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又挂天边
2024年4月17到北京办事,19-20日到保定市区旅游,在北京西站乘高铁到保定东站,才半个小时多点就到。保定市中心距北京140公里,距天津145公里,距石家庄125公里。保定自古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之称,历来为京畿重地,是拱卫北京的南大门。
保定位于河北省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保定水系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中上游,境内最大河流为拒马河,最大湖泊为白洋淀。白洋淀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和河北第一大淡水湖,由上百个大小湖泊相连构成,以其美丽景色和丰富旅游景点被称为河北明珠。境内名山有白石山(国家5A级旅游名胜区,位于太行山最北端,立于拒马河畔,是华北平原西北隆起之龙首,山体遍布白色大理石,属大理岩构造地貌)、大茂山(古北岳恒山,又名常山,太行山主峰之一,是华北平原北部与太行山交接之处,古时燕赵第一名山,道教第五小洞天,东极青华大帝所居,古时山上寺庙众多,故又称神仙山,山顶现有北岳庙、玉皇庙、三霄圣母庙、药王庙、眼光庙、关帝庙等)、狼牙山(古称郎山,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因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是古时保定八景之一“狼山竞秀”,国家4A级旅游名胜区,狼牙山五壮士故事说的就是这里)、庆都山(因上古帝尧的生母庆都居住在这一带而得名,帝尧幼年随母长期居住这里,留有“供奉帝喾皇后庆都之灵位”的唐代灵源寺遗址,庆都山是一座独立的小山体,尧泉常年流水不断,山上古柏苍翠;山下灵源湖风景秀丽)等。
保定是京津冀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下辖有5个区(竞秀区、莲池区、满城区、清苑区、徐水区)、4个县级市(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5个县(涞水县、阜平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其中雄县、容城县、安新县三县及周边部分区域现在叫河北雄安新区。河北省最高学府河北大学在保定,河北农业大学也在保定,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也在保定。
保定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区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保护单位九个:直隶总督署(元朝,清朝1730年大规模扩建,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省府衙门)、古莲花池(金朝,1227年,中国十大园林之一)、保定钟楼(金朝,1181年)、大慈阁(金朝,1227年)、清河道署(清朝,1726年,现存最为完整的清代道台衙门)、直隶审判厅(清朝,1907年,是我国最先实行现代审判制度的地方)、淮军昭忠祠暨公所(简称淮军公所,清朝,1888年)、陆军军官学校(简称保定军校,民国元年1912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前身为清朝北洋速成武备学堂、北洋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光园(民国,1917年,曹锟公馆)。全保定辖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保护单位共三十五个,市区外有名的有北岳庙(曲阳县,南北朝,历代皇帝遥祭北岳恒山的地方)、紫荆关(易县,战国,长城重要关隘,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腰山王氏庄园(顺平县,清朝,1647年,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清代将军府邸和巨商的豪门巨宅)、荆轲塔(易县,辽朝,1103年,纪念行刺秦始皇的荆轲而建)、定州塔(定州市,北宋,1001年,宋真宗为供奉开元寺僧令能从古印度取回的佛经、舍利下诏建筑)……。
