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朗读者】第十七期"读经典 品百味人生"读《论语》之八佾篇第三(节选)

李李
创建于04-30
阅读 3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朗读:曲纪文

00:00
05:12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季孙氏在自己家里用天子的规格奏乐舞蹈,这是典型的僭越行为。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全,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孔子认为,礼之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治丧的核心是内心哀痛,

而不是仪式上的面面俱到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孙氏在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

    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孔子指责冉有不能阻止季氏祭祀泰山的僭礼行为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儒家倡导谦逊礼让的君子之争,反对恶性竞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迷人的笑脸真好看,而且眉目间顾盼生辉,就像在白净的纸上画着美丽的画。’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画完了才知道素色的可贵。”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孔子用绘画作比喻,为子夏阐释礼仪与仁德的关系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孔子借论古代礼仪文献缺失,教育弟子们做学问要严谨慎重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後,我就不愿意看了。”

徒具形式的禘祭一开始,孔子就不想再看下去了

阅读 3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