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聚焦新课程标准,确立核心素养导向,关注课堂关键问题解决,助力新时代少年培养,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24年4月28日至30日,由省教育厅教材研究室主办的“江西省小学数学新课程关键问题解决专题系列研讨活动(第一期)”在吉安市思源学校文成分校举行。都昌县四位小学数学老师来到美丽的吉安市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专家讲座
《落实核心素养,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授课专家:刘坚 新世纪数学(1-6)教材主编,《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刘教授主要从理解新课程标准、认识新世纪教材、培养新时代少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他带领大家重新理解2001版、2011版和2022版课程标准,认识北师大版各个版本的教材变化,在“三会、四基、四能、十一核”的要求下,重点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导向和落实,争取一个单元至少一到两个核心素养的表现。
《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版教材一年级介绍》
授课专家:张红,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执行校长,特级教师,新世纪小学数学第五版教材第一学段负责人。
张校长从教材修订说明、教材的内容结构、一年级学科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总的方向是“一个遵循”,“一份坚守”。
《走进中国小学数学名师课堂》课题研究报告
授课专家:苗侦桢,博士,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现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苗博士呈现多个案例,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自己的心得:1.静心学习,潜心研究;2.勇于实践,智慧的教学;3.勤于笔耕,反思中提升;4.服务+奉献,教研求实效。
示范课观摩
《借助尺规再探三角形》(六下)
江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黄丽君
黄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布置学生尝试自由画边长分别为4cm、5cm、6cm的三角形,在画的过程中思考如何能快速准确地找到三角形的第三个顶点。通过评价辨析、观察联想、理清方法,学生经历了用直尺和圆规画弧“凑”出第三个顶点的过程,学生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得到了发展,第一个关键问题得以解决。
为检验学习成果,提升作图能力黄老师设计了第二个任务:借助尺规,画一个周长为12cm的三角形。学生画图、教师巡视、展示交流作品、列举反例,学生经历了拆分周长的过程,在画图过程中发现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能作出三角形,还利用数据的特殊性,让学生学会从一般到特殊三角形的画法迁移。也为借助尺规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奠定了基础。
《拼图大挑战》(一下)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小学 殷莉莉
殷老师直接成呈现教材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获取数学信息,明确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动手尝试分别用七巧板中的两块、三块、四块板子拼正方形。在拼摆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回顾反思”的学习过程。激发了学习兴趣,积累了活动经验,发展了空间观念,学生逐渐学会了学习。
《分数墙》(五上)
九江市双峰小学 高思思
导入环节,高老师配合课件讲故事,娓娓道来,课件同步出现“分数墙”的雏形,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聚焦关键问题“分数墙到底有什么用?”,高老师设计了四个活动进行探究:找分数(在分数墙上不仅可以数出小于1的分数,还可以数出等于1和大于1的分数);找替身(借助尺子,利用数形结合,可以在分数墙上找到分数的等值分数,即“替身”);比大小(借助分数墙,学生可以通过比长度、看谁接近1、找替身等方法直观比较分数大小);做计算(借助分数墙,通过找替身,将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进行计算)。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分数墙承载着丰富的分数知识,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会到了数学的魅力。
《小数的意义》四下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黄斌
黄老师利用游戏“猜猜彩带的长度”创设自主探究空间,激发探究的乐趣。活动“从认识0.1米到认识0.1”让学生感知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一米,进而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完成了知识由内而外的生长。在此基础上,教师稍作引导,学生尝试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100份、1000份……,每一份都是一百分之一、一千分之一……,也就是0.01、0.001……,计数单位就是0.01、0.001……最终发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三角形的特性》(四下)
南昌外国语学校 熊敏
回顾之前所学的图形,谈话引入本节课即将要学习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熊老师让学生在玩扣条中动手操作、独立思考、逐步探索和交流,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并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和三个角。随后,围绕关键问题“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不能?三角形的三边又有什么关系?”,熊老师要求小组合作,发现、归纳、总结两条较短线段长度的和大于最长的小线段才可围成三角形。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例《曹冲称象》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 王爱慧
王老师创设现有的秤无法直接称出铁块的质量这一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想到“曹冲称象”的故事,再观看故事,体会古时候曹冲称象这种方法的必要性。通过“神奇的水力量”探究活动,学生发现可以用转化的思想将不能直接称重的大象换成可以称重的石头,理解了大象和石头相等是充分借助了水的力量,感悟等量的等量相等以及总量等于各分量之和这一基本事实。本节课让学生感受到了等量代换方法的重要性、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要尝试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各地教研活动、成果经验分享
30日下午,来自全省各地的优秀教研员,教师,学校书记、校长对教研活动、成果经验进行了分享。分享都是围绕在“双减”背景下,如何用好新课程标准,让小学数学各项工作都能提质增效。比如: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考与实践、“向问题出发”项目式学习等等。可以说是干货满满,借鉴性极强。
认真聆听,及时记录
学无止境,不断追求。专家教育讲座、名师示范课观摩、成果经验分享,一场场盛宴,精彩纷呈,参加教师纷纷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将本次研讨收获用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执行好新课程方案及义务教育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理念,将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着力落实课程育人价值、教学评一致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双减作业设计、核心素养落地见效、主题式项目化学习等课程关键问题的解决。为都昌县小学数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文:蔡坚、罗文纷、杨燕青、占婷婷
编辑:蔡坚
审定:占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