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记忆”与“遗忘”(一)

“解忧杂货铺”
创建于2020-08-18
阅读 9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记忆是智力的第一要素

  最近铺子主人在复习准备一项考试,作为学文科出身的本人一直都觉得记东西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近期我突然发现自己很多东西都记不住了,明明刚复习完的怎么背完下一个内容前面的就想不起来了,铺子主人内心是受伤的更是失落的,当然也开始深刻体会到很多同学因为总是记不住老师要求的东西而困惑痛苦来咨询室做辅导时的心情了。当然,难过归难过,问题总是要解决的,所以今天铺子在这里就和大家唠唠“记忆”那些事。

(基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形成的遗忘记忆表格)

      大家现在看见的这张图是“遗忘记忆表格”,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大名鼎鼎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在心理健康课上我们还专门给大家讲过这个曲线背后的规律:记忆会随着时间而逐渐消退,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如图所示)
      这个结论告诉我们要及时复习,要反复记忆,这种记忆方法的确有效,因为不断重复记忆,应该也必须能记得住。铺子主人也在使用这一方法,但我也知道真的很痛苦,所以主人就在想:还有没有其他更实用、简单易行的方法?

  所有的研究都有局限性,遗忘规律也不例外,在铺子主人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之后,我惊奇的发现:1、“遗忘曲线”只是统计结果,它会随着研究对象改变而发生变化。

2、艾宾浩斯实验中的记忆材料是无意义的音节信息,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记忆的信息往往是有意义的、有用的。

3、现在脑科学研究表明:首先人类的大脑本身并不擅长记忆“无用信息”,这也解释了遗忘曲线在最开始就出现快速下降的原因;其次研究还发现,遗忘是从学习之后的第四天才真正开始的。

      所以既然我们无法避免遗忘,那怎样把遗忘从记忆的“敌人”变成“帮手”呢?


      这部韩剧里的男主,是一个“超忆症”患者,世间万物只要是他看到过的信息,都会被存储且随时可以被提取出来。只有30多岁的他,却被主治医生告知,大脑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因为运转的信息过量,而出现问题。
  所以“遗忘”是一种保护,遗忘势在必行,我们首先要接受“遗忘”是正常的现象这一事实。

①遗忘,是在过滤“垃圾信息”,腾出更多的空间给“有用信息”。适当的遗忘,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对信息进行分类,划出重点,更专注在有意义的人和事上。就好比,我们可以记住同学的名字、外貌、性格;但对于他每天穿什么、吃什么,则不会记忆地那么清楚。


②遗忘,缓解痛苦情绪。有研究发现,人们会选择用遗忘来缓解痛苦。就像失去亲人时我们会很痛苦,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我们没有当初那么痛苦了。


③遗忘,为了更好地记忆。大家知道,健身的时候我们会经历一个先损耗能量、后增长能量的过程。我们大脑的记忆工作机制,和健身类似,要经历“先遗忘、后记忆”的过程。也就是说,当大脑忘掉部分信息、无法提取时,我们需要花更大的力气来回忆。但一旦回忆起来,大脑中就会在原有的存储中,增加新的连结,强化这部分信息的提取,下次提取速度就会更快。就像心理学家罗伯特·比约克所说:我们以为遗忘很糟糕、是大脑的败笔,但实际上,遗忘却是学习的良师益友。


      既然遗忘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要怎么利用遗忘来加强记忆,进行所谓的“遗忘式学习”呢?      


1、先考考自己


      考考自己,就是利用学习金字塔理论,在学习中进行主动的“记忆提取”训练,包括考试、背诵、写作等。
      为什么要这样呢?
      相比于直接学习,先考考自己,可以让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个判断,查找知识漏洞和盲区。 举个例子在:背一首古诗时,我们总有那么一两句记不住,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做呢?科学的方法是:在不经意间抽查自己,而不是转头去看书。因为越是记不起来,越需要锻炼大脑的提取能力,一旦记起来了,就会成为记忆最深刻的点。
      如图所示:最高效的“教授给他人”,其实这也是一种自我检测、考试。在把知识教授给他人的过程中,势必要经历一个提取知识的过程;而且,通过给他人讲解,还可以发现知识记忆的缺口。这也是当下最流行的“费曼学习法”的精髓。     


00:00

费曼学习法

2、记忆也要“少食多餐”


      学习一个新知识,我们往常的做法,是集中一大块时间去死磕。但发现效果并不好。这是因为,记忆知识就像吃饭,每次少吃点、多吃几次,效果反倒比“暴饮暴食”来的好。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减少每次记忆量和记忆时间,提高复习的频率。

      比如背课文,我们经常是每天抽一个整片的时间(1-2个小时)背,结果依旧磕磕绊绊。此时如果我们把一篇课文按照段落大意,分成几个部分(如《木兰辞》,我们可以把文章按照故事的走向,分成了4部分:从军原因;准备、参军打仗;凯旋;评价。),每次我们花15-20分钟背诵一个小部分,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

      所以记忆这件事,最忌讳“一口吃个胖子”式的急功近利,反倒是“细水长流”更有效。

3、拉长复习的间隔时间


      对于新知识的巩固,我们很多人会觉得是越快越好、越多越好。但美国加州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之前的做法大错特错。这项研究提出:对一个新知识连续学习3遍以上,不如对这个知识进行多次复习,每次复习之间要间隔一段时间。后来,还有学者做了后续的深入研究,发现了一条“最优复习间隔”时间表:

首次学习后,2天内需要进行第一次复习

7天后进行第二次复习

30天后进行第三次复习

(如图所示)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表格制定复习计划,特别是对内容的规划。

  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了“遗忘式学习”的三个技巧,下面我们总结一下这种学习技巧的重点:

1、先用测试、复述、写作等方法发现记忆盲区,再背诵;

2、“少食多餐”,

合理细分记忆内容;

3、减少单次记忆时间,

拉长复习间隔;


      关于“遗忘式学习”还有哪些方法我们下期再说,同学们不妨利用假期最后这段时间学习使用这种方法对上学期的知识进行再复习,铺子主人也要去“遗忘式学习”啦!


阅读 9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