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要过去了

创建于04-29
阅读 2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枕上听海,多美的一个词啊。听海而安,枕海而眠。想起十几年前在马尔代夫度假,每夜睡在海面上(水屋里),我就想到这个词。

      现实中的“枕上听海”,是我的一个网易博友的网名。我习惯叫她听海,怎么认识的已经忘记,总归那时在各家各户串门看字,很自然地就认识。听海的文字很专业,与我等随手而写的不能等同。而她也一直怀揣着文学之梦,擅长写诗和小说。她的文字读来不轻松,用博友媛儿的话说,逐字逐句都在滴血。记得我读她的第一篇小说是《埋在乳房里的钟》,发现她很有语言天赋。后来又读了很多,包括《日记三十三天》等等。不知为什么,读她的小说总是有很强的代入感,就像是读她自己的故事,特别后者,觉得就是在描写她照顾生病母亲的经历。

      对待写作,听海很认真,也很投入。后来他们还办了一个名为“阵地”的公众号,听海希望我以文支持,我爽快答应。但当时说用的那篇(具体哪篇早已不记得)后来没发,我也没有问过,相信别人总有不方便的原因。不过于我而言,这些并不重要。我一如继往关注她的文字,直到博客关闭。


      我们相互加了微信,虽从不闲聊,但依然关注文字,在公号或者是微圈里。比如又读到她的小说《银杏树》等等。不过很奇怪,潜意识里我还是当成散文在读,觉得读的还是她自己的故事,直到后来小雨纠正我说,那是她虚构的故事。

      逢节假日,听海会发来一声问候。就这样时间过去好多年。三月初,听闻她身体出了问题,我很担心,但又怕过度关心带给别人打扰,所以也只是简短的问候。除此之外便是默默关注。2月27日,看到她在微圈记录:

2月27日记

 

也许这是最后一个春天了

当我重新打量这旧日的街道

来回行驶的车辆,神色戒备的行人,弯曲的树木和灰暗的建筑

甚至是马路边不知谁随手丢弃的垃圾

发觉万物可亲

世间没什么是不可以被原谅的

 

小区里梅花开了

杏花开了

茶花开了

桃花也开了

几只鸟突然落下来

停在离我不远的草坪上,它们交头接耳

叽叽喳喳,像是

给我带来了什么重要消息

 

可此刻我不关心山川和河流

不关心玫瑰,月光,酒和星座

不关心城市和生活在其中的蚁群(他们有他们要熬炼的,

成为银子前,没有什么可以被省略),

不关心同一枚钉子

为什么反复摁进同一个人的胸口

不关心那个身影清癯的猎人,只身穿过长夜

会不会在黎明前返回

 

我要放肆地爱这短而又短的春光

爱她的生长,爱她无可遮挡的青春

人工湖水也这么清澈啊

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温柔

阳光照耀时带着响声,像天使经过时洒下的笑声

天空干净辽阔,万物如此美好--

美好到让人现在就可以去死

 

      看了觉得很心酸,文字里透露出对生的留恋。知道她的病情不乐观,但又十分困惑,好好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就变成这样了呢?常年从事小说创作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就是:呕心沥血。小雨是她的好朋友,自从小雨的眼睛出问题,不能写作后,听海就怀揣着两个人的梦在前行。而梦想还在路上,她怎么能就停下脚步呢?

      4月4日清明节上午,小雨说,听海走了,她心如刀割。于是和小雨聊听海。小雨说听海是得了严重的肝脏并发症,但想不通的是怎么会突然就这么严重。生命有时候就是这般脆弱,你能有什么办法。史铁生说:死不过是一次迁徙。她该是从人间去了天堂!这样想会不会就不那么难过悲伤?

      找听海的儿子要了两张她的照片,就想好好看看她。笑意盈盈的眉目,多美啊,一点也没有文字里的那种沉重,就像是春天四月里最该有的样子。

      看过听海写的一篇关于海的文章,说她一直喜欢的大海。开篇就是:我一直喜欢海,因为喜欢,愿意连名字里也有海。

      听闻她离世的消息时,我手头正在整理曾经的老照片,想对60年来的生活做一个小结。我选定的封面正好是一张面朝大海的背影。就是这片大海、这片纯碎的蓝让我折服,让我热爱,亦如听海对海的热爱。也正是这片海,让我牢记这个名字,于是我把这个名字打在封面,作为标题,永远地留在我的生活里,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回忆,来纪念。

