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社会文化,是“在民众中传承的被民众所创造、享用的社会文化传统”。 近年来,随着西洋节日风俗的大量涌入,复兴我国本土文化的呼声方兴未艾,人们探讨民俗民情、寻找精神故园的热情不断升温,民俗文化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们选取了我校全体高中学生和语文教师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民俗文化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一科研课题。试图对高中语文教材涉及到的民俗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并在教学中付诸应用,为教师在更高层次上把握教材提供一个平台,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排除阅读障碍,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更好地发挥民俗文化的教育功能。
课题指导老师杨小正主任莅临课题组,就课题前期调研活动的开展进行深入的指导。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没有调查就有发言权。课题前期第一项活动,针对全校教师开展《民俗文化在日常教学中渗透》问卷调查,并统计调查数据。同时,也针对全体高中生开展《民俗文化在高中生日常学习中渗透》,并统计调查数据分析。
全校参与民俗文化问卷调查的教师,共142人。其中对民俗文化有较深入了解的有120人,占百分比84.5%。对民俗文化一般了解的有14人,占百分比9%。对民俗文化几乎不重视的有8人,占百分比5.7%。
高一年级共五个班参与问卷活动,共254人。其中对民俗文化重视的有223人,占百分比89.4%。不重视的18人,占百分比7.7%。高二年级共三个班参与问卷活动,共151人。其中对民俗文化重视的有135人,占百分比89.4%。不重视的10人,占百分比6%。高三年级共六个班参与问卷活动,共270人。其中对民俗文化重视的有256人,占百分比94.8%。不重视的14人,占百分比5.2%。
为了更好的立足学生视角去引导学生对民俗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促使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美感有全面领会,从而提高对民俗文化的重视程度。课题组在高一高二年级分别开展关于《弘扬传统文化,树文明新风民俗文化的知识测试》活动。现将小测试结果汇报如下:
高一年级及高二年级共五个班参与测试活动,共216人。其中对民俗文化重视的有103人,占百分比47.6%。不重视的113人,占百分比52.3%。
课题组成员麦飞燕与欧阳思绮一起采访:海南省爱月民族乐团竹笛演奏家朱蒂老师。
两次的采访给课题组灌输了新鲜的思想血液,也为我们探寻语文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新渠道。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有幸请到三位课题专家:许玉燕、翁良燕、钟雪霞为我们课题前期调研活动做进一步的明确指导。
经过前期调查,采访及专家组的有效指导,课题组就前期的各项活动作一次小结。多年来,我们提倡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传承中发展,积极致力于保护、挖掘、传承民俗文化,而我们更要努力打造校园传统文化,让特色民族文化绽放绚丽光辉。
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离不开语文。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这历史使命,探寻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渠道,深入研究民俗文化,丰富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得以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