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走园-上海乐山新村(老旧小区改造项目)

木天
创建于04-30
阅读 2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老旧小区改造是城市更新项目比较常见的类型。对于新手设计师而言,这一类型的项目会比新建公园项目更难以入手,是考验设计师综合能力的典型性项目。虽然我们的设计团队也在或者已经完成体量较大的此类型项目,但乐山新村的改造项目更具有典型性,它也是我们后期在此类项目中可以参考的项目案例之一。

作为国际一流城市的小区,其本身的容积率、人口密度、交通方式等影响设计的因素是更加复杂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功能的变化与感官的体验,既要有面子又要有里子。

首先,交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也是里子。景观空间的划分必须基于解决交通问题,而交通问题的着力点就构成了我们目前热衷的景观话题——社区生活圈的基本框架。

其次,就是感觉。感官的体验是最直接、最接地气的。很多小区在改造后会觉得不舒服、不方便、不好看。其最主要的问题就出在色彩上,比如:墙体的色彩、构筑物的色彩、铺装的色彩,色彩的运用是值得我们细细研究的。但有一个主要的原则:地面铺装要沉的住,其他设计构筑物、墙体的主色调要与已建建筑色调相近。当然也有特例。

乐山新村,位于上海市徐家汇的西侧,是一个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棚户区改建而成的高密度老小区。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菜场、学校到集中绿地一应俱全。但因受到场地的限制,所有的公共设施与住宅楼以最小的间距排布在一起,除了中心绿地之外,整个街区几乎没有什么开敞的空地。天气好时,居民晒太阳时坐的一排凳子,还有在老人们唠嗑间留下的垃圾,让街道管理团队很是头疼。

改造从实际功能需求入手,“你希望乐山新村的更新做些什么?从功能需求确定更新改造的定位:烟火气、便捷、自治、绿色。首先从交通组织方式上将车、人、休憩、运动空间做出无边界感的区分,虽然在空间上还是一体,但在感官上已经提供了明确的心理边界。

不仅如此,我还注意到小区改造在文化植入也巧妙地运用了心思。阅读街区更好的实现了文化知识的广泛普及,在街坊邻里的生活中就能轻易看见。

各种各样的墙体设计,通过组合变化的方式,让街道的活力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所以说红配绿不一定会显得粗陋,你怎样使用才是关键!

阅读 2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