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园采茶实践传承茶文化

屈泓安
创建于2024-05-01
阅读 12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悬挂在伍家台茶展正厅的“皇恩宠锡”牌匾,是清乾隆48年(1784年)乾隆皇帝御赐的,伍家台"贡茶"因此名扬天下。

       那么,“皇恩宠锡”这块匾究竟从何而来?乾隆第六次南巡时,施南知府廷毓,打听到其行宫在金陵的栖霞山。他到金陵下船后带着那8斤6两茶,直奔栖霞山行宫而去。乾隆皇帝拿起杯子用嘴轻轻地吸了两下,顿时觉得满口幽香、清甘畅爽,连说:“好茶!好茶!”廷毓忙上前简要介绍了伍昌臣种茶制茶的经过。乾隆皇帝龙颜大悦,将茶杯握在手中看了看说:“一个山里农民、能种出样好的茶,应该嘉奖!”因此而御赐牌匾,从此以后,伍昌臣每年都要精心制作8斤贡茶,送到京城,一直到乾隆皇帝驾崩。

        2018年,中印领导人非正式会晤期间,武汉东湖边上共饮恩施“利川红”,使其一夜之间名声大噪,成为中国红茶高端品牌之一。“茶叙”似乎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一道别样风景。习近平爷爷还为阮富仲拆解茶字意涵:“‘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

由此可见,恩施的茶文化渊源流长,随着五一劳动节的到来,爸妈为了让我更好地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并增进对传统茶文化的了解,我们家开展了这次采茶劳动实践活动。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走进茶园,亲手采摘茶叶,体验茶农伯伯的辛勤付出。

         细雨蒙蒙,我们早早地来到了茶园。茶园里,茶树翠绿欲滴,茶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在茶农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如何辨别茶叶的嫩度、如何正确采摘茶叶等技巧。


我们去采摘的时候最嫩绿的已经采摘过,这时候是采摘尾茶。刚开始,我有些手忙脚乱,没坚持多长时间就开始觉得腰也疼,腿也疼,采摘速度也很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采摘的要领,速度也越来越快。

00:19

       采摘了很久我才采摘了一点点,茶农伯伯们速度飞快,很快就“采摘”一箩筐。伯伯说清明前后的茶用手采摘,尾茶采摘大茶叶可以用工具。

00:20

        采摘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茶农的艰辛。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只为了那一片片嫩绿的茶叶。他们手中的动作娴熟而有力,每一片茶叶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心血。我不禁对茶农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除了采摘茶叶,我们还参观了制茶车间。在这里,我们亲眼目睹了茶叶从采摘到加工成成品的整个过程。从杀青、揉捻、干燥到包装,每一步都需要精心操作,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这让我更加珍惜手中的每一片茶叶,也更加钦佩茶农们的匠心。

       我们也品尝了已制好了的茶,当热水缓缓注入茶杯,茶叶在水中轻轻舞动,茶香随之弥漫开来,它如同山间清晨的微风,带着丝丝清凉与甘甜。

       

        通过这次采茶劳动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与伟大。他们的辛勤付出让我们能够品尝到美味的茶叶。同时,我也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茶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传承和发扬。

       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同时,我也将积极传承和发扬茶文化。

阅读 12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