保定毕竟只是河北省地级市,财力有限,再加上一惯不重视文物保护,对名胜古迹投入不足,许多突出历史内容不敢彰显,所以旅游起来感觉不佳。现在似乎在迎头追赶,许多名胜古迹都在关门大修,如市区内的大慈阁、保定钟楼、关岳行宫、城隍庙都关门不能进,但比较完好的保定军校关门不让参观就有点不好理解,中国近代许多有名将领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生,如:蒋介石、张群、王柏龄、李济深、唐生智、李品仙、刘文辉,熊式辉、刘峙、薛岳,白崇禧、张治中、何键、傅作义、邓演达、叶挺,顾祝同、上官云相、韩德勤、陈诚、罗卓英……,很多毕业生后来成为黄埔军校教官。
在保定旅游的特点是吃住方便、价格较低、水平不错,城区街上密密麻麻都是各种地方特色小食店,当地人说现在北京很多人假期都开车来保定吃。保定人比较朴素,官方民间都看不出有什么奢侈表现,市容以古朴为主。目前在修地铁站,据说北京地铁要开通到保定,还在大建医院群,要吸引北京等地的大医院办在这里,理由是在北京看病住院有多难,如果换位看病住院在保定该多方便,不过铺的盘子似乎有点大了。现在被割出三县办雄安新区,那是阿爷的亲生儿子,保定这个非亲生的,自然就退居其次了,所以肯定也得想辙不是。保定对游客唯一不好是实行景点门票歧视,京津翼地区65岁老人免票,其他地区老人70岁才免票,65-70岁之间是半票。
下面简述一下保定历史:
保定古称保州,属古燕赵之地,是帝尧的故乡,有三千多年历史,保定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乡,这里有赵匡胤上三代的祖陵—钦陵、庆陵和安陵。金代在保州设置顺天军节度使驻地,元代改顺天军为顺天路,后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开始,明代改保定路为保定府,设保定总督,清代改保定为直隶(现在的河北省)省会,设直隶总督衙门。
保定古城大约在公元1212年间的金元战争中被摧毁成一片废墟,荒废15年后,中国北方已为元朝占领,金朝河北名将张柔(汉人,生于金朝)在狼牙山一役被俘投降元朝后,被元朝任命为都元帅镇守保州。张柔在镇守保州期间重建了保定城,他规划市井,营建民居,修建城垣,并引护城河水入城,疏浚河道,排涝防旱,修莲花池,建书院,迁庙学,利交通,利农商工,改善生产条件和居民的生活环境,使保州城得以复兴,成为燕南一大都会,奠定了保定旧城的基础,历经元、明、清,保定的城市格局都无太大的改变。所以张柔被公认是保定第一历史功臣,当进入保定定兴县界,便见一高大巍峨、横槊立马的大将军铜质雕像赫然矗立在路旁,铜质雕像置于高耸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之上,这就是张柔塑像。
张柔,字德刚,保定定兴县人,金末河北地区汉人豪族,元史评价张柔“柔少慷慨,尚节气,善骑射,以豪侠称”。金朝末年,蒙古军大举攻伐,盗贼四起,张柔以聚众自保为名,拉起一支队伍保乡卫国。后得金国中都经略使苗道润赏识,让他做了定兴令,后来金国朝廷又封他为昭毅大将军。随着金元两方在狼牙山大战,张柔战败被俘,投降了元朝,成为元朝夺取中原的重要力量,因屡立战功,深得成吉思汗赏识,升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元太宗窝阔台继位,张柔统所辖兵马随蒙古大将速不台围金王朝的汴京(今开封),这时的金哀帝完颜守绪出逃,金守将崔立兵变,夺得金汴京兵权,献汴京城投降。张柔又随蒙古将领塔察儿进围蔡州,金哀帝让位于宗室完颜承麟,自缢于城中幽兰轩,末帝完颜承麟死于乱军之中,金王朝灭亡。张柔奉命入觐元太宗窝阔台汗,因战功显赫,被任命为万户,兼辖区管理军民,成为占据一方的汉族世侯。张柔年老时因功高被忽必烈封为安素公,退休养老,后又受命主持营造元大都(北京)的工程,被晋封为蔡国公,去世时被赠予太师、谥号武康,死后还因儿子张弘范和孙子张珪的卓越功勋被追封为汝南王,赐谥忠武。
