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初到四月底,48天,7500公里,江南行。第一站,武汉。武汉是中国腹心,九省通衢,发源秦岭南麓的汉水从勉县(沔水)、汉中(汉水)、安康(沧浪水)、丹江口一路东来,在襄阳(襄水)南下,至武汉汉口龙王庙注入长江。两江交汇处,将大地切割为三个板块,就是今天的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
长江在宜昌走出三峡后,一马平川,江面忽然变宽,在江汉平原更是宽达数公里,图为武汉长江大桥,万里长江第一桥,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1955年动工,1957年建成,现在是武汉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除了这座桥,我们后来自驾通过了武汉青山长江大桥,桥面之宽阔,桥塔之壮观,是黄豆芽通过那么多的长江大桥不曾见过的,后来查了一下,果然是迄今为止长江上最宽阔的一座大桥,2021年才建成通车。 我们到武汉是中午时分,停好车,直接来到了武汉长江大桥下。对岸电视塔的位置是武汉龟山。所谓“龟蛇锁大江”指武汉最繁华处,蛇山、龟山一南一北扼长江两岸。
1956年,毛泽东来武汉第一次横渡长江,见到了初具轮廓的武汉长江大桥,即兴写下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即指的这座大桥,这句话也就刻在了下图那座武汉长江大桥纪念碑正面,这个平台也是观看大桥最佳的位置。
武汉长江大桥本有电梯方便游人上下,因故关闭,我们爬上蛇山,到了大桥上,大桥公铁两用,上层走汽车,下层走普通铁路,十几分钟就有一趟火车经过。
这座大桥下有陈友谅墓,少有人知。本拟去看一看,到了桥上才发现大桥南桥头所在的蛇山地形非常......上山下山.....,而且由于这里是武汉核心的核心,栅栏隔开的单行道一绕就是好几公里,陈友谅墓貌似在大桥下一个街道旮旯里,作罢。
至于陈友谅,同盟会提出的“驱逐鞑虏”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元末明初,当时叫“驱逐胡虏”,在那场改朝换代的战争里,陈友谅推翻了元朝在江南的统治。陈友谅和朱元璋的恩恩怨怨嘛,如下:“自从有了世界、人类开始互相残杀以来,没有一个人对同类犯罪不是用这种思想来安慰自己的 : 假定自己在为别人谋幸福,谋大众的幸福。”——《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
武汉长江大桥桥面,拉近了看远处的鹦鹉洲大桥。横跨大江,北接汉阳,南连武昌,桥型优美,朦朦胧胧的天气,感觉唐朝崔颢《黄鹤楼》的前四句给了黄鹤楼,后四句正好给了这里: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离开大桥,去蛇山这边的黄鹤楼。小红书上红遍武汉的司门口地铁站C出口,人暴多,亏得咱家有个热情好客的家人常年巡视这条街,直接在街边商铺给黄豆芽取了一条凳子,才能高过人群,在红墙拍到干净的一张照片。
武昌.蛇山.黄鹤楼,崔颢《黄鹤楼》的前四句: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据说崔颢这首诗写尽了黄鹤楼,成为黄鹤楼的绝唱,元代方回评价 “李白读之,不敢再题此楼,乃去而赋《登金陵凤凰台》也 ”。
