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同学们:
在美好的期待与憧憬中,我们迎来了“五一”假期,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在假期里放松心情、养精蓄锐再出发,这里有一份假期心理健康温“心”攻略,请各位家长和同学们查收!
家长篇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孩子的作业负担大大减少,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这需要家长朋友们更积极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让陪伴更有质量
误区一: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但大家各做各的事情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长们做到“身心同在”。孩子在写作业、画画、弹琴等独自活动时,或者与其他同学、朋友玩耍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而只是陪伴的方式需要发生转变。陪伴,是家长时刻投来关注的目光;陪伴,是家长不经意间会心的微笑;陪伴,是家长在孩子需要时立马就能提供帮助。
误区二:假期就是要让孩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假期不是让孩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而是需要积极而有意义的度过。孩子在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往往经不住网络游戏和不良刺激性行为的诱惑,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玩耍中,身心也得不到发展。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积极健康、充实快乐的活动,比如:阅读、做家务、户外运动(爬山、公园郊游)等,让孩子的内心变得丰盈。
误区三:假期不要让孩子闲下来
家长把孩子假期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认为孩子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才有意义。实际上,假期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们要给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量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假期生活计划。
(二)让沟通更加有效
有效进行亲子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的表达,少一些唠叨和说教,多一些关心和陪伴。
误区一:一味地讲大道理、说教
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出现错误的认知或者行为,就需要跟孩子讲道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甚至无效的沟通。这里介绍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善而坚定。
和善就是“尊重”,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尊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会做到有原则的坚持。
误区二:只要有对话就是沟通
对话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沟通、深层次的沟通。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把沟通由浅入深分为五个层次:打招呼、讲事实、谈想法、谈感受、敞开心扉。比如:当孩子在述说某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背后隐藏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期待和需求,这时需要父母看得到孩子的感受,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三)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怎么办
1.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沉迷网络时的状态、心情、以及原因。因为每个沉迷的孩子,可能原因各有不同,但是还是需要家长上心,从多方面,先发现找到沉迷的原因,原因越准确,越好找到答案。
2.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自己不要有“网瘾”,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与此同时,加强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带孩子到外面游玩、运动或孩子喜欢的其他游戏,转变孩子的注意力。
3.没收或替孩子保管手机,约定好每周上网时间(如周末30分钟到一个小时),其余时间手机由家长保管。同时要了解孩子上网浏览的网站是否健康有益,禁止孩子观看不健康的网站或视频。
4.科学引导孩子上网。宜疏不宜堵,作为父母,不妨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是一种资源和工具,可以为学习创造更多的方便,向孩子推荐一些健康、有益和有趣的网站。父母平常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交流分析,共同学习。这样既可以防止孩子躲开家长的监控去上一些不良的网站,又可以在和孩子一起上网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改善亲子关系。
5.良好的亲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叛逆的现象,大多数有网瘾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学校和家庭里找不到快乐和自信,缺乏关爱,才会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作为家长,要科学地教育孩子,尊重他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关爱孩子,心平气和地与他们沟通。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以后,对网络游戏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了。
6.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兴趣。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展览馆,一起郊游,看电视,看球赛、下棋等,通过这些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他们过分沉迷网络游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良好的业余爱好可以让孩子变得乐观、开朗,身心健康。
(四)教会孩子寻求支持,学会求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告诉孩子:家庭、老师、朋友都是重要的人际支持,书籍、网络等也是实用的支持工具,让孩子懂得适时求助,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让孩子在白纸上的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其写下那些可以为其提供支持的人或物的名字,为其提供的支持越多的则离自己的名字越近;再让其写下每个人或物可以为自己提供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想不到更多,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启发和指导。这样一步步带着孩子探索和发现,有助于他们在有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动身边的支持资源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平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对其施以援手,教会他如何主动求助,不断扩展可利用的支持资源。