张柔生有十一个儿子,第九子张弘范最为超脱,相貌出众,文武双全,天生军事奇才,并深得父亲用兵精髓,为元朝灭亡南宋建立了不朽功勋,著有诗词集《淮阳集》传世。在元朝中书左丞相伯颜和征南都元帅阿术率领的大军东征江浙南宋朝廷时,张弘范被任命为前锋大将,张弘范率步骑夹岸而进,利用陆上优势包围南宋陆军,又用战舰巨炮轰击南宋水军,使南宋水陆两军主力丧失殆尽,并一举攻占了建康(南京)。1276年,南宋谢太后和宋恭帝走投无路,出城投降,南宋名存实亡,张弘范因战功卓著而被授予镇国上将军。张世杰和文天祥为首的南宋余部在江西、福建拥戴幼帝继续抵抗。张弘范主动请缨,率军南下荡平南宋余部,实现华夏一统,1279年,张弘范率军追击南宋军队至广东海丰五坡岭,与南宋临危受命的丞相文天祥的勤王军队激战,文天祥战败被俘,张弘范率军继续追击南宋军队至广东新会有粤西海域咽喉之称的崖山,与南宋军队进行最后决战,当时元军两万,战船300余艘,南宋军二十万,战船一千余艘。南宋军队把舰船排成一字阵,联结在一起以图死守,张弘范采用封锁海口切断宋军淡水来源,四面包围后采用炮石、火箭掩护,进行中心突破,大破南宋军队,张世杰战败,率残部突围而出,漂浮海上自尽而亡,陆秀夫不甘愿受辱,背着小皇帝赵昺蹈海自尽,有10万南宋军民不愿投降,纷纷投海殉国,于是南宋彻底灭亡。张弘范灭宋后命人在崖山石壁上刻下 “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大字。到了明朝成化二十二年,有明朝大臣陈白沙到崖门凭吊时,令人在前面加了一个“宋”字,变成“宋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其实张弘范虽为汉人,却与宋朝没有半点关系,后世骂他汉奸卖国贼属于牵强附会,不外是各为其朝各尽其职而已。解放后,崖山原来凿有张弘范题字的石崖被航道部门炸掉,到了1964年秋天,当地政府请田汉在石壁上题写了“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十三个行草大字。张弘范灭南宋后43岁英年早逝,元朝授予他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谥武烈;后加赠推忠效节翊运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齐国公,改谥忠武;再后加赠保大功臣、封淮阳王,谥献武;其风光盖过其父。张弘范儿子张珪在元朝也相当出色,拜昭勇大将军、江南行台御史、中书平章政事,封蔡国公,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镇守建康(南京)。虽然张柔三代对保定做出了无法替代的历史贡献,但由于在元朝灭亡南宋上表现过于突出,所以后世站在汉族立场上往往将其归入反派人物。
保定位于古代燕国(都城在河北北部的北京一带)和赵国(都城在河北南部的邯郸)的核心地带,自古民风慷慨豪侠,舍生取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在这块土地上排在历史正面人物第一位当属“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行刺秦始王的荆轲,第二位是“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处报仇身不死”的邯郸游侠,接着排到长坂坡单骑救主的常山赵子龙、三声喝退曹操百万大军的猛张飞、刺配沧州雪夜上梁山的好汉林冲……。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这时已是清军第一主力)驻扎保定扼守京畿,接替曾国藩的直隶总督,清光绪十四(1888年),李鸿章奉诏在保定修建“淮军昭忠祠暨公所”(简称淮军公所),作为纪念淮军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阵亡将士的祭祀场所,也作为淮军机关办公场所,兼作安徽会馆,李鸿章幕僚兼莲池书院山长吴汝伦为淮军昭忠祠题写了祠联:
此乡仍侠窟遗风,万丈白虹马生角;
何处访战场余事,一堆黄土豹留皮。
上联的意思是:这地方依然风气慷慨豪侠,当初荆轲前去行刺秦始王时,天上出现了万丈白虹,骏马生出了犄角,昭示天道要变;下联的意思是:现在淮军远离战场来到这里,探寻战场那些事已无了氛围,阵亡将士已成一堆黄土,就像豹子死了只留下了美丽皮毛。现在这个祠联已没有看到,整个淮军公所目前只留下大戏台(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精美的清代封闭式戏楼)两侧的对联(也是吴汝伦所作):
