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

泉水叮咚
创建于04-29
阅读 1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重大决策  举世瞩目

    1964年,我国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主要在东北,全部在苏联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短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范围,北京、上海大城市在苏美核武器打击之下,沿海城市工业也在美蒋航空兵武器打击范围之内。党中央、中央军委、毛主席根据国家当前面临苏联、美国、台湾和周边国家对我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从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高度,做出重大的战略决策,发动了以战备为核心的三线建设。 

     1964年4月,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向党中央递交了一份《关于我国经济布局不适应战争需要的报告》这份报告正好与毛主席发展西部的思想相吻合,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发展西部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认识强化,从而把我国工业建设的布局全面铺开,形成沿海为一线、中部为二线、西部和西北部为三线的战略布局,而把三线作为建设重点的新思路。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从1964年5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8月,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三线;1965年起,我国开始把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和西北地区搬迁,“三线建设要抓紧,备战备荒为人民”。

       三线建设概况简介

           中国三线建设实物图

    1969年,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中苏关系交恶,三线建设再次提上日程,为了保证各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决定对一些重点建设基地工程项目实行军管,甚至直接派军队去施工。为了对付苏联的军事威胁,毛主席又提出一个“小三线”建设的思路,特别是进行三线建设的各省,建成本省自成体系的“三线”,使“大三线”与“小三线”两个体系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大系统;也可以将三线建设深入到中小城市,县城或乡村,使我国形成支持长期战争的工业基础。

    攀枝花是毛主席依据他对于三线建设的总构思,确定了三线建设要“大分散、小集中”,“要依山傍水扎大营”;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确定建设项目,要使三线建设的企业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要远离大中城市,分散布点,做到即使打核战争的情况下,这些工厂和科研单位也打不烂、炸不垮,能继续坚持生产支援前线。

     1964年,也是我国研制原子弹最关键的一年,围绕这一重点军事工程,毛主席调派了很多的军队和科研骨干、科技精英到西部三线地区,加强核研制基地建设,其中国内最优秀的科学家钱三强、邓稼先等也被选派到三线地区搞建设,聂荣臻、彭德怀等多位将军选派到三线去领导建设工作。地处重庆地区的“8.16”地下核工厂,就是三线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核工业研发、生产基地。

    三线建设是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主要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主要建设地方设立三线建设委员会,各种大工程项目均设立工程指挥部,各中小工程项目均设立领导小组。

       三线建设核心工程816地下核工厂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的坚冰被打破,世界政治“大三角”相互制衡的格局基本形成。如此同时,三线建设已经初具规模,扎实地达到了建立稳固的大后方基地的目的。从世界军事格局和中国的基础建设技术水平分析,中国已经具备了受到外国侵略时,打不垮、炸不烂、牢固地建立了大后方,能长期支持战争的战争准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上,也有了一个比较合理的布局,改变了工业过于集中在东北、沿海的格局,形成了地方工业比较完整、配套的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创造历史  改变中国

    经过十七年的三线建设(1964——1980),总共建成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业交通企业、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基本形成了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石油、建材、钢铁等生产部门相互配套的体系,并且与地方中小企业连成了一个生产系统,同时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生产指挥体系。

    在铁路建设方面,从1964年8月中央决定修建成昆铁路、川黔铁路、贵昆铁路等6条铁路线开始,到1980年,三线建设共建成了成昆、湘黔、枝柳、襄渝、川黔、贵昆铁路,使整个西北、西南地区自身连成交通网。同时配合铁路建设,建成不少公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的状况,为西部地区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通过三线建设,在我国在中西部地区建成了常规兵器工业、电子工业、战略武器、航空航海、船舶工业、科研生产等基地,在西昌建成了卫星试验、发射中心。通过三线建设,将东北、华北地区老军事工业企业的一部分搬迁到西部地区建新厂,建成了完整的战略和战术导弹研制基地,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中心;较高水平的核工业科研生产系统几乎全部放在西部地区,基本上达到了将重要军工企业“一分为二”的目的。