学生篇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防止假期出现过度放纵
假期是让我们身心放松的愉快时光,也是体现我们自律自觉的良好时机。同学们应珍惜时间,做科学合理的规划,要合理的进行学习和娱乐,看电视等娱乐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能影响学习和正常的作息。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糖果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一颗糖果,但是只要他们愿意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就可以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研究者发现,当孩子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也就是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的延迟满足效应。
自律的人往往懂得推迟自己的满足感。比如,当一个想要看动画片的孩子,会先完成作业,再去享受动画片,这就是延迟满足能力的表现。一个真正自律的人,懂得为了更好得到奖励或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去推迟短暂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也更加珍惜自己时间,会很合理规划时间安排,而不是拖延。
(二)培养一个好习惯、兴趣爱好,小步子大目标
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提高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可以利用短暂的假期,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一个兴趣爱好,比如学围棋,踢足球,做饭......尽管你可能是小白,也请大胆去接触,去尝试,去探索。
心理学的连锁塑造就是通过小步骤来反馈,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首先要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要进行反馈和强化,最终达到大目标。通过“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分解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小的步骤,让自己跳一跳后就能摘到小果子,小果子积累多了就可以实现大的目标。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同学们需要一步一步巩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自己的大的目标。
(三)让自己动起来,保持身体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无论在校还是在家,我们都必须坚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时间。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还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且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人们在运动中还能较好的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一方面可以分担父母的负担,体验父母的辛劳;另一方面家务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躯体运动量。
(四)保持情感联结,维护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即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虽然我们现在少了外出游玩的机会,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话、视频、微信等线上方式与亲人、朋友保持联系,进行交流,增进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将不良情绪合理宣泄出来,同时相互鼓励,分享每天有趣的事情。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孩子们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度过一个安全、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宿迁市心理热线
☎ :0527-96111
0527-12355
沭阳实验初级中学
2024年4月30日
南湖初级中学舒心园
亲爱的家长朋友、同学们:
在美好的期待与憧憬中,我们迎来了“五一”假期,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在假期里放松心情、养精蓄锐再出发,这里有一份假期心理健康温“心”攻略,请各位家长和同学们查收!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孩子的作业负担大大减少,拥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这需要家长朋友们更积极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让陪伴更有质量
误区一:只是和孩子待在一起,但大家各做各的事情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长们做到“身心同在”。孩子在写作业、画画、弹琴等独自活动时,或者与其他同学、朋友玩耍时,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家长的陪伴了,而只是陪伴的方式需要发生转变。陪伴,是家长时刻投来关注的目光;陪伴,是家长不经意间会心的微笑;陪伴,是家长在孩子需要时立马就能提供帮助。
误区二:假期就是要让孩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假期不是让孩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而是需要积极而有意义的度过。孩子在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往往经不住网络游戏和不良刺激性行为的诱惑,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玩耍中,身心也得不到发展。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积极地引导孩子参与一些积极健康、充实快乐的活动,比如:阅读、做家务、户外运动(爬山、公园郊游)等,让孩子的内心变得丰盈。
误区三:假期不要让孩子闲下来
家长把孩子假期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认为孩子每天在忙碌中度过才有意义。实际上,假期是孩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长们要给孩子留白思考、创新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商量并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假期生活计划。
(二)让沟通更加有效
有效进行亲子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孩子的想法,鼓励孩子的表达,少一些唠叨和说教,多一些关心和陪伴。
误区一:一味地讲大道理、说教
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出现错误的认知或者行为,就需要跟孩子讲道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甚至无效的沟通。这里介绍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善而坚定。
和善就是“尊重”,父母以尊重的态度,用尊重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并接受孩子的感受。坚定,就是父母对原则、规则的坚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会做到有原则的坚持。
误区二:只要有对话就是沟通
