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班:蚕宝宝来了
故事地点:幼儿园活动室
故事时间:2024年4月
故事主人公:小一班全体幼儿
故事记录者:冯老师
一、课程来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上学期已经带孩子们养过蚕,这学期为了让幼儿更多地获取关于蚕宝宝的知识,感知蚕宝宝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我们与蚕宝宝的亲密之旅又开始了……
二、课程目标
1.饲养蚕宝宝,在观察、操作中了解蚕的生长变化过程。
2.观察了解蚕不同时期的特征。
3.了解蚕的用途,知道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
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能讲述分享自己的观察发现。
5. 喜欢观察事物,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调查汇总
那关于“蚕宝宝”孩子们到底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于是我们围绕着“蚕宝宝”进行了一次讨论。
四、课程故事
1⃣️迎接蚕宝宝
👶咦?这些小小的黑黑的是什么?是小虫子吗?
👧老师,我都看不见蚕宝宝在哪……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火朝天地讨论着刚刚来到班上的新朋友。“蚕宝宝”的到来让孩子们惊喜不已,对“蚕宝宝”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2⃣️观察蚕宝宝
蚕宝宝在我们的悉心照顾下,一天天长大,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们的蚕宝宝变成什么样?
3⃣️蚕宝宝小课堂
我们欣赏了一个短片《蚕的一生》,我们看到原来蚕宝宝每隔七天左右就要眠一次,不吃不喝也不动,经过眠之后,就会开始蜕皮,每蜕皮一次的蚕就多了一龄,要蜕四次皮就到了五龄蚕。成为五龄蚕后,体色会变黄且呈透明状、皮肤紧绷,也不爱吃桑叶了,这表示它开始吐丝结茧,这时可以为它准备房间,让它安心的准备吐丝结茧。
我们还了解了蚕宝宝的身体结构,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共十三节构成。头部有口和六对单眼,胸部有三对尾端尖突的脚。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脚及一对尾脚。腹脚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四处爬行。
4⃣️我来照顾蚕宝宝
除了给蚕宝宝及时喂桑叶之外,还要注意清理蚕宝宝的便便哦~告诉你们一个小知识,蚕宝宝的便便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蚕沙”,它可以做中药治很多病呢!
5为蚕宝宝采桑叶
蚕宝宝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一天天长大,班里的桑叶也供不应求,为了让蚕宝宝健康、快速的长大,我们要给蚕宝宝准备很多很多的桑叶。哪里有桑叶呢?幼儿园?山上?花园?家里?
在幼儿园的洗碗池有一颗小小的桑叶树
👦我们一起去摘吧
👧这样蚕宝宝就不会饿肚子了
博超:我要给蚕宝宝摘许多叶子
子越:绿色的叶子蚕宝宝吃了更健康
新禾:这下蚕宝宝就不会饿肚子了
熠辰:好多的叶子呀
金阳:桑叶被雨水淋湿了,蚕宝宝不能吃带有雨水的叶子,我想到用吹风机把桑叶吹干
6⃣️蚕宝宝吐丝了
周末过后,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来看蚕宝宝,却发现有的盒子里,蚕宝宝不吃叶子了,开始吐丝了,这是怎么了呢?蚕宝宝生病了吗?
我们的蚕宝宝经过了四次蜕皮,长成了五龄蚕,吃够了桑叶的它们开始结茧了,我们也捕捉到了蚕宝宝吐丝结茧的过程哟!一起来看看吧~
7⃣️蚕宝宝结茧了
在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观察、探索。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搜集资料——解决问题这样过程,对蚕宝宝有了一个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在这样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也累积了许多有用的学习方法。
环境生成课程,课程来源于生活。在养蚕的日子里,每天细心地照顾这些弱小的生命,慢慢感受到了生命的存在,从一开始的抗拒接触,到后来的亲密无间。这一个多月里孩子们获得了爱的体验。自己亲身实践收获的不仅仅是蚕宝宝形态变化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己获得了探究体验的机会,亲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