     通过三线建设,在西部地区建成了大中小型相结合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建成了攀枝花、重庆、成都、贵州水城钢铁基地,新建了西北铜加工厂,兰州连城铝厂、兰州铝厂、冥河铝镁冶炼加工厂、西北铝加工厂和重庆西南铝加工厂。为了与国防工业配套。建成了西南炼焦煤基地、西北煤炭基地,平顶山、焦作、鹤壁等矿区;新建10万千瓦以上电站68座。241个机械工业工厂、研究所、设计院搬迁到西部地区后,又新建、扩建大中型项目124个,累计投资94.72亿元,占全国机械工业同期投资的53%。新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同时新建了一批配套工厂,使西部地区形成了军民结合的轻、重型汽车批量生产的能力。新建了12个重型机械工业制造厂,使西部地区形成了很强的重型机械制造能力,达到了全国军工、交通、科研、航空、冶金、能源、机械、教育、医疗等布局调整的目的,无论战时、平时,都极大地改善、提高了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能力,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中国。

    通过三线建设,改变中国在世界大国中的地位,美国拟对中国的核生产试验基地进行核打击,在中国周边进行战略围堵,当察觉到中国全民备战的威力、战争的潜力和发动战争需要付出的代价后,改变了对中国的策略。中美关系的改善同时钳制了苏联的扩张和发动战争的野心,使我国获得了一个相对比较安全的发展空间。

 

    西部建设的能源、机械、冶金、钢铁等重大项目

    三线建设中的铁路、公路施工现场

          三、艰苦奋斗  无私奉献

    三线建设是在美、苏对我国进行经济、技术封锁和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进行的,物资匮乏,国民经济十分困难。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思想指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全民动员,举国之力;当年的小学生,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拿着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土箕、铁锹参加挖防空洞。

    在中国西部三线建设初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能住进“干打垒”已经算幸运,油毛毡、席棚子、寺庙,甚至猪圈、马棚都曾经成为建设者的“家”。西南腹地蛇鼠毒虫遍地,有时干活回来掀开被子,就会看到盘踞在里面的蛇,半夜还可能被蜈蚣咬醒,这些事儿在枝柳铁路工棚同样遇见。1972年夏,住三江县江头屯半山工棚二层大铺的黄田连战士刘志文(已故)晚上睡觉时,感觉枕头冰冷冰冷的,拉亮灯一看,是一条盘缩成一团的蟒蛇。

     修建湘黔枝柳铁路的200多万民兵,住的是自己用竹子、茅草搭建的工棚,用的是大锤、钢钎,雷管、炸药开山放炮;板车推、肩膀挑,挖山头、填土方;木杠抬片石、肩膀扛水泥,人工拌浆建涵洞,铁锤钢钎打隧道,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面对生活条件艰苦,食物匮乏,工具简陋,施工任务紧张的困难环境下,依靠对党中央、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和坚决拥护、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依靠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克服施工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战胜暴雨、洪水各种自然灾害,经受着水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仅在广西段修建的256.2公里铁路中,铺设铁路桥梁117座,挖掘隧道79个,110多名工人、民兵为了祖国的三线建设长眠在苗岭侗乡。

     三线建设彰显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和克服一切困难险阻的坚强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枝柳铁路会战女民兵肩台预制板建站房

     1970—1977年修建的枝柳铁路广西段

      枝柳铁路广西段因公牺牲的工人、民兵墓园

       四、历史功绩  名垂千古 

为把这一千古伟业和这一代人创业奋斗精神永远地保存,以教育激励后人,了解历史,不懈努力,继续奋斗,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2010年初,国家三线建设博物馆筹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5年3月3日,攀枝花国家三线建设博物馆,在攀枝花建市50周年之际,面向全国人民正式开馆、开放。博物馆全面展示和反映了中国三线建设的历史全貌,整个展陈由全国三线建设的历史背景、党中央的决策发动、十三省区三线建设的展开情况、三线建设推动发展的中西部城市和重点项目、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攀枝花的开发建设、三线建设的调整改造和成就、三线建设的精神传承发扬,作为党和国家红色历史教育基地。

    2016年4月,博物馆被评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国共产党党史教育基地”、“四川省统一战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

    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是贵州省第八届旅游发展大会重点项目之一,是六盘水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文化强国、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一期工程于2013年8月17日建成开馆并实行免费开放,是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三线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的建立对弘扬“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发挥了积极的教育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贵州省内还根据军工、交通、能源等侧重建成都匀、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为收集、巩固、传承三线文化精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贵州省三线建设博物馆目前建成开馆的有六盘水三线建设博物馆、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2024年春节期间,贵州举办首届“走进大三线,奏响奋进曲”春晚。

