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拉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班STEAM建构——《我们的马路》

创建于04-29 阅读411

自由活动时间,男孩儿们带来了小汽车,他们展开了这样的对话:

笑语:你看我的消防车,很厉害吧!

哼哼:我的大货车才很厉害。

笑语:我可以从上面开下来,飞一样……

哼哼:不对不对,都要在马路上面开。

像我这样……

小班幼儿对于汽车充满了兴趣,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发了建造马路的建构活动。

在建构活动开展前期,我们进行了亲子调查表《小小调查员——我们的马路》,画出生活中马路的样子?马路上有什么?马路边有什么?

语桐:马路还会弯弯的,有红绿灯,人要在马路旁边等一下。旁边有最漂亮的小花花……

竹竹:马路上还有许多白色的小线条、还有红绿灯呢,会变颜色。

哼哼:马路是长长的,长方形呀。马路上有红路灯、很多斑马线,有人有房子。

结合骑行的户外游戏,为幼儿建立丰富的前经验,接下来正式在建构区进行马路的建造……

1⃣️车道建造中

❓问题:是我的木板长还是你的木板长?

哼哼:马路是长长的,乐乐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

乐乐:我也找到了一块,我这个也很长。

哼哼:你没有我的长!

那就比一比……

乐乐:我们一起放在地板上。

哼哼:你看我的最长……

车道竣工啦~

2⃣️斑马线建造中

❓问题:大大小小的木桩,都一样吗?

竹竹:这里有好多圆形(圆柱形)……

小樊:我也找到了,你的好短啊。

竹竹:你的也很

那就比一比……

 像这样?


竹竹:不对不对,要放在地板上,像这样,一样长(高)……

一条长长的斑马线竣工啦~

在这个短短的建造过程中我看到了STEAM教育下幼儿数学方面的成长:

幼儿开始路面建造时候就会发现所取用的木板长度有些差异,他们会尝试将两片木板立起来,直接靠近比较哪一块木板更加的长还是更加的短。在比较圆柱形木桩时,他们会平行摆放在一起观察,也会利用垒高重叠的方式来测量木桩的大小、粗细、长短等。

关于幼儿对测量比较的理解,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

(1)他们在比较测量的过程中,物体都摆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例如都平放在地上、都重叠在一起……)

(2)在测量比较使用中可以用非标准的单位。(例如组合马路上的路灯,会形容和这个一样长的木板立起来)

(3)对两侧计数进行对称马路两旁的建造。(例如对面一侧有3块相连接的马路,这一侧也会相对应摆放连接的3块木板)

在建造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

3⃣️隧道建造中

❓问题:好像的两块积木,我要用哪一块?

修帆找到两块很像的积木,把他们组合在了一起……

但是他试了好几次,发现拱状扇形的积木很容易倒……

老师:修帆,你为什么不用这个扇形的积木呢?

修帆:老师你看,它下面都不平……

一块很相似的拱状扇形的积木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在一起组合的时候,他们发现虽然两者很相似,但是拱状扇形积木很容易倒,幼儿开始了观察探究的小讨论,最后得出拱状半圆形下面比较大(与地面的接触面较大,更为稳定)同时修帆还觉得半圆形的积木更弯更像隧道……

隧道完成啦!

在建造隧道的过程中,我看到了STEAM教育下幼儿科学方面的成长:

活动中幼儿深入探究积木的不同造型,并使用组合的形式进行巧妙组合建造,他们将拱状半圆形积木放在马路中间隔一段距离组合起来,变成隧道,但是很相似的拱状扇形的积木的出现,给了他们新的探究,在一起组合的时候,他们发现虽然两者很相似,但是他们觉得拱状半圆形下面比较大(与地面的接触面较大,更为稳定)

4⃣️验收成果

完工啦

开始验收

孩子们一致认为:这么漂亮的马路必须要让小汽车在马路上行驶一下,所以小工程师们带着小汽车出发啦!

路面和路边建筑物是如何合理布局和设计的,在这里老师关注到了技术与工程的联系。活动中幼儿能初步进行简单马路布局,比如行人🚶和路灯应该设在马路的两侧,房子🏠应该建在马路旁边,路面使用的积木应该保持一样高度,隧道使用的拱状半圆形积木可以让小车顺利通过。

在我们的马路验收的过程中,我看到了STEAM教育下幼儿与技术和工程联系方面的成长:

路面和路边建筑物是如何合理布局和设计的关注到了技术与工程的联系,活动中幼儿能初步进行简单马路布局,比如行人和路灯应该设在马路的两侧,房子应该建在马路旁边……

在过程中,老师善用支持研究的点评和提问:

1、我看到你将几个圆柱形的木桩摆放在了一起,发现他们是一样高的。

2、你可以试试哪一种积木做隧道更加稳固,不容易倒。

3、改变积木摆放的斜度和方向,你的马路会有什么变化呢?

教育整合

经过这一次的活动梳理,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了孩子们的这一次的建构活动,例如在以往的建构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自发生成想要建造围栏或者马路两边公园里面的跷跷板。以往的搭建我是引导孩子们看图片,跷跷板是一边高一边低,中间有支撑物可以用什么代替?

但是真正的跷跷板是运用了杠杆原理的物理知识。而这些经验的学习迁移可以在他们今后的科学活动、日常生活中得以使用并实操,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都获取了逻辑性探究思维的深思和推进与操作。

所以我们要注重一次活动的综合、融合发展,一次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结束,而是下一次活动的开始。

阅读 4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