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头山,是一个平凡的山场,一样的经历着风、霜、雨、雪的浸洗,春、夏、秋、冬的轮回,不平凡的是,它为国家的三线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有传奇和故事的地方……
远远望去,山势起伏绵延逶迤,少有绝壁峭岩,峰俊岭秀,沟谷纵横,溪流遍布,海拔高度,两千零二十七米,是吉河水的发源地,它像山间天仙神女舞动飘流的彩带,汇集起众多的溪流,一路蜿蜒盘旋于汉滨区吉河口注入汉江。
境内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空气湿润,草木茂盛,山水景色宜人,是平利县、汉滨区,岚皋县,三县的交界的地方,时有户外活动爱好者们往来登临,赏景娱乐,养生健身,放飞于山水优美,风光旖旎的自然环境之中……乐此不疲!
这里曾经覆盖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是三线建设时侯重要的伐木场地,驻扎有伐木民工一个团三个营,还有解放军铁道兵部队一个连的军宣队和一个木材运输连队,每天有四五十辆汽车往外运输木头,那个火热的场面可见是多么的壮观啊,
代木工人都是以军队团、营、连、排、班编制,他们都是平利县各区和三阳区本地人组成的民工队伍,全部是青壮年的男女劳动力,女劳动力必须未婚青年才能参加,他们为三线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时间内,这里成为一个极其热闹繁华的地方……
当时,在平头山承担伐木任务的是由平利县组建的襄渝铁路建设兵团,铁二团三个营十一个连队,有伐木工人一千多人,序列从七连到十七连,分别驻扎在平头山境内各个伐木场上,伐木民工国家每月发放44元生活津贴,15元交生产队计劳动日,15元为生活费,6元零花钱,八元医药费。后来生活的副食品,基本上是自种自足的,生活水平还是蛮不错的,一时间内,平头山下的蒿子坝不仅是铁路建设重要的伐木场,而且还是三阳区供销社民用物资的中转站……
五十多年过去了,伐木工人生活的场地遗迹,运输木材的公路依稀可见,那些伐过木材的地方,又恢复了茂盛的植被,树木参天,生意盎然,曾经在这里伐过木,参加过三线建设的青壮年们如今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有的业己作古,他们没有忘记平头山这个曾经生活和劳动过的地方,有的老人还千方百计的来到蒿子坝平头山下的伐木场,故地重游,到驻扎营地有生活遗迹的地方参访一番,缅怀当年的劳动生活场景,他们感叹道:“这里是我们经常梦到的地方啊……让我们最忘不了当时的两种场景,一个是参天大树被我们一斧子,一斧子砍倒下的声响,“嗄吧吧……轰!哗啦啦……”树倒下掀起来的风浪,让人几乎站立不稳,第二个是往滑上放树桐子吆号子的声音、场景仿佛依然在耳边回响,“齐使力呀!嘿呦,攒把劲呀!嘿呦……上三线呀!做贡献呀!嘿呦……”,号子声时时地在山间谷地荡然回响,在看到那么大的树桐桐,箭似的,一桐接一桐的,在滑道上飞驰而下的那种快感!那个场面,惊心动魄,荡气回肠!让人咋么忘的了嘞?那么大的树,都是我们一斧子一斧子的砍下来的,又是一锯子一锯子裁断放下山来,装上车拉走,那么简陋的工具,斧子,锯子,撬棒!全凭的是两个肩膀,一双手!肩扛手拉,那个时候不知道那来的那么大的力气,那个奉献青春,搞革命建设的热情和力量大的很嘞,不敢想象啊……几年下来,山光草尽,光秃秃的一片,你看哪?如今又是树木参天,绿意盎然的了!岁月如河,生生不息,我们都老了,回来看看!这是一桩心事啊……”,这里是他们青壮年时代曾经奉献和奋斗过的地方呀……他们创造了那个时代革命建没的奇迹!时过境迁,他们的时代,成了传奇,成了故事,在他们心里是有梦的地方!
你不能不说当时的伐木工人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公路只能修到山脚下,那个半山腰里,山坡上,山沟沟里的大树桐子,直径都是一米,一米五,甚至是两米的都有,两米长一截的树桐子,几百斤至上千斤的,那时候没有吊车,装载机等机械,全靠人力,两个肩膀,一双手,滑道放,人工拉,两三里的路程,硬生生的搬下山去,变成了铁道的坑木,枕木,你说是有多苦?有多累?你能想象的岀来吗?全凭着苦干加巧干!这是现在不可想象的奇迹!
山内生物种类资源丰富,盛产中药材,有淫羊藿,七叶一枝花,白菠,毛慈茹,草鸟,五味子,白娃(水百合),天蓝星,桂皮,山核桃,野毛栗,林麝,黑熊,明鬃羊,灰麅羊,草鹿,麂子,野猪,果子狸,猪獾,等动植物,是绞股蓝的原生地帶,优势生长的黄金区域。给生活在当地的人们创造了大量的资源性收入……
三佛洞碑文记载:该碑刊刻于明朝正德十五年(1526牟)上朔两百年前,平头斗境内蒿子坝龙门洞以上,曾有几百户人家居住于此,繁衍生息,光是平头山下,笼子口以上就有九十多户人家生活居住,以姓为地名的地方比比皆是,摩家扒,马家湾,王洪湾,姜家湾,郑家垭子,傅家沟,王丹湾,王痘仙湾等等,魚塘湾还是当年曾经养过鱼的地方,犁树坪还建过锅厂呢……在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的平头山半山腰上的倒埫,流水垱现在还有依稀可见的屋基场,灶台遗址,遗存有大量的坟墓,或是由于自然灾害,气侯变化和八大王洗陕西,战乱的原因,到清朝初年,这里的人口锐减,只有五姓九家人了,人口不超百人了,后来住于这里的人口,大多是湖广填四川时侯的湖广移民,还有安徵、福建人,他们至今还保留着客家人的生活习俗……
也许是深山老林,环境恶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并不富裕,几乎是没有什么文物记载可供考证,而且是那么多的坟墓遗迹也少有墓碑,所有的乡土记忆只是仅凭生活在这里的老人们口口相传……还有唯一可供考证的,只有三佛洞残存的碑记。
自然的长河,浩若烟云,岁月更替,时序轮回……
平头山,犹如一个宽厚慈祥的长者,在几百年,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中一路走来,是三线建设伟大时代的经历者,奉献者和见证者!它敞开广阔的胸怀,倾其所有馈赠给生活在其怀抱中的子民们,养育着他们,从一个封闭的,落后的、贫穷的时代,从蜜的走向了开放的、繁荣的,富裕的,伟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