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行路  “新”“新”相映

三合一小教室
创建于05-01
阅读 310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漫漫行路  “新”“新”相映 

——王伟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果汇报会暨向教育集团优秀语文教师赠书仪式

2024年 4 月 30 日下午,王伟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果汇报会暨向教育集团优秀语文教师赠书仪式在曹杨二中博雅中心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王伟娟特级教师工作室成员、曹杨二中高级教师朱莹蓓主持,王伟娟特级教师工作室的成员和曹杨二中教育集团的语文教师,以及黄浦格致教育集团的“星教师”们参加了这次活动。

周飞校长的致辞拉开了活动的序幕。周校长对教育集团老师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王伟娟老师表达了敬意和谢意:敬佩王老师的学识、人品和工作作风,感谢王老师对语文组的卓著贡献,并赠送鲜花;就王老师工作室的丰富成果表示祝贺,还谦虚地表示要向王老师学习!

       活动进入第一环节,由朱洁文老师和江练老师分别作为基地校代表和正高级教师代表对本轮在王老师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三年研修进行回顾和总结。

基地校代表朱洁文老师以“怡成长 合育文 共致远”为题,从王伟娟特级教师工作室在基地晋元高级中学的揭牌仪式说起,深情地回忆了王老师在最热的六月、最冷的冬天和最艰难的疫情时刻走进晋元指导课堂教学的情形;回顾了四轮探索中作为学员的她以及基地校师生的收获,回顾了王老师对基地校教师成长的种种关心和帮助。朱老师以“助力教学,爱出高度”“四轮探索,研出深度”“传教帮带,心有温度”这二十四个字高度概括了王老师及工作室对基地校的支持和影响,并表示基地校会把对语文的思考聚起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往开来。

       正高级教师代表江练老师则从2006年听王老师的一节示范课讲起,引出“跟着名师学什么”的思考。在感慨从师学习“愈往而不知其所穷”之时,她终于在20年间师从王老师于工作室、双名基地的不断学习之中,从王老师的身教和言教中渐渐领悟到“比课堂技巧、教学智慧、知识学养更重要的东西”——“道”。如今江老师已明确了自己的教育追求和教学主张,她正沿着王老师的足迹,走在探索语文教学本真这条“愈往而不知其所穷”的漫漫长路上。从师从王老师到踏上自己的追寻之路,江老师表示最感谢的是“师父王伟娟老师20年辛苦的引导和培养”。

       随后活动进入第二环节,工作室领衔人王伟娟教师带领工作室成员朱莹蓓老师、张蕾老师、胡媛媛老师、祁敏老师和吴钟铭老师围坐在一起,展开了《“新”“新”相映》成果集的漫谈。

      首先由工作室领衔人王老师隆重地推出成果集。王老师指出成果集《“新”“新”相映》是工作室为期三年围绕《高中统编语文教材读写实践研究——“王老师教作文”品牌再建与应用(续)》这一项目展开研究的成果,也是一本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高中写作指导用书,已获得上海师范大学郑桂华教授(在书序中)的高度肯定。王老师向老师们展示了样书的目录,着重呈现了【实践思考篇】【整合重组篇】【“下水”问道篇】【助力高三篇】四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和特色。最后,王老师对成果集的标题——“新”“新”相应做了详细的解读:从实践研究而言,“新”“新”相映意为在新课标统摄下,对新教材的读写单元主要是写作单元进行实践研究,通过思考、整合、重组等多角度实践研究,让“新”“新”相应(相互“应和”)、“新”“新”相印(互为“印证”)。从研究者而言,工作室成员们既是心心相印(团队一心,共同前行),也是“心”“新”相应(研究者对“双新”发乎内心的感悟与感应,对“双新”全身心的投入与呼应)。同时,“新”“新”相映中还包含着王老师对研究的新愿景,希望对“新教材”的研究与研究过程创生出的新思路、新样态、新成果交相“辉映”。

