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波,三十几年来一直与玉溪卷烟厂卷烟生产制造设备打交道,从青葱学徒到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他的成长烙印映照着设备改造升级的发展史,也在玉烟改革攻坚过程中熠熠生辉。哪怕设备一代一代更新,生产工艺一级一级飞跃,唯一不变的是他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精一行”的执着信念。
全国烟草行业劳动模范——吕小波
敢啃硬骨头
在领导和同事的眼里,吕小波是一个“敢啃硬骨头”的人。在设备技术优化改造方面,往往耗时较长,不仅需要细心和耐心,更需要恒心,每一次遇到设备出现疑难杂症,面临新的工艺要求,吕小波都视为挑战与机遇。
1997年,当一组包装设备维修任务进入尾声,设备却在手动盘车时产生卡阻现象。由于整个机器分成四段且由不同人员负责,查找原因变得相对复杂,为了不影响设备维修进度和质量,吕小波利用第二天早班的时间独自把重800kg左右的封签传动箱体从机器上吊下来重新检查,最后发现是一个小零件与轴端的半球面配合精度出了问题。
2018年,吕小波在新型烟草量产项目包装机的改造过程中为攻克技术难关,他通过点点滴滴优化改进设计,攻破解决了技术难题,保证了包装机组改造的成功,实现了从“0”到“1”的技术突破,使得玉溪卷烟厂成为国内首批具备批量生产新型烟草能力的工厂。
“啃下硬骨头需要勇气,更需要底气,不然,拿着硬骨头啃不下,只会干着急,甚至会豁了牙。”这是他经常说的话。在烟机设备维修和技术创新方面的不断钻研,使他成为了全国烟草行业第一位“双高”复合型一线技术工人。
知行合一促发展
作为一名工程师,学习始终贯穿吕小波的职业生涯。围绕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产品质量以及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他主动钻研“四新”理论,包括新设备技术、标准制定、维护维修、新产品工艺设计及上机实验等,以适应行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通过不断充实专业理论知识与多年的工作实践积累,系统提升理论水平,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专业技术论文20篇,其中EI源刊4篇。此外,编审出版行业培训教材5部、编写发布实施行业标准3项。
他深知“知行合一”的道理,坚持在工作中运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先进技术、融会贯通,将许多新技术、新理念应用在设备上,通过自主技术改造,提高设备在生产中的保障程度,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行业职工创新优秀成果2项,云南中烟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授权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专利173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登记软件著作权11个。三十年来,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工作循环,他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围绕烟支设备的改造和技术创新,他结合多年设备维修实践经验,主持的“对影响产品质量和设备效率提升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攻关改进项目”,获得省部级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4项、云南中烟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包装机预制条盒装填技术研究》项目中,完成了专用设备的技术攻关与开发,实现了生产线自动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让自己的技术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吕小波积极创新并总结提炼维修“绝招”,编写烟草行业职业技能标准3项;开发高速、超高速包装设备实操鉴定题库200余套;担任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实操及理论命题、裁判工作4届;参加或主持(组长)烟草行业高级技师申报项目的现场评审、鉴定考核工作10多年,为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资源支持和保障。作为行业专家,吕小波多次担任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培训师,把自己多年摸索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培养技师、高级技师60多人;指导选手训练,先后培训培养全国技术能手3人,全国烟草技术能手6人,云南省及中烟级技术能手数十人,为众多年轻人树立了标杆、指引了方向。
多年来,吕小波在工作中的大胆创新、扎实实践,为企业的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各级单位和同事们的认可,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万人计划云南省“首席技师”、云南省“云岭工匠”,以及2次荣获云南省“技术能手”。
人生漫漫,惟有奋斗。他说:“人闲下来就会陷入舒适区,肯定不能‘喘口气’,我还要继续‘折腾’,想办法更进一步。”即使荣誉等身,他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时至今日,他仍然扎根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个人的成长、企业的发展,孜孜不倦追求、兢兢业业工作。
内容来源:玉溪卷烟厂
文、图/何依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