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模——“蘑菇”先生杨祝良

张皓智
创建于05-01
阅读 2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习近平

00:24

       全国劳模——杨祝良,现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室执行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头上戴帽、腰间系裙和脚上穿鞋的野生菌不要吃”“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等通俗易懂的警示口诀也会传遍云南的大街小巷。这些口诀的提出者就是专注真菌研究30余年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类室主任杨祝良。

                  结缘真菌世界

        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杨祝良从小就明白采食菌物对当地人的重要性,可每年因误食野生菌发生的中毒事故也一直伴随他的记忆。

         1983年,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的杨祝良,考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生,师从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真菌学家臧穆。此后又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以后的科研生涯筑牢了根基。

            研究步履不踔

       德国深造期间,杨祝良开启了中国鹅膏科真菌的研究,并对鹅膏科真菌进行了系统、大规模的采样,创建了世界鹅膏科新的分类系统。首次构建了世界牛肝菌科的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以及全球牛肝菌科高级阶元的分类系统框架,阐述中国牛肝菌科真菌的基本特征和属种多样性。

        杨祝良到西藏考察,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草甸发现了野生菌,为野生蘑菇的系统亲缘、多样性与新资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样本依据。杨祝良从事高等真菌多样性及资源利用研究工作30余年,足迹遍布西南山地。他采集的真菌标本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存达到10万余份,他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相关科研项目30余项,不断推动着我国真菌研究的快速发展。

               成果回报社会

        将科研成果服务于经济社会,是杨祝良进行真菌研究的最初动力。杨祝良带领团队选育获得20余个羊肚菌高产核心种质,实现羊肚菌大田四季高效的标准化种植。在云南省贡山县推广,指导独龙族、怒族种植羊肚菌,实现了产业脱贫致富。

        杨祝良牵头编写“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宣传画,推出“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版”,在云南覆盖式科普宣传,逐年降低因误食毒蘑菇中毒及死亡人数。杨祝良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奖项,成为了大家眼中学识渊博的“蘑菇先生”。

阅读 2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