    2019年1月,广西柳州市工业博物馆,收集了部分枝柳铁路会战文物,在原柳州三线建设展位上增设了枝柳铁路会战图片;2021年2月至今,广西贺州市博物馆,在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枝柳民兵中收集了当年工地民兵施工使用过的安全帽、肩垫、水壶、票证箱等历史文物,为三线建设历史文化增添了底蕴。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为博物馆赠书

        国务院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成员

         周恩来总理对三线建设的重要指示

    

    

             遵义三线建设博物

    2021年5月28日,广西三线建设者赴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

         五、国之史册  不容质疑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三线建设距离我们逐渐地远去,从时间上计,已整整六十年(1964年——2024年)。当年参加组织指挥三线建设的领导人绝大多数已不在世,当年参加三线建设的建设者不少人也与世长辞,当今正过着晚年生活的三线人已步入老年、高龄时代;三线建设的视线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三线建设的历史文化精神转向第二代、第三代人的传承、宣传、教育。然而,在这一历史的传承教育中,由于各地区、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同、认识不一形成的下一代人,思想意识和理解能力产生了差距和误解:

    一、对三线建设的“保密”概念不清。在宣传这一红色历史的时刻,心存余悸,把握不准。当年的三线建设是举国之力,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是在当时所建设的工程项目决策、投入、作用等是保密的,所以不少工程使用代号命名,如“9.20”、“8.16”工程等。但是要理解、记住,世界上的事物永远不变的就是“变”。三线建设是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进行的,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一些在建的项目停建了,一些军用设施改民用了,一些军工企业生产民用产品了;就连当年三线建设最核心的机密“8.16”地下核工厂,在2009年都以旅游景点的身份对观众开放了,有一些工程甚至荒废了,保密也就自然地解密或时效过了。

    二、对三线建设把“文革”也扯上。三线建设是从1964年开始的,是处在“文革”时期,但是三线建设一刻没有停止过,是在“抢时间、争速度”。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攀枝花钢铁生产基地、湘黔枝柳铁路等大型科研、工业、交通基础都是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在工地,热血青春献给了三线建设。

    在枝柳铁路会战工地,建设者两个星期休息一天,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着一分钟,战斗六十秒”;黑板报、宣传栏写的是坚决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要多快好省地修铁路”、“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坚决完成团党委、连党支部下达的施工任务的决心书、保证书....等催人奋进的战斗号角。在8.16核工程工地,建设者进洞工作7年时间,没有回过家,有些官兵甚至牺牲了连准确的家庭地址都没有留下,如果把这些感人落泪的现实硬把它扯上“文革”政治运动,也就同等于你是“文革”时期出生,而你的亲父母也是“文革”的人物,你不认同他们是父母,是很荒唐的。

    三、 三线建设过时论是对历史的歪曲与否定。在宣传三线建设的红色历史时刻,也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如“三线建设浪费大”、“三线建设已过时”等言论。首先我们看三线建设前,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贫穷落后;如果战争暴发,却是我们的大后方,大后方没有战争的资源,很快就会失去反击的能力。三线建设的项目基本上是从零基础开始,经过17年的艰苦奋斗,有了稳固的大后方。随着历史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的国防、经济建设也随之变化,是顺应历史的发展,我们不能跳过这一历史,不能不制造蒸汽机车,直接去生产动车;也不能不制造手榴弹,直接去研究原子弹核武器,这是基本原理。

    四、我们宣传、继承、发扬的是三线建设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不是要我们再去住工棚、抡大锤;而是要让子孙后代了解今天过的好日子是经过老一辈人经过艰苦奋斗,流血牺牲取得的,目的是勿忘中华民族的奋斗历史,弘扬三线建设的文化精神!深刻理解习近平主席“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讲话含义!


    广西三线民兵参加枝柳铁路会战行军队伍

    三线建设工地上的女民兵

    2019年1月19日,广西三线民兵参观柳州工业博物馆三线建设图片展

    2021年3月30日,广西贺州市博物馆馆长胡庆生、书记陶红云与捐献枝柳铁路会战文物的三线民兵合影

       

湘黔枝柳铁路会战梧州分指挥部二团  邹源坤

2024年4月28日  广西贺州

                

                       

阅读 1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