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大附小 和真致远】品云冈古韵,寻兽首之旅——大同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研学旅行活动纪实

和真致远
创建于04-29
阅读 31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晨雨滋润花枝晓,微风轻拂涟漪遥,夏日的雨后,大地焕发新生,草木翠绿,花朵娇艳,泥土清新,花香淡淡,让人心旷神怡。 为让大大附小学子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一场守护国宝的文化之旅,大同大学附属小学于2024年4月29日上午组织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了云冈石窟研学游活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和同学们走进本次活动,领略独具特色的石窟文化。

                         出发仪式

  在我们的出发仪式上,车校长和徐校长分别发表了讲话,她们特别强调在庄严的云冈石窟景区,要求附小学子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文明的市民,在景区内不大声喧哗,不打闹。相信文明礼貌大方的附小学子将会是云冈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团结友爱的附小学子将会是我们这个美丽古都大同的代言人。

00:17
00:28

      从杨校长手中接过大大附小的校旗,也就接过了嘱托与期待,孩子们便踏上了期待已久旅途!

00:45

      一路欢歌、一路笑语,孩子们犹如展翅高飞的鸟儿,自由、快乐!旅途中承载的不只有风景,还有对文化的兴趣!

                      认真聆听

      在导游的讲解中,孩子们了解到了山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遗产。大同的云冈石窟、就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到了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文化自信也油然而生。

      看到如此宏伟的大佛,唯有静静聆听,才能表达我们的惊叹!但是云冈石窟内还有好几个洞窟风化严重,经过了解,才得知,云冈石窟雕刻在砂石岩上,砂石岩质地较软,容易雕刻,但是同时容易风化. 尤其害怕风和水. 现在我们看到的石窟是经过1600年风雨洗礼的,1600年前的它一定更加神采奕奕!





 

      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逐步深入的了解了云冈石窟。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北魏,比名气更大些的洛阳龙门石窟开凿的时间还要早,而且风格也有明显差异,云冈石窟不仅有中国传统风格,还融合了古印度和西域的艺术元素,人物塑像面容饱满、高鼻深目,有着明显的西域少数民族面部特征。

      最令同学们感兴趣的是第6窟。第6窟在总体布局、造像风格、雕刻手法等方面,代表了北魏传统石窟艺术的最高境界,尤其佛像改变了过去的服装,雕成了褒衣博带式的佛装,采用了当时南朝士大夫地主阶层的服饰,被称为“太和造像”。推测孝文帝完成第6窟开凿之后,不久便迁都洛阳。在第6窟前室上方的门桅上,可以见到几个牌匾的把钉,这是当年清朝的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之后,回北京途经云冈石窟,看到第6窟雕刻的佛像如此精美,于是留下了“庄严法相”四个大字。遗憾的是不知何时,牌匾已不知去向。

      通过游览云冈石窟,附小学子们对石窟寺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对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记录、及时发问、热情讨论,受益良多。就连游客也被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感染了。

      

      地理学家郦道元游览云冈他在《水经注》中写道:“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境,缀目所眺。”1973年9月15日,法国前总统蓬皮杜先生对云冈石窟感触颇深,他说:“云冈石窟无疑是人类艺术的顶峰之一。”同学们也有同样的感受,为我们拥有这座石雕艺术宝库而自豪。但是,同学们看到人为损坏现象和风化、水蚀、污染造成的破坏,又无不为此感到痛惜。

      解放以前,被盗往海外的云冈佛像竟达1400尊之多,分别散落在海外的大小博物馆内。解放以后,政府曾多次拨巨款保护和修葺云冈石窟,第7窟外室的石碑,讲述了云冈石窟的保护情况。由于近年煤尘的污染,给石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外衣,政府又拨巨款修路改道,使石窟免遭进一步损坏。对云冈石窟的保护,是我们每位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我们才能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最后,各班在露天大佛前拍照留念,愿大佛炯炯有神的双眸,略带微笑的嘴角,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回忆,带来美好的福音。

                       追寻兽首

    在八国联军的侵略下,百余年经营的人间天堂——圆明园在列强的炮火下瞬间幻灭,那些伟大的艺术品就此流落世界各地,百年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回归一直牵动着中华儿女的心弦。

      同学们看到这些做工精美的兽首惊叹之余更多的是痛心疾首,他们默默期许也许一些下落不明的兽首,就静静地躺在世界上某一个角落,等着中国人去发现并找回。同学们纷纷表示,不忘国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争取早日把十二个兽首重新齐聚圆明园。

      导游讲解之余,六年级老师们,又带着孩子们重温了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刻课本与兽首相互呼应,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许多学生不由的吟诵起了《少年中国说》,牢记历史,吾辈自强,少年强则国强,这一刻,德育教育形成完美的闭环,这就是我们此行研学的意义所在!

                      收获满满

  通过此次云冈石窟研学活动,看着石窟上的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附小师生感到由衷的自豪,都无不赞叹北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面对着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兽首,附小师生激动与愤慨,无不感慨,国家强大,匹夫有责。云冈石窟千年沧桑,圆明园十二兽首百年漂泊,保护和传承文化对附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生命的能量在脚下,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读”与“行”中我们完成了一次快乐而有意义的研学!

                                          

文字编辑:李萍

图片提供:六语组老师

审核:徐化峰    车霞

阅读 31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