高节变风云,坐客欷歔,击筑欲邀燕市饮;
遗芳在兰菊,礼魂容与,传葩疑唱楚人骚。
上联讲的还是荆轲刺秦的事:战国后期,秦国在西部崛起,推行商鞅变法,军事实力大增,然后对外扩张。荆轲,卫国人,卫国被秦国灭亡,荆轲游历赵国的榆次、邯郸等地,然后到了燕国,整日在燕市邀好友高渐离等纵酒,高渐离击筑(一种乐器)荆轲放歌,旁若无人,酒醉之后相对而泣。公元前228年,秦国攻占赵国国都邯郸,俘虏赵王,赵国灭亡,之后秦国兵临燕国界河易水,威胁燕国,燕太子丹决定通过左道旁门手段,派遣刺客去胁迫嬴政,命他承诺退还侵略的土地并保证不再继续侵略,如果他拒绝就将他杀死,以此来阻挡秦国的兼并之势。燕国名士田光将侠客荆轲推荐给燕太子丹,燕太子丹看到荆轲是有学问的沉稳之士,而非山野莽夫,便把这件需要付出生命的大事托付给他,荆轲答应了,荆轲临行前,燕太子丹和高渐离等人在易水边为他送行,场面悲壮,高渐离击筑,荆轲吟唱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诗句,然后和助手秦舞阳毅然出发。荆轲刺秦虽然失败被杀,但他慷慨无畏的牺牲精神成为了这片土地千百年来的文化之根,高渐离也被这片土地捧上曲艺之祖地位。
清代承袭明代实行行省制度,京师附近区域为直隶省,辖区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的一部分,保定为直隶省首府,直隶总督是直隶省最高军政长官,直隶总督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位已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畿,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朝廷重臣莫属。清代自雍正至宣统8帝187年的历史中,任命直隶总督74人99人次,比较有名的直隶总督有李卫(雍正和乾隆的宠臣,无畏的能吏)、穆彰阿(道光朝大清第一权臣,曾国藩的老师)、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湘军领袖,李鸿章的老师)、李鸿章(晚清第二名臣,淮军领袖,袁世凯的老师)、袁世凯(北洋新军领袖,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逼劝清帝退位首功者)、荣禄、刘墉,其中李卫、李鸿章、袁世凯均分别被任命了三次直隶总督,曾国藩被任命了两次直隶总督。在历任的直隶总督中,李鸿章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位,现在直隶总督署完全是按照同治末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时作为背景进行仿真布置。
旅游两天时间紧促,关注到的仅仅是历史的一角而已。下面是旅游拍摄的一些照片:
名将张柔,保定城的创建者。
直隶总督署(以前叫直隶总督部院)坐北朝南,中路由五进四合院构成,依次是大门、仪门院、公生明牌坊、大堂院、二堂院、官邸院、上房院,东路和西路各有许多院落,总占地30000平方米,东路还包括一幢1949-1958年河北省省政府设在保定期间的办公楼,是在原东路府库旧址修建的苏式建筑。
以前的模样。
大门,上挂“直隶总督署”匾额,以前挂雍正御笔亲书“直隶总督部院”匾额(气势不够),大门上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环,五洲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下联“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
大门外左侧墙壁上镶嵌有这个牌,保定市委也曾经在此办公。
仪门,上挂“威抚畿疆”匾额,门联为李鸿章题写,上联“昔为畿辅,今控岩疆,观政得余闲,一壑一丘亲布置。”下联“近接太行,远临渤海,豪情留胜概,亦趋亦步许追随。”意思是追随老师曾国藩,象西汉的萧规曹随一样。两侧摆着一顶人抬的轿子和一顶马拉的轿子。
