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劳动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班级:忻州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初一25班
指导老师:孔海燕
学生:张伊宸
《劳动铸就中国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特别充分体现习总书记关于劳动的重要论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精神,以劳动铸就中国梦为主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中国故事为基点,突出思想性,体现生动性,增强传播力。通过拍摄可知感的人物故事对“劳动铸就中国梦”这一核心主题进行电视化地表现,劳动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气质,也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行为。
劳动改变命运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短短几年时间里,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升空,宣告着新中国正在追赶着世界。而这背后,是一批批像邓稼先、李四光等这些默默奉献着的劳动者,也是一批批无名劳动英雄,用他们的双手艰辛地付出,加快了追赶的速度。在第三套人民币上,劳动人民的群像成了人民币的图案形象。红旗渠就是当时劳动者火热建设场面的一个缩影,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劳动精神。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带来了崭新机遇,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这一切,都寄托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这一切,都根植于一个个普通劳动者的辛勤、诚实、极具创造性的劳动之中。
劳动创造财富
劳动创造人类财富是千古不变的铁律。无论是世界顶级富豪“股神”巴菲特、“老干妈”陶华碧,还是白手起家,公司年销售额近3000亿的魏桥集团董事长张士平,当他们发自内心地总结人生经历和财富秘密时,得出近乎一致的答案就是辛勤的劳动。此外,高铁经济的创造者,将用自己的真实故事,为我们揭开财富背后的真正答案。
劳动点亮智慧
从四大发明到经书典籍,都融汇着无数的智慧,这一切,都源自于劳动的付出。唯有劳动,才能点亮智慧之光。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第一艘潜艇到蛟龙入海,从杂交水稻到基因组芯片,从第一代计算机银河到今天的互联网大数据,仅仅六十多年的时间,中国从一个农耕社会转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现代、发达的国家。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是智慧的力量,是无数科学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力量。艺术,源自劳动,又升华劳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罗中立的《父亲》描绘的既是千千万万个父亲的形象,也是普普通通的劳动农民形象的浓缩。
劳动提升品质
高品质生活是所有人的梦想,而实现这些梦想的人,正在讲述自己的悲欢故事。在新疆,有一群自称和风赛跑的人,他们可以熟练地爬上高耸的风电塔,承受着风暴和近一百度的气候变化。在雪域高原,青藏铁路通车的背后有着令人感动的人生传奇。电子商务使人们有了全新的生活体验,提升了生活品质。无数快递员用双脚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劳动缔造幸福
是劳动满足了人们对于温饱的需求,也是劳动提升了生活品质,更是劳动缔造了人类的幸福。
基层电工、公益人员、普通厨师、建筑工人,每天,他们都在用平凡却伟大的劳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小幸福,走近他们,就是走近劳动,走近劳动,就是走近幸福。
劳动彰显国魂
诚实劳动、坚韧付出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品格,劳动是人类的图腾,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唯有劳动,才能铸就中国梦。
从愚公移山、到抗震救灾,从每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上,都能看到勤劳的品格。正是诚实、辛勤、创造性的劳动,成就了伟大的中国梦。
“劳动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物质条件充分、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社会服务如此便利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劳动教育让孩子获得什么呢?可能并不仅仅要让他们学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更多的是让孩子从劳动中感受到自己有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
劳动,以身体力行的方式获取知识,是人类文明起源发展的主要手段。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
劳动不能简单理解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体现于教育,它是知识的躬身修行;体现于社会生产,它是创造真实价值的手段。
用更多的词汇去描述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这几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劳动教育的意义,是让学生用身体丈量物理和心灵的世界。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在身、心、灵三个维度上以“劳动”为施力点,并确立其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劳动教育”的内涵
劳动是人类的本质特征,社会的一切物质、文化财富都始于劳动。
“劳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是指体育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专指体力劳动或“进行体力劳动”。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他将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实际上,劳动的内涵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在农业社会主要是指用体力劳动,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尚不明显;在工业社会劳动主要是指是以加工和制造业劳动为主,动手和动脑的社会分工日趋明显。在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等脑力劳动越来越重要,体力劳动则成为市场底层劳动。
2015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从政策层面对劳动教育内涵进行阐释:
1.一门学习生产技术、培养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课程。
2.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
3.保持耐心,多容忍、少责备。
4.家务劳动。
在此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学校课程、实践活动、生活劳动等使学生充分体验劳动过程,培养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中必备的劳动意识、技能、精神和习惯,培养学生成为尊重热爱劳动、自立自强的社会公民的一种教育形态。
“劳动教育”的目的:
让孩子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是基于辛勤劳动之上。
当教育回归到实际的劳动实践中,比如烹饪、缝纫、家用电器维修、农作物种植与培育、小制作、小发明等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而又力所能及的实际操作,孩子的成长也就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他们的创造力被激活,他们的生命力被唤醒。
古人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讲的是劳动的价值。
劳动并非一味地艰辛,它是人与世界的充分接触,我们不能把世界只装在脑袋上,也要装在身体里,由此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我们的劳动课,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而且要教人们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培育一种“新生活”方式,让孩子们获得持续创造好生活的能力。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劳动铸就中国梦
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得到尊重
每一份劳动成果都应受到珍惜
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
致敬你们的奋斗和坚持!
你们辛苦了!
最后,祝愿大家度过一个愉快、充实的五一假期!
图文:初一25班 张伊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