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母亲(写在母亲去世十周年之际)

LCJ
创建于01-24
阅读 1.4万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缅怀母亲

---写在母亲去世十周年之际

(2024年元月)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整整十年了。十年来,每当我们看见她老人家的音容遗照,总不由得心潮起伏,思绪万千。深更半夜,时常梦见她坐在我们身边嘘寒问暖。

我的母亲出生于1921年,去世于2014年元月19日(农历2013年腊月19),享年93岁。她的人生经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基本上是三个30年。

第一个30年,主要是解放以前,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环境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在她8岁时遇到了饿尸遍野,惨不忍睹的民国十八年(1929年),靠挖野菜、吃树皮拣回了一条命。12岁丧母,16岁出嫁,早早就挑起了养家糊口,为生存而奔命的重担。在婚后儿女们未成年的那些岁月,为养老育小,历尽艰难,饱尝辛酸,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代价。

第二个30年,是解放初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这一段。经历了合作化、公社化、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动乱,后期又遭遇了我的父亲多病困身,英年早逝(1976年)的不幸。家大人多,上老下小,一穷二白,负担沉重,最困难的时期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一家人,呕心沥血,起早贪黑,纺线织布种田,养猪拉土运粪,里外无所不担。年近六旬时,还坚持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超强付出。

第三个30年,有幸遇上了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国泰民安的发展盛世。随着我们兄弟姐妹们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劳苦功高的她终于迎来了苦尽甜来,做梦也未想到过的幸福晚年。这一时期,她老人家生活无忧,健康有医,笑口常开。冬去春来,随心居住于扶风老家或繁华闹市,享受着子孙满堂的天伦之乐。

作为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家妇女,母亲的一生当然是很平凡的,但是她的一言一行中却闪耀着许多朴素而又光辉的优秀品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勤劳朴实,自强不息。母亲一生以劳为荣,以苦为乐,迎难而上,好强不屈,凡事都努力争取干在别人的前头。作为一个小(裹)脚妇女,其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毅力受人称赞。六七十年代,曾多次被殷家大队评为劳动模范、五好社员。我的档案柜里至今还保存着她当年的一张奖状,可谓传家之宝。

2.乐善好施,是非分明。与人为善,待人心诚,助人为乐,是母亲身上最明亮的一个闪光点。平日里,亲戚朋友,四邻同村,无论谁家有急事,有困难,有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或主动伸手,全力相助。深更半夜,出门为产妇接生,为临终前的老人整装穿衣,解他人燃眉之急,是她一生中很平常的善举。解放前夕的扶眉战役期间,精心照顾安排在我们家中的一名解放军轻伤员,直至基本康复。六十年代最困难的时期,不惜拿出自家的衣服、粮食,捐助更急需的多家亲友。“文革”年代,对于那些过激行为,坚决反对,不许子女参与批斗所谓“牛鬼蛇神”的活动。母亲的乐善好施行为、高风亮节品德在我们村获得了家喻户晓的良好影响,用“德高望重”来形容毫不为过。2005年成立的“殷家村慈善协会”一致推选她担任会长,这一头衔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肯定。2010和2012年,宝鸡市慈善协会、华商报记者先后两次采访并报道过她的爱心慈善事迹(详见作家赵韬长篇非虚构小说《渊面有光》第七章、华商报2012年4月5日今日宝鸡版)。

3.尊老爱幼,治家有方。在我们的家庭里,她不仅承担着贤妻良母的角色,而且是一位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和孝顺媳妇。六七十年代,任劳任怨,精心照顾和伺候年迈体弱的我的爷爷,缝洗烧炕,端水送饭,接屎倒尿,关怀备至,爷爷逢人便夸。由于和谐相处的家庭关系,勤恳诚实的劳动态度,良好的家风家教,我们的家曾被评为殷家大队的五好家庭,母亲本人还被评为好婆婆。

4.乐观豁达,善结人缘。母亲一生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心底善良,为人心诚,人缘好,朋友多。平日里注意身体保健,喜欢看电视,尤其是新闻和“都市碎戏”。热爱共产党,赞成改革开放,拥护邓小平,支持习近平,常常挂在口边。其不断开阔的眼界,乐观无忧的心态无疑成了她健康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是她留给后辈们的勤劳、坚毅、善良、宽厚、诚信、豁达等好品质、好家风,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载家谱,世代弘扬。

与生前好友。↓

姐弟五人与母亲。↓

祝寿宴席上。↓

母亲与她的堂弟、弟媳。↓

后排左、右分别为母亲的干儿童安林、罗平兴。↓

干儿罗平兴与干妈。↓

追悼会上。↓

宝鸡师范同事前来悼念。↓

娘姨(母亲的姐姐)。↓

与姑母(父亲的姐姐)。↓

母亲去世三周年时编印的纪念册。↓

殷家庄慈善协会为会长赠送的匾牌。↓

母亲的五好婆婆奖状。↓

祖父纪念碑。↓

母亲纪念碑。↓

父亲纪念碑。↓

【附】为凡人立传

---李春甲美文两篇读后赘言

(宝鸡高职院  崔济民)

近日春甲同志在网上连发两文,一篇是怀念他父亲的《父恩难忘》,一篇是怀念他母亲的《缅怀母亲》。读了这两篇文章,我被他父母亲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随即产生了一个想法:让春甲给他父母亲立传。

也许有人会说,他的父母亲都是平平常常的农民,又不是什么伟人名流,还值得立传吗?我要说,春甲同志的父母亲的确是平常人,但是在这平常人的身上却闪耀着不平常的光彩。他的父亲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为了养家糊口风餐露宿东奔西走,超负荷地辛勤劳作,终致积劳成疾,过早离世。他人虽去,但他的风范却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他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们,在他的言传身教之下,孩子们个个成才,在各自的领域里为国效力。他的母亲大贤大德,尊老爱幼,乐善好施,美名远播。她的德行善举为孩子们树立了做人的榜样。在他们的精心培育下形成了良好的家风,他家荣获“模范家庭”称号。像他们这样的人难道不值得立传?

为凡人立传的意义不止于此。孟子说:“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人。”这是说家庭是国家的根本,个人是家庭的根本。“家”“国”一体,血肉相连。家和则国安,民富则国强。有了好的家风就会有好的社会风气;有了好的社会风气,国家才会长治久安,民族才会兴旺发达。而好的家风要靠一辈接一辈的人去培养去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有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家教。千百年来,世代相传,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像万里长城一样摧不垮打不烂的民族精神。

现在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学校教育姑且不说,家庭教育问题多多。现在的青少年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个人利益至上,不知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这种情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怎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所以,抓好家庭教育刻不容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给父母立传,就是给孩子提供最鲜活、最亲切、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

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像他们那样的凡人立传。

阅读 1.4万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