静,并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我睁开眼睛,看到老师已经点好火,正在熟练地翻炒着锅中的西葫芦。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重新投入到烹饪中。

这次炒西葫芦的经历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做饭的不易。我们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在遇到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通过这次研学之旅,我们不仅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收获了宝贵的友谊和回忆。未来,我会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努力学习,积极成长。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妈妈的付出,多帮她分担一些家务劳动。

     

4号作品:大厨争霸赛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李健豪 指导教师:张一格

今天,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麦吉帮,参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美食课。这次的美食课可非同寻常,它要求我们自己动手,从摘菜、洗菜到炒菜,全程参与。

“同学们,现在我们要找的是西葫芦,记得要挑一根直挺挺的。”老师的话音刚落,我们便迫不及待地进入了大棚。

大棚内,一片片绿油油的西葫芦藤蔓缠绕在架子上,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我瞪大眼睛,仔细寻找着符合要求的西葫芦。突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根特别长而粗壮的西葫芦上,它就像一根绿色的狼牙棒,显得分外引人注目。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轻轻一折,这根心仪的西葫芦便乖乖地躺在了我的手中。

摘完菜后,我们开始了洗菜和切菜的环节。老师耐心地指导我们:“切菜时,刀要往外斜着切,这样切出来的菜既整齐又安全。”我拿起刀,对准西葫芦的两头,用力一切,一头便顺利地掉了下来。我心中暗喜:“原来这么简单!”这时,马秉皓接过刀,他先从中间将西葫芦切开,然后拿起一半,慢慢地切了起来。他的动作虽然不如我那么利落,但却显得格外认真和专注。

终于,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了。老师过来帮我们点燃了灶火,并告诉我们:“等锅热后,就可以倒油了。当油发出‘啪啦’的声音时,就说明可以开始炒菜了。”我们按照老师的指示,依次将西葫芦放入锅中。然而,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油突然喷溅出来,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吓得我们赶紧躲得远远的。

好在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成功地将西葫芦炒熟了。虽然味道可能不如专业厨师做得那么美味,但我们却吃得格外开心和满足。通过这次美食课的体验,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伯伯们的辛勤与不易。从今以后,我再也不会浪费粮食了,因为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5号作品:愤怒的油桶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吴诗瑶 指导教师:张一格

在悠扬的歌声中,我们踏进了麦吉邦农场,怀揣着“一片片美丽的叶子,一份份美好的希望”。首先,我们跟随老师走进了田野,去采摘那鲜嫩的西葫芦。我踏入田间,目光四处寻觅,终于发现了一个心仪的西葫芦。我伸手去摘,却不料它的表皮上藏着小刺,让我痛得连忙松开手。这时,我呼唤了援兵——于靖涵。她灵巧地握住西葫芦,轻轻一转,伴随着清脆的啪声,西葫芦便轻松落入我们手中。我高兴地拿起它,步出了大棚。

随后,我们来到了烹饪区,分组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削皮的工作。削皮刀在同学们手中传递,每个人都渴望展示自己的技巧。只见有的同学削得流畅如丝,仿佛涂抹了润滑油;而有的则稍显笨拙,但每片西葫芦都凝聚着我们的努力。接着是切块的环节,我手握刀具,微微蹲下,努力切出均匀的西葫芦片。旁边的同学或仔细观察,或调侃几句,增添了烹饪的乐趣。

然而,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一声“小心”打破了宁静,油洒了出来,甚至溢进了灶台。我们慌忙拿出纸巾,试图挽救这局面,但油已经渗入灶台。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我们议论纷纷,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走了过来,了解情况后,她冷静地打开了灶台。我站在原地,试图保持镇定,而有些同学则选择了逃避。最终,我们成功完成了烹饪,虽然过程中充满了波折,但结果却是美味的。

这次烹饪的经历让我不仅学到了许多烹饪技巧,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道理。每一顿饭的背后都隐藏着辛勤的汗水和无尽的付出。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粒粮食,感恩那些为我们付出的人们。同时,这次经历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同学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6号作品:难忘的农场研学之旅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窦岢鑫  指导教师:张一格

研学之旅,总是能带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一次,我们2019级3班的同学们来到了麦吉邦农场,与大自然和农耕文化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清晨,我们乘坐校车,穿梭在乡间小道上,两旁的风景如画卷般展开。我紧紧握着双手,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当校车缓缓驶进农场大门,看到那条写着“热烈欢迎桓台县第四小学师生”的红色横幅时,我心中的激动与喜悦溢于言表。