黄鹤楼为东吴孙权始建,本用于军事瞭望,历史上屡毁屡建,最终和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左上为白云阁,取自“白云千载空悠悠”;右下为大钟,钟上十副浮雕,囊括了武汉3500年的历史。
黄鹤楼顶,俯瞰蛇山。黄鹤楼和晴川阁,一蛇山一龟山,中间蛇形的武汉长江大桥和连接引道,武汉标志。京广铁路从蛇山右侧过,国道G107从蛇山左侧过,公铁两路合二为一到大桥跨江而去,黄鹤楼居中面朝大江。正是这座大桥,在1957年,在这个位置,将南方去往广州的粤汉铁路和北方去往北京的京汉铁路连接起来,中国才有了完整的京广铁路。而国道G107起点为北京广安门,终点为广东深圳文锦渡口岸,直通香港,也是中国最繁忙的国道之一,是中国仅有的加入亚洲公路网的国际公路,G107国道全线基本与国家高速干线 G4 京港澳高速并行,二者互为补充,确保中国南北向公路交通的畅通,中国东西向最有名的国道是G318,南北向最有名的国道就是这条G107,G107于此跨过长江。
历史上的黄鹤楼旧址是在江边,现在武汉长江大桥桥墩处,由于1955年修桥,黄鹤楼才后退1000米到今天蛇山顶。李白的名句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浪漫的李白是在江边辞别的孟浩然,绝不会离江1000米。我觉得李白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点不比崔颢《黄鹤楼》逊色。
黄鹤楼所有的建筑都是现代翻建,唯一例外就是门口的胜像宝塔,元代建筑,重点国保,建于上述黄鹤楼原址处的江边,当时那个江边叫黄鹄矶头,1955年修桥,这座塔也后迁到蛇山现在的位置。
下了黄鹤楼,逛户部巷。武汉本地人一般不在户部巷吃饭,他们在距离户部巷2公里左右粮道街附近的小巷子里过早。
武汉长江夜游轮船,灯光还是蛮大气,3月上旬,晚上江面冷风嗖嗖。
江北汉阳的新建筑,不过,武昌和汉口的本地同志们好像有点看不上汉阳,武昌和汉口老房子多如牛毛,到处都是文物,没法拆迁,所以高房子不多,汉阳这边恰恰相反。
也听当地人说的,我们这艘游轮,110元;买当地的轮渡,1.5元钱,一样横渡长江,一样看夜景,呵呵。
夜晚的鹦鹉洲大桥,大气。
作为重庆人,自然坐过重庆的两江游轮,武汉这边这条游船不进入汉江,只在长江主航道上,一水相连的两城游船,各有特色。重庆那条船过洪崖洞,灯光精致璀璨,武汉这条船过武汉长江大桥,大气宽广。
船过大桥底部,火车也刚好过桥,灯光下巨大的铆钉闪闪发亮,大桥下部几个白绿相间的小房间就是正在呼啸而过的火车车厢。
翌日,武昌城,辛亥革命相关纪念馆和园区。出了地铁第一眼就是首义广场的士兵雕塑。辛亥起义和广州黄花岗那次一样,实际上准备非常粗糙,组织比较混乱,革命既不彻底也不充分,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最后的果实随着宋教仁的那一枪还失去了。但是,当年武昌城头的那一夜,的的确确是一次“庶民的胜利,思想的胜利,热血的胜利”而不是“权贵的安排,利益的瓜分”。当年的那些新军士兵,在武昌城头的那一夜埋下了一粒种子,四年后,蔡锷举起大旗的那一天,这种子破土而出,向世人彰显了辛亥革命最伟大的意义:“再粗的辫子,只要剪了,就不要回来了”---黄豆芽。文字写到这里,想起今天上午今日头条推送的清华大学建校113周年庆典上那群焉眉搭眼的学生,唉,也就一百来年,混成了这个样子。
武昌红楼,正中间五个字是“鄂军都督府”。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重要史迹,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旧址,中国封建帝制的终点,中国共和纪元的开端,这里也叫民国之门。
