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朗读者】第十八期"读经典 品百味人生"读《论语》之里仁篇第四(节选)

李李
创建于04-30
阅读 3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朗读:彭桂云

00:00
03:14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孔子说:“人如果能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算好。选择不行仁道的地方居住,哪能算是聪明呢?”

孔子认为,选择居所最好是在风气仁厚的地方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说:“不仁的人不能长期处在穷困之中,不能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才能安心于实行仁德,有智慧的人才能善于利用仁德。”

孔子向人讲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道理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仁人才能正确地去喜爱人,才能去讨厌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孔子说:“如果诚心立志于(培养、实践)仁德,就不会有恶行发生了。”

孔子认为,君子即使在颠沛流离之中也会与仁同行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孔子说:“人们所犯的过错,总是和他同类的人所犯的错误是一样的。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能了解他属于哪类人。”

孔子认为,考察一个人是否有仁德,最好的办法是观察他所犯错误的性质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明晓了真理,纵然当晩死去,也值得了。”

孔子教导弟子们要积极跨行仁道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如果有志于探求真理,却又因为穿得差吃得不好而羞耻,(这种人)是不值得同他谈论什么了。”

孔子教导弟子要矢志不渝地追求“道”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必须怎样做,也没有一定不能怎样做,要看它与‘义’接近的程度,怎样适合情理就怎么去做。”

孔子认为,君子要站在义的高度,

把事情处理得愉到好处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弄,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小人关心的是土地;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关心的是好处。”

孔子为弟子们分析君子与小人的心理诉求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依据个人利害关系而行事,会招致很多怨恨。”

孔子认为,一个人唯利是图,就难免与人相争

阅读 3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