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初一 24班 李昊
我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里的一员,掐头去尾有两千来岁了。不要被这个年龄吓到,虽然比起青花瓷小弟,我已经是个饱经风霜的中年人了,但是比起青铜器老大哥们,我还年轻得很。我们团队的名号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不但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且在1987年就作为中国的第一批文化遗产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不过,对于我们的生平简历,可能大家还没有那么清楚。今天,就让我这个古老的年轻人来跟大家聊一聊兵马俑的前世今生。
我是这样诞生的
分段模制
我和小伙伴们都有真人大小,甚至比很多人还要高大。大家想想,我们这么高的个头,仅很难一次烧制成功,而且搬运起来也很麻烦工匠们很聪明,他们采用分段制模,用套接粘合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工匠先制作我们的底托和双足,再叠塑躯干,插接双臂,最后安装俑头。
烧制上色
先将做好的泥胚放入窑炉中,再在750摄氏度到1000摄氏度的温度中烧成陶俑。检验合格之后,这些陶俑就可以上色了。虽然负责制俑的匠人已经把泥坯制作的光滑细腻,负责上色的工匠还是会在不够光滑的地方先涂抹先泥子,然后给我们全身刷上一两层生漆,接着用胶水调和颜料涂抹在生漆层上——我们的脸是肉色的,衣服有红有紫,有蓝有绿。最后,工匠再细细的勾画我们的眉毛、眼睛和胡子,于是徐许如生的我们就诞生了。
千人千面
有人说兵马俑“千人千面”,意思是1000个俑,有1000种模样,每个俑都长的不一样。
大家想想看我们这么庞大的队伍,工匠们如果不用模具,每一尊都手工雕刻制作,那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这时,分段模制发挥了优势,工匠们分别用多种模具做出不同的身躯和头部的粗坯,再把这些部分做不同的组合。然后,工匠还会在头部表面敷一层细泥,对于五官进行精雕细刻。正是因为工匠们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我们每一个俑的长相、发型、体型都不尽相同,就好像每个人都对应着一名真正的秦国士兵一样。
重回人间
沉睡了两千多年之后,在1974年春天,我和战友们终于重见天日。我原本以为,既然都被人们发现了,那么重见天日就指日可待了。没想到,现代的科学考古工作有那么多步骤。为了保证发掘过程中不破坏我们自身携带的历史信息,考古学家们还有许许多多细致复杂的工作要做。
划区域
考古队员们先用探铲进行钻探,目的是确认我们这个兵马俑陪葬坑到底有多大。确定了边界之后,他们会找一个点作为坐标原点,用细线将想要发掘的位置划分成一个又一个方形的区域。这样,就可以为我们出土的位置标记上精确的坐标了。
清洁、编号
真正发掘的时候,考古学家们会用小小的手铲和柔软的刷子,还有自己用竹子削的签子,乃至棉签等一切顺手又不会伤害到我们的工具,细心地将黏附在我们身体表面的泥土清理掉。之后,考古学家们再对我们进行统﹣编号。
拍照存证
在整个过程中,考古学家们随时都会进行拍照和记录。等到清理完毕之后,他们还会对整个区域进行绘图和文字记录。绘图要画出从上往下看我们是什么样,从一侧向另一侧看又是什么样。等画完我们刚发掘出来时的模样之后,他们还会进一步细致地拍照绘图记录,连最细微的花纹和缺损,都会被考古人员用画笔和文字记录下来。发掘完毕之后,我们被带到实验室进行修复保护和研究,大家就能从这些细致的记录中知道我们被发掘出来时的状况。
图文:李昊
指导教师: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