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文件精神,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营造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从“家庭+学校”的合作模式出发,帮助高一家长能够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鼓励学生们能够以乐观向上的心态继续拼搏,库尔勒市第六中学心理咨询室于2024年4月30日15:30开展以《高一学生的“四无心理”与家长的应对措施》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讲座,我校心理健康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吐尔逊江·苏来曼主讲。
第一篇: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讲座开始,吐尔逊江老师从日常咨询中发现的现象跟家长们分享,从孩子的独特视角出发,引导家长们思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平衡物质与精神的培育。随后吐尔逊江老师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把人的认知状态分四类,发现高一年级学生在日常的心理咨询中存在厌校、厌学、打架、社交困扰、疲惫感等问题,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剖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并将其所存在的基本状态及问题分为四类,分别是:
1.学习动力不足
2.对真实世界无兴趣
3.社交无技能
4.生活无意义感
吐尔逊江老师通过斯金纳箱实验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告知在座的家长们,当孩子没有得到及时反馈以及需要没有被满足时容易出现以上问题。
第二篇:家长应对策略
吐尔逊江老师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在面对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的应对措施,分别是:
1.积极反馈:家长应给予孩子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困难,做到“认可”;
2.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关注孩子的社交状况: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4.理解“需要与被需要”: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正确引导他们解决问题;
其中,吐尔逊江老师引用曾国潘先生的“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乎”以及“361”心理学理论,表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跟这个人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携手,才能更好地塑造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人格特质,就如同种子生长需要土壤(家庭教育)和阳光雨露(学校教育)一样,唯有家校合力,才能实现“1+1>2”的育人效果。
高一学生面临多方面的心理挑战,作为家长,我们应当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与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正确引导和沟通。通过本次讲座,家长认识到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要多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不要让“祖传”的家庭教育方式成为教育的拦路虎,家长与学校要团结一心,共同助力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撰稿人:罗行
审核:高延全
库尔勒市第六中学心理咨询室
202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