铁血十八星旗,武昌起义胜利的标志,代表了当年汉地十八行省。
红楼前的孙中山铜像。这尊铜像和中国其他很多地方的中山雕塑不同,此铜像是1931年8月,宋庆龄亲自提议建成。正面原镌“精神不死”四字,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被磨平。
辛亥革命纪念馆新馆是两个大纪念馆,V字排列,寓意胜利。纪念馆一开始讲的背景从晚清四大名臣张之洞讲起,张之洞主政湖北十八年,从社会层面、思想层面再造了荆楚。曾国藩续命大清、左宗棠收复新疆、张之洞再造荆楚、李鸿章兵败北洋,史书上可不管前因后果,谁签字谁倒霉,千古骂名,要不李大人怎会呕血而亡。
汉阳兵工厂当年的厂界石碑。作为重庆建设厂相关人员,黄豆芽在这块石碑前站了很久。1894年湖北枪炮厂,1906年汉阳兵工厂,1938年因抗日战争迁址湖南,1939年底局势恶化迁址重庆谢家湾,然后上到袁家岗、中间谢家湾、下到杨家坪一线,文化村、劳动村、民主村、建设电影院、梅堡、弯弯大楼、建设厂各个车间和建设厂大门那棵几个人抱不拢的大树,盘踞了将近七十年。
1911年的汉阳兵工厂老照片。2009年8月,建设厂最后一台机器搬迁到重庆南岸花溪,这是这个中国第一兵工厂的第四次搬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曾经在建设厂某个车间有过进出,那些一眼看不到边的巨大厂房和整齐排列的机床给读大学的我非常大的震撼。据相关人士说,有几台民国初年来自湖北的机床到今天还在使用,好像是两台弹簧机,主要生产用于扳机、枪机、弹匣的弹簧,一百多年了,还在干活。
纯正汉阳造,中华第一枪。不要瞧不起这把步枪,这把枪在1945年以前就造了800万把。武昌首义有史料记载,打响中国2000年封建王朝覆灭第一枪的武昌新军第八镇(第八工程营)士兵全员配备汉阳造。1911年10月10日,底层士兵打响的第一枪敲响了帝王时代的丧钟,后来也是汉阳造作为中国军队主力枪械,伴随中国走过了最艰难的民国初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朝鲜战场。建设厂今天仍然在做这个事情,今天你能见到的中国所有制式轻武器,基本都出自谢家湾或者花溪......好了,这篇日志历史很多,本就不易过审,我就不多说了,建设厂搬到花溪后,好像在谢家湾留了个展览馆,作为一个把谢家湾地皮都踩烂了的老同志,我还真没有去看过,估计也是太熟,下不了手?下次去谢家湾吃饭,还是要上午早点去,把那个馆认真看一看。
回到辛亥革命来,民国元年元月吉立-首创共和
革命,革除天命之意,宣统退位诏书。
川汉铁路股票。在辛亥革命纪念馆里有这个,自然是有原因的,四川的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索和最终成功的外因。二十世纪初,朝廷没钱,让四川各阶层购买股票集资建铁路,大家说好的买卖,到了1911年5月9日,朝廷伙同外资洋行直接宣布以前的股票不作数,铁路收归国有,还不赔偿民间资本投入,这吃相也太过难看,成都爆发保路运动,意思就是不还钱或者不还路,这日子就不过了。四川总督赵尔丰开始镇压,四川州县各地保路同志军围了成都府,朝廷调鄂、湘、陕、黔、滇等军队入川。然后,湖北朝廷兵力空虚,武昌新军第八镇士兵趁机打响了武昌城头第一枪,屡败屡战的革命党终于拿下武昌,本来就是区区一个工程营的底层士兵起义,不经意推倒了多米诺第一块骨牌,火随风势,渐成燎原,然后朝廷......,就没有然后了。真是应了那句话,“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定蜀未定”。朝廷,惹川人作甚?