在一位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穿过了长满丝瓜、葫芦和月季的长廊,来到了一片开阔的田地。老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以及农耕的基本步骤:翻土、起垄、平地。她还亲自示范了如何使用农具,让我们亲自动手体验。我们小组的同学们齐心协力,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赢得了老师的赞赏。

接着,我们来到了“千坊百计”工作坊,开始制作筷子。老师为我们准备了模具、垫板、刨子和木料。一开始,我拿着刨子怎么也推不动,看着同学们娴熟的手法,我有些着急。但在同学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终于掌握了技巧,成功制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筷子。我们还在筷子上涂上了木蜡油,让它们更加光滑耐用。

午餐时间到了,我们品尝了农场自产的土豆炒肉、西红柿木耳炒鸡蛋等美食。每一口都充满了自然的味道和劳动的甘甜。

下午,我们跟随一位男老师进入了西葫芦大棚。大棚里闷热无比,但大家的热情丝毫不减。我焦急地穿梭在藤蔓间,寻找着心仪的西葫芦。终于,我发现了一只形似“羊角蜜”的西葫芦,迫不及待地拔下它,准备带回厨房。

在厨房里,我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洗菜、有的负责削皮、有的负责切菜。老师则在一旁指导我们如何烹饪。当金黄的鸡蛋与翠绿的西葫芦在锅中翻炒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虽然第一次尝试做菜有些手忙脚乱,但看到大家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们都感到无比满足和自豪。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火龙果园和基质无土栽培的油菜田。在那里,我们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感受到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巨大变革。

夕阳西下时分,我们结束了充实而难忘的一天。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喜悦和收获。这次农场研学之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我也明白只有通过勤奋学习和努力工作我们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7号作品:快点,再快点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胡佳睿 指导教师:张一格

在一个灿烂的清晨,阳光洒满大地,我们满怀期待地乘车前往了那风景如画的“麦吉邦农场”。刚一下车,眼前的景象便令我们震撼:连绵不绝的大棚与四周绿意盎然的植物相映成趣,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芬芳。我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里无疑是植物的天堂!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踏入了一片广袤的土地。我猜想,这里将是我们挥洒汗水、体验农耕乐趣的舞台。同学们的脸上都写满了好奇与期待。老师微笑着为我们介绍起即将使用的农具:那八齿钉耙犹如田间小能手,皂头虽锋利却需小心使用,以免“误伤”脚下的鞋子,而那铁锹,更是需要掌握技巧,以免在劳作中不小心“扭伤”自己。老师的话语中充满了幽默与关怀,引得我们笑声连连,欢乐的氛围在空气中弥漫。

随后,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农具的使用方法,并宣布即将举行一场翻地大赛。我们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显身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我迅速投入到翻地的战斗中,但沉重的土壤却让我倍感吃力。铲起土壤容易,但要将它平整地倒出却异常艰难。幸好,在同学们的鼓励与支持下,我坚持了下来。每当有同学替换我时,我们都会齐声呐喊:“加油!再坚持一下!”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们在第一场比赛中暂时名列第二。

第二场比赛是起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皂头,努力翻起土壤。然而,我的起垄技术却并不熟练,总是起得歪歪扭扭,像一条扭动的大蛇。而一组的毕明轩则表现得游刃有余,他用力将皂头扎入土中,左手握住中间,右手握住把手,轻轻一扭,便轻松起好了部分垄。看着他那熟练的动作,我忍不住发出赞叹。

最后一场比赛是整地。我们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刚抚平的土壤又被踩上了脚印,我们仿佛成了永不停歇的工作机器,但土地却似乎永远也整不完。然而,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持,共同面对困难。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我们个个汗流浃背、疲惫不堪。但这次体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并决定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将这一理念践行到日常生活中。

活动结束后,老师还为我们安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这次研学之旅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宝贵的农业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这段美好的时光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8号作品: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一堂实践课

张伊晴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指导教师:张一格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怀着既紧张又兴奋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麦吉邦的大巴车。一到目的地,我就被眼前这片充满生机的农场深深吸引。

老师将我们分成六个小组,并委任我为组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体验了多种有趣的活动,包括农事劳作、手工制作筷子、亲手采摘和烹饪西葫芦,以及学习无土栽培的技术。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烹饪西葫芦的那一刻。我们先是大棚里挑选了一个新鲜的西葫芦,随后便开始了烹饪的准备工作。我们接水清洗了西葫芦,我手握削皮刀,左手稳稳地托着西葫芦的底部,快速而熟练地削去了外皮。接着,我左手扶住西葫芦,右手持刀,小心翼翼地将其切成均匀的片状。