对话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沟通、深层次的沟通。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把沟通由浅入深分为五个层次:打招呼、讲事实、谈想法、谈感受、敞开心扉。比如:当孩子在述说某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背后隐藏了孩子的心理感受、期待和需求,这时需要父母看得到孩子的感受,才能做到感同身受,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三)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家长怎么办
1.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沉迷网络时的状态、心情、以及原因。因为每个沉迷的孩子,可能原因各有不同,但是还是需要家长上心,从多方面,先发现找到沉迷的原因,原因越准确,越好找到答案。
2.做孩子的榜样。家长自己不要有“网瘾”,以身作则,这样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与此同时,加强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带孩子到外面游玩、运动或孩子喜欢的其他游戏,转变孩子的注意力。
3.没收或替孩子保管手机,约定好每周上网时间(如周末30分钟到一个小时),其余时间手机由家长保管。同时要了解孩子上网浏览的网站是否健康有益,禁止孩子观看不健康的网站或视频。
4.科学引导孩子上网。宜疏不宜堵,作为父母,不妨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网络是一种资源和工具,可以为学习创造更多的方便,向孩子推荐一些健康、有益和有趣的网站。父母平常可以和孩子一起利用网络查阅信息,交流分析,共同学习。这样既可以防止孩子躲开家长的监控去上一些不良的网站,又可以在和孩子一起上网学习的过程中增进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改善亲子关系。
5.良好的亲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出现叛逆的现象,大多数有网瘾的孩子都是因为在学校和家庭里找不到快乐和自信,缺乏关爱,才会选择到虚拟世界里寻求安慰,最终陷入无法自拔的境地。作为家长,要科学地教育孩子,尊重他们,用一颗平常心来关爱孩子,心平气和地与他们沟通。孩子从父母这里得到足够的关爱和安全感以后,对网络游戏的依赖自然就会减少了。
6.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兴趣。家长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博物馆、展览馆,一起郊游,看电视,看球赛、下棋等,通过这些活动转移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他们过分沉迷网络游戏。引导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良好的业余爱好可以让孩子变得乐观、开朗,身心健康。
(四)教会孩子寻求支持,学会求助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以告诉孩子:家庭、老师、朋友都是重要的人际支持,书籍、网络等也是实用的支持工具,让孩子懂得适时求助,学会主动寻求帮助。让孩子在白纸上的中间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其写下那些可以为其提供支持的人或物的名字,为其提供的支持越多的则离自己的名字越近;再让其写下每个人或物可以为自己提供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想不到更多,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启发和指导。这样一步步带着孩子探索和发现,有助于他们在有需要时可以快速调动身边的支持资源去应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平时,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忘记对其施以援手,教会他如何主动求助,不断扩展可利用的支持资源。
学生篇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防止假期出现过度放纵
假期是让我们身心放松的愉快时光,也是体现我们自律自觉的良好时机。同学们应珍惜时间,做科学合理的规划,要合理的进行学习和娱乐,看电视等娱乐时间不要过长,也不能影响学习和正常的作息。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糖果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告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一颗糖果,但是只要他们愿意选择等待一段时间直到实验者返回房间,就可以得到相同的两个奖励。研究者发现,当孩子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也就是那些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孩子,拥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更大的未来成功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的延迟满足效应。
自律的人往往懂得推迟自己的满足感。比如,当一个想要看动画片的孩子,会先完成作业,再去享受动画片,这就是延迟满足能力的表现。一个真正自律的人,懂得为了更好得到奖励或者自我价值的实现,去推迟短暂的快乐和利益。所以他们也更加珍惜自己时间,会很合理规划时间安排,而不是拖延。
(二)培养一个好习惯、兴趣爱好,小步子大目标
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提高我们的幸福感。我们可以利用短暂的假期,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一个兴趣爱好,比如学围棋,踢足球,做饭......尽管你可能是小白,也请大胆去接触,去尝试,去探索。
心理学的连锁塑造就是通过小步骤来反馈,达到学习目标,也就是说首先要把目标分成几个小目标,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要进行反馈和强化,最终达到大目标。通过“跳一跳,摘果子”的方法分解学习目标,通过设计小的步骤,让自己跳一跳后就能摘到小果子,小果子积累多了就可以实现大的目标。一个人的习惯行为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不会一下子就消除,健康的行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同学们需要一步一步巩固自己的行为习惯,才能实现自己的大的目标。
(三)让自己动起来,保持身体健康
生命在于运动,无论在校还是在家,我们都必须坚持每天有一定的运动时间。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并且能够促进大脑活动;还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且能降低紧张和不安,从而调节人的情绪,改善心理健康。人们在运动中还能较好的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协调人际关系,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一方面可以分担父母的负担,体验父母的辛劳;另一方面家务也可以增加我们的躯体运动量。
(四)保持情感联结,维护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即个人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和支援。虽然我们现在少了外出游玩的机会,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话、视频、微信等线上方式与亲人、朋友保持联系,进行交流,增进感情,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将不良情绪合理宣泄出来,同时相互鼓励,分享每天有趣的事情。
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希望孩子们能在家长的陪同下,度过一个安全、愉快、有意义的假期!
宿迁市心理热线
☎ :0527-96111
0527-12355
沭阳实验中学
202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