       接着,工作室成员朱莹蓓老师从吃透教材的角度分享了她的研修经验。朱老师强调:吃透教材是我们研修的起点,并结合她对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写作任务的实践过程,提炼了吃透教材的具体做法。吃透教材要聚焦单元所属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同时结合高中五册必修教材,看到本单元写作任务在相应文体写作序列构建中所处的位置,把握单元写作任务的要点;还要研究本单元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写作知识短文等,提炼出写作任务的核心要素。朱老师最后指出:只要真正吃透教材,我们就可以针对学情,优化设计开放性的、贴合生活情境的写作任务。

       工作室成员张蕾老师从落实理念的角度分享了她的研修经验。张老师从2023年春季高考文言第一篇《董三齐传》的最后一题为传主写人物短评的写作任务入手,分享了她深入分析写作任务的要求,结合学生答题中的“未能掌握评的角度和方法”问题,重新回看教材梳理出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人物短评”的写作任务,发现考题“教学评”一致性之后,再次深入理解教材理念,并在“读写融合”、“真实情境”“整合实践”等理念指导下有效“重组”教材内容,开展“人物短评”写作再训练的全过程,突显了落实理念的重要性。

       工作室成员胡媛媛老师从实践创新的角度分享了她的研修经验。胡老师以必修上第一单元的写作任务“青春之歌”的指导过程为例,分享了她的实践与思考。胡老师先借曹杨二中的传统命题“我是谁”对诗歌创作的“唤醒”作用强调了传承传统与实践创新的关系,指出应让传统在实践中新生。接着,胡老师分别针对现代诗歌的阅读严重不足、诗歌写作方法严重缺乏的学情以及往届学生诗歌写作中意象雷同和情感类型单一的现象,分别采取了“资源的整合与运用”“情景化任务的改造”的创新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单元写作任务。

       工作室成员、普陀区教研员祁敏老师首先回顾了从“课题源自一线,研究聚焦课堂,成果服务师生”的工作室研修理念到项目思考、研修实践、实践“反思”,再到“整合”“重组”的研修过程。接着,祁老师立足区域教研的高度肯定了成果辑遵循读写规律,关注学习经历,内容覆盖高中五册统编教材中所有的单元写作任务,有针对性地填补了区域教学教研的空白,而且具有非常强的参考价值,在实践检验时备受广大师生的欢迎。祁老师还特别指出,王老师的线上交流平台——三合一小教室经过多年深耕,已深入师生心中,通过理论-实践的立体循环,让教育规律、教法改革等抽象的理论深入课堂,化为春风徐徐吹拂,逐步转变成老师们日常一以贯之的教育教学行为。最后,祁老师表达了感谢和期望:依托王老师特级教师工作室,心心相印,区域教师团队同心同力、共勉共进;“新”“新”相映,普陀“双新”研讨不断推进,再结硕果。

       工作室成员、正高级教师吴钟铭老师以观察员的身份进行点评。吴老师首先幽默地解释了自己对“观察员”身份的理解,并聚焦“自下而上”的观察谈及了自己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对初高中衔接的实践和思考。接着,吴老师借点评着重阐明对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二次创作”的理解,他指出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遵循学情,依据新课标,解决语文教学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

       活动进入最后的环节。首先大屏幕上展示了两段视频,分别是高三学生和高三老师阅读王老师的新书《高考作文4+1——让写作回到原点》的收获,让观众们期待不已。紧接着,就是王伟娟老师向教育集团的老师们赠书的环节了。主持人话音刚落,老师们就怀着喜悦的心情奔向主席台。王老师手捧厚厚的一叠新书,顺着长长的队伍一一走上前去,亲切地询问老师们的姓名、学校并赠书、合影。一时之间,博雅中心内充满了年轻教师们喜悦的笑容。

       漫漫行路,“新”“新”相映!自王伟娟老师踏入曹杨二中已经四十一年矣。四十一年间,王老师关爱和教导学生,带教和指导青年教师,主持各种类型的工作室,领衔教育科研,辐射区域教研,走过了一条漫漫行路!如今,在双新背景下,王老师依然全心投入,率先垂范,带领工作室团队领跑教育教学,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产出研究的新成果,这不正是王老师的“新”“新”相映吗!

                       (撰稿人 曹杨二中  胡媛媛)

     特别鸣谢:配乐演奏 心音悦吉他艺塾 Ryan

阅读 310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