然而,就在我们准备开始炒菜时,意外发生了。王子龙想拿酱油,却不慎将碗中的油打翻,油迅速流淌开来,很快便溢出了碗外。我们一时之间惊慌失措,赶紧扶起碗,但油已经渗透到了灶台下方。这时,组内出现了分歧,有人担心会爆炸,有人则认为没有大碍。就在我们争论不休时,老师及时出现,他安抚我们说:“大家放心,没事的。”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紧张不已,当老师准备点火时,我吓得立刻转身就跑,其他同学也纷纷逃离了现场。

过了一会儿,看到灶台并无异常,我们才渐渐放下心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重新开始了烹饪过程。经过一阵翻炒,美味的西葫芦终于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那滋味简直美极了,自己动手制作的食物果然别有一番风味。

这次实践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做饭的不易,也让我更加敬佩那些辛勤耕耘的农民们。我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下定决心要珍惜每一粒粮食,绝不浪费。这堂既惊心动魄又妙趣横生的实践课将成为我人生中难忘的记忆。

9号作品:“筷子匠人”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马秉皓 指导教师:张一格

今天,学校组织了一场我期待已久的麦吉邦课程。在前往目的地的路上,我满心欢喜,眼中的风景都显得格外欢快。

抵达麦吉邦后,我被眼前连绵不绝的大棚所吸引。我们走进一个大棚,按组坐下。刚坐下,我便注意到桌子上摆放着两样物品:一块深绿色的垫子和一件神秘的工具。

一位老师走进教室,为我们开启了“筷子”的探索之旅。她先向我们讲述了使用筷子的礼仪,接着深入介绍了筷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尤其是筷子独特的上圆下方的设计,寓意着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随后,老师详细讲解了制作筷子的四个关键步骤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当组长分发工具时,我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期待着动手制作。我看到一位同学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知道她也和我一样,期待着这一刻。组长首先发下的是一种刨具,其底部中央装有刀片,必须小心使用。接着,我们每人领到了两根原始的木材。

此时,桌上那件神秘的工具派上了用场。它拥有两个凹槽,我先将一根木材放入左侧的凹槽中,再将刨具置于其上。我双手摆成心形,紧紧压住木材,用力向前推动。起初,我因担心刀片伤到手而不敢用力,因此进度缓慢。但当我看到其他同学快速削出筷子时,我也鼓起勇气,加大了力度。不一会儿,我便削出了一双筷子的雏形。

接下来是打磨筷子的细节。我将筷子较细的一头朝上放入另一个凹槽中,再次将刨具置于其上。这一步需要格外小心,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筷子。我深吸一口气,心中默数“一、二”,然后轻轻推动刨具。我重复了四次,确保筷子的四个角都被打磨得圆润光滑。

随后,老师发给我们砂纸和带有蜡油的抹布。我用砂纸仔细打磨筷子,使其更加圆润。最后,我用抹布轻轻擦拭筷子,为其增添了一层保护层。当我将自己的作品装入袋子时,心中充满了自豪。我觉得这双筷子是我亲手制作的最好作品,因此我自豪地称自己为“筷子匠人”。

作品10:研学之旅

桓台县第四小学 五年级三班 耿梓晨 指导教师:张一格

这次制作筷子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耐心和专注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只有静下心来、耐心细致地去做,才能取得最好的成果。

你是否对筷子的历史与制作方法充满好奇?是否渴望亲手体验种地的乐趣?是否想学习如何烹饪美味的西葫芦?或是想亲手种植小油菜?那么,跟随我的脚步,一同踏上麦吉邦的研学之旅吧!

我们的第一站是体验种地。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种地所需的三大工具:铁锨、镢头、钉耙。种地过程分为三部曲:首先,我们要用铁锨松土,通过垂直插入土壤、踩踏铲头、再巧妙地翻转土壤,让土地变得松软。接着,使用镢头起垄,通过一锤一堆的方式,将土壤堆砌成垄。最后,借助钉耙将土地推平,完成整个种地过程。看到一组的同学们进展迅速,我焦急地抓头挠腮,忍不住想要亲自示范。

随后,我们进入了制作筷子的环节。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筷子的历史,以及传统筷子的制作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亲手体验了制作筷子的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午餐时间,我们摘取了新鲜的西葫芦,自己动手烹饪了一道美味的菜肴。这不仅让我们品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还增进了团队之间的友谊。

最后,我们亲手种植了小油菜。看着一颗颗嫩绿的菜苗,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神奇。

今天的研学之旅充实而有趣。我们不仅学会了种地、制作筷子、烹饪菜肴等技能,还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我们也领略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是一次难忘的研学之旅,让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成长

阅读 116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