       听海走了,我们还活着。无论怎样,好好地活,是对离去的人最好的怀念。听海写过很多诗,而这一首“活着”道出了活着的不易。

活着

 

有些东西总会成为一生的累赘

譬如疾病,譬如脾气

譬如此刻,我为了桌子上

一朵迟迟没有打开的春天

 

我被谁放进了一个长久的预言

用尽我身上的力,用尽黑夜

仿佛有一天

你真的可以在闪电中将我一眼认出

 

四月书事

       这个四月终于把苏童全集阅读完毕。

       苏童的小说里有两个经常出现的地方,风杨树老家和香椿树街。因而有了“枫杨树”和“香椿树街”系列。

    《城北地带》、《刺青时代》和《舒家兄弟》的故事发生地都在香椿树街,像是作者从小熟悉的地方。

        故事里的一群生活在最底层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们被命运牵扯着,自生自灭,无法自拔。叛逆、强暴,甚至杀戮,在血气弥漫、狂躁不安的青春里,涂抹着颓唐的美和黯然的失望。

    《南方的堕落》

      历史悠久的梅家茶馆,经历着各种风霜。茶馆里的芸芸众生演绎出一个纤美而复杂的南方世界。各人有各人的困境、孤独、寂寞、忧伤和难以摆脱的种种艰难,以及衰败与希望、堕落与救赎。

      《灼热的天空》

      一个青年号手,战场上多次负伤。转业后在解放区当税务所所长。被镇上的商人“玩弄”,之后被要挟娶其女儿。他忍无可忍,用军号砸死了商人,逃离此地,以化名再次从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他比更多人的幸运之处在于还能为自己找到一条逃生通道。而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办法逃离现实,走向远方的。

    《民丰里》

      一个市井里的顽劣少年,因为隔壁女孩一个不经意的善举而变好,从此改变了人生。这是苏童小说里特别少有的,比较圆满的结局。虽然长大后,他们再无交集,过着彼此的生活,但曾经的那个交叉点,那一束光,照亮了他的一生。

     《菩萨蛮》

      以一个死人的视觉,描写了他和妻子被迫自杀后,家里几个孩子的苦难和不幸,以及艰难成长历程,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残酷。

     《碧奴》

      故事根据“孟姜女哭长城”改编,他重塑了一个痴情善良又坚韧忠贞的女子,深情中又富含哲理。

     《米》

      之前读过,也看过在电影。五龙的逃亡与归乡之旅,象征着无数底层人的迷失与挣扎。而米的意象,揭示了人们对安身立命的安全感严重缺失。生活的无常与人生的无奈,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十九间房》

      在一个叫十九间房的地方,有土匪,也有日本鬼子。于是这一家人的故事依然如南方梅雨季节闷热角落里湿漉漉的苔,给人以阴柔,潮湿感。他们苟活在这世上,一再退让,却依旧没有一处容身之地。

      《三盏灯》

      描写战争背景下,一个“傻子”扁金的人性光辉。比之所谓的正常人,他反而更正常。

      《1934年的逃亡》

      和《米》一样,有着枫杨树故乡的记忆、幻想与传说。描绘了一个家族在历史大背景下的逃亡史。既有深刻的历史洞见,又有人性的深刻剖析。

      《园艺》

       这部也是重读。有点像悬疑小说,但实则不是。只是写了住在精美庭院里的一家人,冷漠与自私的生活日常。孔先生因被孔太太拒之门外,夜里被几个小混混谋杀,意外埋进自家的花园里。孔先生的悲剧,分明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悲剧,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告别四月

     

      四月结束,意味着这个春天就要过去了。而四月一过,马上半年也就要过去。半年过去,这一年也就所剩不多。

      时间总是这样匆匆,而生活永远都是让我们有惊喜,也有惊吓。我买了两个可以挂在钥匙扣上的小放大镜,给了一个给翔哥,说是老年人必备。之前把相册做好,提交的时候,没有看清楚,让输入验证码,完后一阵响,短信提示我预定了什么手机套餐,这种事体已经是第二次,让我倍感生活处处有陷阱,惊吓不断。

      幸好惊吓之外,还是有惊喜。比如年年四月如期绽放的蔷薇,虽年年不同,但依然那么美。花园里的那些花,也开得让人欢喜。多肉、酢桨、风车茉莉和蓝雪花。我乐此不疲地用相机追踪着她们的生命轨迹,留下她们最美的身影。而各种菜花田已经结满菜籽,麦苗也由青转黄,离收获的时节不远了。

阅读 2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