名垂青史的武昌新军第八镇,工兵第八工程营,热血青年们打响了颠覆天下的第一枪。史料上几乎没有具体的个人,但是这个番号永载史册。
大家奋斗了半天,就为了这部临时约法,宋教仁起草。仔仔细细读了一遍百多年前宋教仁的心血之作,特别是第二章第六条之第一至第七款。宋教仁被刺以后,当年的中国错过了真正实现共和的机会。
起义门,原为中和门,1927年国民政府迁汉以后,武昌旧城被拆除,10座城门仅剩这一个,1912年改起义门,为纪念辛亥革命。
保留这个门,是有原因的,因为起义门城门就在楚望台边上。
楚望台是一座山,不高也不大,估计百八十米高,算得上一个小山丘,在武汉这么一个一马平川之地,当然可算一处制高点。现在是一个市政小公园,外地游人几乎没有,全是本地老人家带着小孩子嬉戏打闹。我一定要来看一看,爬一爬这座小山丘,哪怕山上啥也没有了。因为当年这里是禁地,山顶有一座楚望台军械库,是清廷在全国最大的军械库之一,这座军械库决定了武昌起义的成败。
武昌城头新军第八镇士兵打响第一枪时,全营只有150发子弹,他们唯一的希望是拿下楚望台军械库,否则起义必然失败。当天夜里,起义军开始争夺高地,军械库内底层士兵响应起义,里应外合,让这座小山成为了整个武昌起义的大本营和指挥所。一日后,占领武昌,再一日,占领汉阳兵工厂,武昌起义成功,清末革命党人屡败屡战,终于赢了一次,也就这一次,就换了人间。时光不过100多年,这里已经看不到任何一丁点当年的痕迹,只在原地立了一块湖南省文保的石头,也好,虽然什么都没有了,立块石头也好,至少让后人知晓当年决定中国命运的那场战斗的真实地址到底在何处。
小公园内一块石头上,“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宋教仁的题词,很少见的。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宋教仁的历史地位不显,实际上辛亥革命包括孙文、黄兴、宋教仁这批林林总总的人中,我最佩服的其实是宋,19岁中秀才,20岁以全校第一成绩考入当年的华中师大,21岁为黄兴挚友,23岁和黄兴合创华兴会,宗旨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24岁并入同盟会,担任司法检事长;26岁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29岁武昌首义后起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0岁辅佐孙中山创建国民党,实际的一把手。31岁以党首身份拟内阁总理赴北京参加内阁组阁途中,在上海遇刺身亡。在近代中国政党发展史上,如果说是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那么,也可以这样认为,是宋教仁创建了中国国民党。章太炎有一句评语,“若举总统,以功则黄兴,以才则宋教仁”。
和孙中山有不同,宋教仁毕生追求责任内阁制,是当年一位真正能把中国引向共和之路的政治人物(黄兴语),于右任在宋教仁墓碑上刻“先生之死,天下惜之;先生之行,天下知之”。
宋教仁中枪后两日才去世,子弹涂毒,谁刺杀了宋教仁到今天也是一桩悬案,只能从最得利方揣测是袁世凯,史载其多有不甘。历史上意难平之事也不少,大秦扶苏、大汉刘据、三国曹昂、大明朱标,历史到了近代,出了位宋教仁,宋若不死,可堪比周?
还有点时间,去汉口江边的江汉关博物馆,百年前的江汉关海关所在地。途径江汉路,大名鼎鼎,鼎鼎大名的十里洋场,沿途凡是这样的房子,基本都是当年汉口的老建筑。
江汉关税务司。咸丰八年,根据天津条约,汉口开埠,设江汉关税务司,所有在汉口报关的货物,都由江汉关税务司征税。
江汉关的组织和管理完全按英国方式,独立于中国之外,既是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产物,也是中国从闭关走向开放的起步,运行百年的海关保存有江汉关档案,不仅被列入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而且是我国现存海关档案中最为系统完整,最具研究价值的历史信息资源。
这张报关单,货品名称是“上度 桐油”,不有心多半注意不到。读杂书和历史书的人,最开心的莫过于在书上读到一件事,然后在某个老物件上找到了印证,考古更是如此,史载同于金文,实为人生一大快事。我在杂书上看到过,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用于换取外国援助的物资,贡献最大的是桐油和猪鬃,你没有看错,就是猪身上的毛。当年中国的桐油是世界上最好的防锈剂,坦克、军舰、火车、飞机、装甲车、大炮、机枪、手枪,它们的防水、防锈,桐油是最好的保养剂。猪鬃,做刷子上的毛,中国产的猪鬃是当年刷子上的毛最佳的材料,这刷子当然不是普通的刷子,长长的步枪枪管、炮管内部内筒的保养,没有那把刷子就是不行。我在这个展厅里找了很久,桐油报关单找到了,猪鬃报关单可惜没找到。
江汉关的百年钟楼,我们到的时候恰逢整点报时,一堆人席地而坐听这百年钟声。解放前汉口的定义是:听得见这座大钟钟声的地方,才是汉口。
百年烟云疏忽过,近代中国,不论怎么说,都绕不过这座名城,武汉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