戒石坊,正面写“公生明”,背面写宋代黄庭坚的官场箴规“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大堂,堂外正中挂“旟镇冀门”匾额,取自乾隆表彰直隶总督方观承的诗句“棨戟依京国,隼旟镇冀门”。左侧挂“钧衡笃祜”匾额,李鸿章70大寿时光绪帝所赐的御笔横批。右侧挂“调鼎凝厘”匾额,李鸿章70大寿时,慈禧太后所赐的亲书横批。左侧两根柱子挂着光绪帝赐李鸿章的寿联“圭卣恩荣方召望,鼎钟勋勩富文年。”由侧两根柱子挂着慈禧太后赐李鸿章的寿联“栋梁华夏资良辅,带砺河山锡大年。”
大堂堂内,正面高挂“恪恭首牧”匾额,为雍正御笔亲书,匾额下是屏风,屏风上绘有丹顶鹤、青松、海潮和初升的太阳,说明李鸿章是朝廷一品大员坐堂,左侧有总督行使职权的皇帝诏书和总督大印,堂内还摆有浩封架、回避牌、万民伞、办公用品和出巡仪仗,有李鸿章出巡时仪仗队抬举的十六道职衔牌。
二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正中悬挂着“政肃风清”匾额。堂内右侧为议事厅,是总督上堂后暂时休憩并与幕僚们议事的地方;左侧为启事厅,是书吏们整理文案,协助总督处理政务的地方。
内宅前落称三堂,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历任总督习经练字、著书立说主要就在这里。
内宅后落称四堂,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起居之所。
1949-1958年河北省省政府办公楼,里面有一帮打扮成当时政府工作人员的人,装着当时工作态度,虎视眈眈盯着每一个游客,所以一般都没有在里面拍照。
直隶总督署内还有大量房间举办各种各样的展览,无法一一关注。
直隶总督署的斜对面是“古莲花池”。古莲花池,是全国十大名园之一,保定八景之一“涟漪夏艳”,大门上挂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书写的“古莲花池”匾额。始建于1227年,始建者是元代名将张柔,元代为私人苑囿,明代成为知府衙署,清代被辟为皇帝行宫后,取名“雪香园”,由于园内池塘中荷花茂盛,所以称为古莲花池。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其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建筑精美。园内集园林、书院于一体,兼有中国南北园林之美。园内共有“莲池十二景”,分别为:春午坡、濯锦亭、篇留洞、观澜亭、绿野梯桥、红枣坡、藻泳厅、君子长生馆、水东楼等。
一进门是一大堆太湖石挡住了视线,叫春午坡假山影壁。
进入景区的牌楼,正面中间挂篆书“古莲花池”匾额,两侧是“涤翠”和“摇红”,背面中间挂籀书“莲漪夏艳”匾额,两侧是“蜺带”和“霞衣”,都是当代书法家黄绮手笔。
过了牌楼,左边是“直隶图书馆”,右边是“濯锦亭”
再往前左侧是“莲池书院”。
再往前是古莲花池,水很浅,池底长满了水草,莲的细叶刚刚露出水面,所以池塘里显得比较杂乱,等到夏天整个池塘就都长满莲叶和莲花。
美景看不尽。
淮军公所,在李鸿章去世后,淮军公所中路建筑改为祭祀李鸿章的“敕建李文忠公祠”,左路建筑仍然作为淮军昭忠祠,但没有挂牌,也没有淮军的任何信息,李文忠公祠内也没有任何祭祀李鸿章的设施,里面那个大戏楼倒装饰得很漂亮,里面在展览全国各地有名的戏台戏楼的信息,另很多建筑都还没有修复整理。
清河道署,现在从左边围墙开一个门作为保定水利博物馆。里面的建筑规格较小,但很完整院落很多,都在展览保定自古以来修水利的业绩。
光园,曹锟公馆,因曹锟非常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将此处命名为光园。现在是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场所。
保定钟楼,楼内藏钟高2.55米,口径2米,唇厚17厘米,铸成于金大定廿一年(公元1181年),早于西安钟楼大钟和北京大钟寺大钟。楼内还藏有一块战国赵国和燕国的界石,酷似一个巨大的西瓜,当地人称为“大列瓜”。目前钟楼维修不对外开放。
保定军校(陆军军官学校),没有对外开放,从门缝往里看,第一道门的屏风写着“军魂”二字。
直隶审判厅旧址,是清朝在中国率先实行现代审判制度和律师制度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